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阿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违纪

违纪

违反法纪:不轨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破律 徇私枉法
 官吏徇私枉法:析律贰端 析律二端 析律舞文
 逢迎上意,徇私枉法:阿党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贪枉 卖法 贪赃枉法
(违反纪律:违纪)

☚ 违令   悖逆 ☛

谋私的方式

谋私的方式

借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以权谋私
改动地段的区划来谋取私利:移丘换段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利:假公济私 假公润私 假公行私 假公徇私 借公济私 借公行私 假公营私 因公假私 因公行私 因公徇私 以公济私
借公家名义办私事:托公行私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一己私利:肥己 肥私
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私:投机取巧
利用时机钻空子、找门路,巴结权势要人,以谋取私利:投机钻营
弄虚作假以谋私:鬻私
在账目上做假,营私舞弊,谋取私利:欺瞒夹账 欺瞒夹帐
出卖公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卖公营私
结为小集团谋私:比周 结党营私 结党谋私 结党徇私 营私结党
建立小集团谋私:植党营私 植党自私植党擅私 囊私植党 营私植党
网罗坏人,结党营私:招降纳叛 招降纳顺 纳叛招亡
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朋党比周
比附于下,结党营私:阿党

☚ 谋私   投机 ☛

阿党ē dǎng

阿私,偏袒。《后汉书·皇后纪》:“更相~~,互作威福。”

阿党

罪名,亦称阿附。《后汉书·光武帝纪》:“诏有司申明旧制阿附蕃王法。”注:“武帝时有淮南、衡山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又:《韩棱传》:“棱孙演,顺帝时为丹阳太守,政有能名。桓帝时为司徒。大将军梁冀被诛,演坐阿党抵罪,以减死论,遣归本郡。”张晏曰:“诸侯有罪,傅相不举为阿党。”据此,沈家本在《汉律摭遗》,程树德在《九朝律考·汉律考》中将阿党、阿附并列。但沈氏认为,“阿附即阿党之变相”;程氏认为,“阿党亦曰阿附”。从记载的实例看,其言可信。

阿党

汉代指诸侯王国的官吏和诸侯王结为死党,诸侯王有罪不予举奏的行为。《汉书·高五王传》注: “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阿党

阿党

汉代罪名。汉武帝为防范和惩治官吏与诸侯王勾结,共谋不法,设“阿党”、“附益”等罪名,严禁朝臣 “阿曲附益诸侯王者”,以孤立诸侯王。又称 “阿附”、“党与”、“朋党”等。在汉律中,“坐与诸侯王交通者”,概处重法。武帝时,淮南王、衡山王反,“党与死者数万人”。以后,大臣私下交结,也以 “阿党”论罪。东汉外戚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后汉书·黄琼传》)。据《后汉书·郑玄传》):“灵帝末,党禁解”,遂除“阿党”之罪。隋设 “交通” 罪,禁 “诸侯交通内臣”,内容与 “阿党” 基本相同。

☚ 左道   逾制 ☛

阿党

汉律名。谓诸侯王国的官吏和诸侯王结为死党,诸侯王有罪而不予举奏。《汉书·高五王传》注:“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汉书·诸葛丰传》:“今之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荀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犯此罪者,处重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