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阳维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阳维脉

阳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它有维系三阳经的作用。其循行部位是: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肘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难经·二十八难》说:“阳维起于诸阳会也。”气功锻炼中,意守这条经脉与三焦经所交会的外关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对全身的经气、真气有重大调节作用。参见《意守“八脉交会穴”法》条。

☚ 阳跷脉   阴跷脉 ☛

阳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循胁肋,斜上肘上……过肩前……入肩后……上循耳后……下额……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脉自诸阳经的交会之处起始,其脉气发自足太阳经的金门穴部位,沿着下肢外侧上行,经过髋关节部,循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与督脉会合。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等(图64)。

图64

阳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维有维系之意。阳维脉主维系诸阳经。它的循行路线是: 起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面颊部到前额; 再由前额到头顶折向项后,与督脉会合。在循行中,先后与手太阳经,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阳维脉有病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等阳经表证。

阳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篇》。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循胁肋,斜上肘上……过肩前……入肩后……上循耳后……下额……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等。

阳维脉yángwéimài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 从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开始, 沿下肢外侧向上, 经胁肋, 至肩胛, 循行于耳后及头侧。本脉的病候, 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等阳经表证。

阳维脉

阳维脉

阳维脉

为奇经八脉之一。首见于《素问·刺腰痛论》,在《难经》中又有了进一步论述,到《甲乙经》中对其所属交会诸穴才有了记载。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和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阐述得较为详尽。因其脉与诸阳经相维系,故有主一身之表的作用。
循行 起于诸阳经交会之处(相当于足太阳经金门穴),沿大腿外侧上行于髋关节部,再沿胁肋斜向上行,至腋后上肩,再抵前额,复折回到项后风府穴处,与督脉相合。
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等。
本经交会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共十六穴。

阳维脉示意图

阴蹻脉示意图

☚ 阴维脉   阴蹻脉 ☛

阳维脉yáng wéi mài

yangwei vesse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