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1921—1949维吾尔族,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37年考入新疆学院附中高中部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9年因其父被捕,被盛世才政府以“叛逆家属”的罪名流放沙湾。三年后回三区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和其他革命者一起组建“解放社”。1945年4月,担任民族军政治部主任,率领部队到南疆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0月作为三区革命政府代表之一与国民党新疆省政府谈判。1946年7月任新疆省联合政府副秘书长,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组建“新疆民主革命党”,并被选为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疆的观点。1949年8月27日,在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生于1921年。1937年考入新疆学院高中部,组织结识了时任教务长的中共党员林基路。1939年他被盛世才政府以“叛逆家属”的罪名流放到沙湾,3年后回三区进行了革命活动。1944年4月,他担任民族军政治部主任到南疆开展武装斗争。1945年10月,他作为三区代表之一,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谈判,并担任联合政府副秘书长。1946年12月,他利用到南京参加“伪国大”的机会,与中国共产党联系,受到董必武亲切接见。1947年初,他带着董必武派的密电员和发报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文件等回到新疆组织建立了“新疆民主革命党”,并被选为主席,1948年8月,他又被选为“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 中央委员。他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疆的观点。1949年8月27日,在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1次会议时,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1921—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新疆阿图什人。维吾尔族。青年时曾先后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读书。因受共产党员王寿成、林基路等影响,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39年,受父亲株连被流放,曾分别于沙湾县、伊宁市任教员、翻译、督学等职。1944年,创立秘密革命组织“解放社”。同年11月参加伊宁起义,并在三区临时政府和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1945年建立群众性革命组织革命青年团和人民革命党。1946年7月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时,任省政府委员兼副秘书长。同年12月,借在南京参加伪“国大”之机,与中共领导人董必武建立联系,返新后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纠正“三区临时政府”的某些错误和建设三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8年8月,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新闻处长。1949年8月,应邀赴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