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初生不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初生不乳 儿科病症名。 指婴儿出生12小时后不能吮乳的病症。见《证治准绳·幼科》。一般婴儿出生后6~8小时开始喂乳,喂乳前先喂1~2次淡糖水。吮乳是婴儿的先天本能,是生机的表现,不乳则属病态。婴儿生后不乳表示生机不振,凡胎内患病,产伤,产时中寒,羊水秽血咽入腹中,严重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以及胎龄过小的早产,皆会损儿元气,挫其生机,而表现索食本能的丧失。所以初生不乳是新生婴儿患有重病,生命力低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症候。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儿生能乳本天然,若不吮兮必有缘。”关于初生不乳的病因病机,《千金要方·初生出腹》提出:“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之,节哺乳,数日自愈。”而《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初生不乳论》则提出:“初生洗浴断脐 寒伤阳,脾阳不振,不能温化寒湿,则寒凝气滞,因而生后不乳。 胃有秽浊所致者,临证可见面赤唇红,气息短促,肚腹胀满,频作呕吐,二便通而不进乳水。咽下羊水而不乳者,一般于生后未进食饮水即有呕吐,吐量不多,吐物为粘液兼棕色血样成分,指纹红紫。治宜逐秽通腑,方选一捻金,或用沉瀣丹。若脏有伏寒所致者临证可见面色苍白或青紫,口鼻青冷,四肢不温,啼哭无力,神情淡漠而不乳,苔白,指纹淡或隐约不显露,或见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啼哭不休而不乳。 治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方用附子理中汤,或用参附汤。若元气虚弱所致可见面色苍黄,呼吸气弱,合目少神,哭声短少,四肢少力,反应迟钝而不乳,苔薄白,指纹淡。 治宜益气补虚,振奋元气。 方选保元汤。 胎龄过小的早产儿不乳,不必用药物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早产儿护理要求,以保生存。畸形发育者协同外科处理。 不乳的虚寒证患儿,由于阳气不足,温煦能力低下,气血运行乏力,脏腑功能不振者,四肢逆冷体温不升,需要注意保温(使患儿肛温维持在36.5~37℃),保温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暖箱、热水袋、灯炮等。不乳常伴呕吐,宜注意采取侧卧位防止吐物吸入气管,取半卧位抬高头部有利呼吸。还要注意乳、水的喂养方法,不能吞咽者不要强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