爬山法
一种摸索试探性的试验设计方法。 适用于因素不宜大幅度调整的问题。有如瞎子爬山,看不见山顶,又想爬到山顶,于是用拐杖向四周试探,发现哪个方向高就往哪个方向迈步。爬山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在某点前、后、左、右各做一个试验,比较其效果;再向著效果好的方向继续试验;当在此方向上不出现更好点时,应改变方向继续试验,直到找到最佳点。 试验幅度的大小通常有这样的规律:两头小、中间大,即先在各个方向上用小幅度试探,寻找有利的方向,然后在确定的方向上加大幅度,到快接近最佳点时,再减小幅度。 爬山法选点时常采用矩形格子法。(见图)先在一个小矩形的四个顶点❶ 、❷ 、❸ 、❹ 各做一次试验,比较其结果,假如❸ 好,便以❸ 为中心,在其他三个方向上做三个试验, ❺ 、❻ 、❼ 三个点比较,如果❻ 好则以❻ 为中心,向其他方向上继续探索,直到找到最佳点。 该法的缺点是,每跨一步就得做三个试验,试验次数较多。 爬山法有时和陡度法结合起来使用,在爬山法做了一定试验后,用陡度法分析一下,朝最大陡度方向多爬几步,然后再用爬山法寻找最佳试验点。 这样做往往效果更显著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