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1.bēi ❶池塘。張衡《南都賦》:“於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赭陽東陂。” ❷圩岸。《漢書》揚雄《羽獵賦》:“跇巒阬,超唐陂。”顏師古注:“唐陂,陂之有隄唐者也。”班固《西都賦》:“若摛錦布繡,燭燿乎其陂。” ❸山坡。《後漢書》張衡《思玄賦》:“痛火正之無懷兮,託山陂以孤魂。”《文選》作“阪”。 ❹靠近。馮衍《顯志賦》:“陂山谷而閒處兮,守寂寞而存神。” 2.bì 不正。見“陂僻”。 3.pō 傾斜不平。見“陂3池”、“陂3阤”、“陂3陀”。 陂 陂bēi坡堤。《陈风·泽陂》一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毛《传》:“陂,泽障也。”孔《疏》:“泽障,谓泽水之岸。”陈奂《传疏》:“障,防也。” ☚ 附庸 妣 ☛ 陂读音b·ei(-),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彼为切,平,支韵。 ❶斜坡;山旁;山坡。 ❷池塘。 ❸池塘的岸。 ❹旁边;边际。 上一条: 藣 下一条: 波
陂读音b·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彼义切,去,寘韵。 ❶不正。 ❷邪佞。 ❸倾;斜;偏;歪。 上一条: 詖 下一条: 跛
陂读音p·o(-),为o韵目,属e—o—uo韵部。蒲波切,平,戈韵。 ❶[陂陀]不平坦貌。 上一条: 坡 下一条: 岥
陂读音p·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班糜切,平,支韵。 ❶[黄陂]县名,在湖北省。 上一条: 皮 下一条: 铍 陂背bēi❶倾斜。例:墙已斜~子了,走向了,向西~了过去! ❷边际;旁边。例:家住在山里边,远,地方~。 ❍ 房靠~着土崖盖。 ❸偏邪;不正。例:这个地方~,常闹鬼。 ❍ 他常在~地里给人 (shǐ)瞎事。 《方言》:“陂,衺也。”《国语·越语下》:“故滨于东海之陂。”韦昭注:“陂,涯也。”《释名》:“山旁曰陂。”《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玉篇》:“陂,倾也;邪也。” 陂ㄅㄟ;ㄅㄧˇ;ㄆㄛbēi; bǐ; pō二3010①形倾斜;倾颓。⑴古方言。汉扬雄《方言》:「~,邪(衺)也。陈、楚、荆、扬曰~。」晋郭璞注:「~,偏颇。」清钱绎疏:「《广雅》~,邪也。《易・泰》:『九三,无平不~。』《礼・乐记》:『商乱则~虞。』郑注并云:『~,倾也。』《尔雅》『~者阪』,郭注云:『陂陀不平。』《汉书・司马相如传》『罢池陂陀,下属江河』,郭注云:『言旁颓也。』」李翘《屈宋方言考》:「《离骚经》『循绳墨而不颇』,王逸注:『颇,倾也。一作~。』」⑵湘语。湖南。《湖南通志》:「衺,楚荆曰~。」②名坝;水坝。⑴粤语。广东信宜〖pei53〗、阳江〖pei33〗。⑵闽语。福建永泰〖pie44〗。   陂bēi〈文〉 ❶土坡。 ❷池塘的岸;水边。 ❸池塘 △ ~池|~泽。 另见604页pí;614页pō。
陂pí用于地名。如:黄陂,在湖北。 另见31页bēi;614页pō。
陂pō陂❶池塘:~塘丨~池。 ❷池塘的岸。 ❸山坡:胡公~。 另见 po。
陂○~陀(tuo)(倾斜不平)。 另见 bei。 陂pí地名用字,黄陂,在湖北。 陂陂(一)bēi (二)pí (三)pō【辨形】左是阝,不是卩,第三笔是横钩。7画。形声。 【辨义】 陂(一)bēi ❶ 池塘: 陂池|陂塘|千顷陂|无平不陂。 ❷ 水边,岸。 ❸ 山坡。 (二)pí 黄陂,县名,在湖北。 (三)pō 〔陂陀〕不平坦。 【辨析】三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 陂(一)bēi,(二)pí二音构成名词;(三)pō构成形容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陂(一)bēi指地形地物;(二)pí用于县名;(三)pō用于形容地势。 陂❶畜水曰陂。《禮記·月令》:“是月也,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鄭玄注: “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陸德明 《經典釋文》:“陂池,彼宜反。《尚書傳》云: 澤障曰陂,停水曰池。” ❷傾也。《禮記·樂記》:“商亂則陂,其官壞。” 鄭玄注: “陂,傾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陂,彼義反,注同,傾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山體 > 阪 > 陂1 陂1 bēi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涯渚 > 濱 > 陂3 陂3 pí 水涯。《國語·越語下》:“故濱于東海之陂。”韋昭注:“陂,涯也。”《漢書·禮樂志》:“[郊祀歌]騰雨師,洒路陂。”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陂2 陂2 bēi 亦作“波”。池塘。《淮南子·說林訓》:“十頃之陂,可以灌四十頃。”《漢書·灌夫傳》:“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波池田園,宗族賓客爲權利,横潁川。”顏師古注:“波,讀曰陂。”《說文·阜部》:“陂,一曰池也。”《後漢書·黄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陂bēi〖名词〗 一、山坡(1)。《庄辛论幸臣》:南游乎高陂。——南游高高的山坡。 二、圩岸,亦用作动词“筑圩岸”(3)。《单子知陈必亡》:泽不陂。——湖泽不筑圩岸。《单子知陈必亡》:泽不陂障。——湖泽没有圩岸、堤防。《放鹤亭记》:或立于陂田。——有的人站立在圩岸、田野里。 陂bēi❶ 山坡,斜坡。《史记·酷吏列传》:“乃贳贷买~田千余顷。”(贳shì:赊。)王安石《思王逢原》:“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 ❷ 堤岸。《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有蒲与荷。” ❸ 旁边。《国语·越语下》:“故滨于东海之~。”(滨:靠近。) ❹ 池塘,湖泊。《淮南子·说林》:“十顷之~,可以灌四十顷。”《世说新语·德行》:“叔度汪汪如万顷之~,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另见25页bì。
陂bì不正,邪佞。《尚书·洪范》:“无偏无~,遵王之义。”《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倾侧。”(罔极:不正,不合中正之道。) 另见17页bēi。 陂*DAE9 (一)po[陂陀]potuo<文>又作“陂陁”,“陂阤”。险阻;倾斜不平:一路~屈曲,水皆行地中(《徐霞客游记》)。 (二)bi<文>不平;偏颇:无平不~(《周易》)。 (三)bei<文>❶山坡: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文选》)。 ❷堤岸:彼泽之~,有蒲与荷(《诗经》)。 ❸池塘湖泊:十顷之~可以灌四十顷(《淮南子》)。 边际 边际垠(垠际;垠堮;垠崖;边垠)圻涘 沂 涯(涯际;涯限;涯垠;涯岸;涯畔;涯津;涯涘;涯洩;端涯;畔涯;边涯;际涯) 崖(崖岸;崖际;端崖;法崖;边崖) 倪(端倪) 徼 津际 畔际穷际 际止 边畔 边陬 边沿 边限 边方 边表 边靡 边疆 界限,边际:崖畔 旁边,边际:陂 樊 所接近的某种边际:线 大地的边际:埏 边际相连:交界 接界 接壤 彼此边界接壤:山水相连 没有边际:漫天过海 空间或时间没有边际:漫(~~) (边缘:边际)
另见:边境 边界 界限 宽阔 ☚ 地界 道路1 ☛
湖 湖蒙古语称湖泊:淖尔 诺尔 池塘湖泊:陂(陂淀) 江河湖泊:川泽 三江七泽 三江五湖 蓄水可以灌溉的川泽:浸 南方的湖泊:炎湖 大湖:海(海子;洱~;青~) 巨浸 水浅的湖:淀(北洋~) 荡(湖荡;浅水湖;黄天~) 生长着大片芦苇的浅水湖:芦荡 苇荡 水面平静的湖荡:泖 干枯的湖泊:涸泽 含盐分的湖:盐湖 盐海 湖边:湖畔 湖面如一匹白练:匹练(~秋光) (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湖泊)
另见:水边地 沼泽 水面 岸 鱼 ☚ 湖、池 池塘 ☛
山坡 山坡坂(陇坂) 陂(山陂) 阪(山阪;岭阪;陇阪;陵阪;冈阪) 衍 阿 岗坡 崖坎 斜崦 冈坡 陵阪,山坡:阺 向阳的山坡:阳坡 背阴的山坡:阴坡 较陡的山坡:冈阪 高陡的山坡:峭坂 高陡的崖坡:峭阤 险峻的山坡:隥 迂回曲折的山坡:盘阪 高起的山坡:岗子 大山坡:阬 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陡峭 山坡缓平的样子:陵夷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山坡)
另见:坡 山谷 陡峭 ☚ 山脊 山脚 ☛
顺着 顺着溜(~边走) 遵(~海而西) 随(~山刊木) 缘(~溪而进) 循(~径而行) 傍 巡(遵巡) 趁扶 沿着 顺着风向:顺风 顺着江河、道路等:沿 顺着水流:顺流 顺流而下:沿波 沿流 顺着河道:沿河 顺道 顺着河岸:陂 顺着路线:沿路 顺途 扶路 顺着街道:沿街 顺着边:沿边 顺着每家:沿门 挨门 挨家 挨户 逐户 顺着秩序,一家挨一家:挨门挨户 挨门按户 挨门比户 挨门逐户 挨门排户 挨家逐户 挨家比户 逐家逐户 排门逐户 排门挨户 顺着某种情势:顺势 挨次一个一个地:逐一 逐个 各个(~击破) 一一(~解决) 逐渐,次第:渐次
另见:次序 向着 ☚ 顺、逆 逆着 ☛
不平 不平颣 坎坎 坱圠 凸凹 凸凸凹凹坑坑洼洼 不平整:里出外进 倾斜不平:陂 偏颇,不平正:颇(颇类) 高低不平:洼隆 跷踦 七高八低 七凸八翘 七拱八翘 凹凸不平 崎岖不平 参差不平 坎坷不平 众石高低不平:磈磊 木板、纸张等因平面受湿再变干而不平:翘棱 不平的样子:陁 陀 缯绫 陵嶒 欹嵌 高低不平的样子:坎坷 坎轲 隆颓 嵯峨 岑嵯 起伏 碨磊 碨礧 磈磥 龈腭 倾斜不平的样子:陂陀 陂阤 陂陁 陂池 岥岮 陡峭不平的样子:峻嶒 高峻不平的样子:崴嵬 险峻不平的样子:龉龉
另见:凸凹 起伏 道路 ︱平 ☚ 平 凸起 ☛ 陂 275.陂(p3265.3)义项七书证之二, 题作: 《文选·离骚》。 按:引书证失注时代、作者,不合该辞书引《文选》书证之贯例,故当补足作: 《文选·战国楚·屈原<离骚>》。即使编者、读者皆知其为屈原所作,因涉体例,必使完足,乃确。 ☚ 阿堵物 陁靡 ☛ 陂(一) bei❶池塘。如:陂塘,陂池。 ❷池塘的岸。 ❸山坡。(二) pi黄陂,县名,在湖北省。(三) po陂陀,不平坦。 陂bēi❶ (池塘) pond;pool:~ 塘 pond ❷ [书] (水边;岸) bank;coast;shore ❸ [书] (山坡) hillside;mountain slope 另见 see also pí;pō 。
陂pí (地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place name: 黄 ~ Huangpi (a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另见 see also bēi; pō。
陂pō(构词成分): ~ 陀 [- tuó] [书] (不平坦) with ups and downs (of embankments, hill, lines); uneven 另见 see also bēi; pí。 陂楚方言。《方言》卷6:邪,“陈、楚、荆、扬曰陂”。钱绎注:陂、颇字异义同。 陂bēi ❹无偏无陂
△陂bēi7画 阜部 〈书〉 (1) 山坡;斜坡。 (2) 水边;岸。 (3) 池塘: ~池|~塘。 另见pí(308页);pō(314页)。
△陂pí7画 阜部 地名用字: 黄~(在湖北)。 另见bēi(15页);pō(314页)。
△陂pō7画 阜部 【陂陀】(—tuó)〈书〉不平的样子。 另见bēi(15页);pí(3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