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阿城1949—北京人 阿城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阿房宫 > 阿城 阿城 ēchéng 即阿房宫。 阿城地名。在黑龙江省南部,西邻哈尔滨市区。清初隶宁古塔将军,雍正四年(1726)置协领,设驻防兵。乾隆九年(1744)设阿勒楚喀副都统,以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阿勒楚喀,源于满语,意为耳坠。阿城即阿勒楚喀城的简称。宣统元年 (1909) 裁副都统。宣统二年(1910)置县,隶吉林省宾州府。1913年废府,属吉林省滨江道。1929年废道,由吉林省直辖。1934年隶滨江省。1936年并入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复归滨江省。1945年隶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直辖。1958年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属松花江地区。1983年复属哈尔滨市。1987年设市(县级)。地处半山区,西部属松嫩平原,东部为张广才岭支脉,阿什河纵贯境内。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水稻、大豆为主。有继电器、涤纶纺织、纺织印染、水泥等工业。特产大蒜、黑豆果、黑加仑卷糖。哈富、绥满公路和滨绥铁路经此。境内有上京会宁府遗址、小岭地区冶铁遗址、亚沟石刻图象、阿骨打陵址等金代古迹。 阿城 阿城秦阿房宫宫城的别称。《长安志》:“阿城,秦阿房宫也。以其墙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又《雍录》:阿房宫“未为屋,先为城,城成而人呼名阿城也。”营筑于秦惠文王时。阿城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合今2297.65米)。墙崇八尺(合今1.86米),上宽四尺五寸(合今1.05米),下宽一丈五尺(合今3.5米),上狭下阔,坚固异常。阿房宫殿屋在秦末虽遭项羽焚毁,而阿城至汉唐时犹存。《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渊领兵入关,曾“命太宗自渭汭(今陕西渭河入黄河处)屯兵阿城。”宋代以后,阿城渐夷为民田。其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三桥镇南阿房村、古城村一带。 ☚ 阿房宫 朝宫 ☛ 阿城1949~A Chengcontemporary writer,born in Beijing,his original name was Zhong Acheng,he was sent to the countryside to be reeducated during the Cutural Revolution. Works: King of Chess,King of Children,etc. 阿城唐代室韦首领。又作阿朱、阿成。唐朝为加强对室韦的管理,于其地设室韦都督府,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领府事。史称其为“大都督”,曾于大和九年(835;一作贞元九年,793)十二月率30人朝唐。 阿城后世对秦阿房宫的俗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阿房村、古城村、朐家庄一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