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湖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湖派 阳湖派清恽敬、张惠言所代表的一个散文流派。因恽、张及其后继者多为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故名。该派虽源出“桐城派”,但不满桐城派古文清规戒律,嫌其取路太窄,内容贫瘠,不足为法。主张摹拟古人,不限一家,而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思想较解放,文风较恣肆。 ☚ 桐城派 宋诗派 ☛ 阳湖派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兴盛于乾隆、嘉庆时。因其成员多系阳湖(今属江苏)人,故名。代表人物恽敬、张惠言皆姚鼐私淑弟子,故其文学主张源自桐城派。但阳湖派思想较为灵活,不尽同桐城派的拘谨狭隘,并对其发表过一些不满的言论。如恽敬评刘大櫆文“字句极洁而竞不免芜近”,评姚鼐文“才短不敢放言高论”(《大云山房言事》)。阳湖派作家的文章较有气势,讲究辞采,而不如桐城派雅洁自然,内容有不少阐明“圣人之道”。其影响则远不及桐城派。因恽、张曾受桐城之学,故后世有人视阳湖派为桐城派之旁支。阳湖派以能赋著称的是张惠言。他曾编《七十家赋钞》,选唐前七十家赋206篇,在其序中对某些著名赋家的风格特点有所评论,且有不少较可取的见解,如评阮籍赋“连犿而不可止,言无端厓,傲倪以为质,以天下为郛廓,入其中者,眩震而谬悠之……其原出于庄周。虽然,其辞也悲,其韵也迫,忧患之辞也”;评鲍照、江淹赋“坌乎其气,煊乎其华”。其赋作基本崇尚汉魏六朝。《游黄山赋》刻画黄山景象,笔法真切而饶有气势,多用难字奇字,颇类汉代的逞辞大赋;《望江南花赋》的体制形式则近似六朝咏物小赋。 ☚ 讽刺赋 阴何 ☛ 阳湖派 376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支流。因其创始人恽敬、张惠言及其后继者多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而得名。恽、张为刘大櫆的再传弟子,故对桐城派文论有所师承。但他们又不满于桐城派的戒律繁严,文路狭窄,主张学习古文要兼取诸子百家而不囿于儒家经典,强调作家的自身文化修养,并提出文章“天成”,醇而能肆的理想古文境界。在创作上则一改桐城派的拘谨枯淡文风而为辞采丰富、开阔活泼”。可以说,阳湖派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 桐城派 浙西词派 ☛ 阳湖派 阳湖派yanghu pai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散文流派,以阳湖人恽敬、武进人张惠言为代表。他们的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对桐城派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创作实践也有差异。 ☚ 岭南三家 桐城派 ☛ 阳湖派清散文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因恽及多数后继者均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而得名。文学主张源出桐城派,故后人称为桐城派旁支。于桐城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作文兼取诸子百家,文风放纵活泼,却不如桐城派严谨典雅。又因文学主张不够完整,人数较少,故为时较短。 阳湖派 阳湖派清代中叶的一个散文流派。属于桐城派的一个旁支。以代表人物恽敬、张惠言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而得名。他们师承桐城派,与其古文理论基本相同,但不满于桐城派提出的一些清规戒律。他们主张模仿古人要取长去短,博采百家。他们的文章讲究词藻,语言取法于六经史汉,旁及诸子杂书,在手法上,“散文中的时间以八字骈语。”因此,显得较有文采,文章气势也比较开阔,不象桐城派那样拘谨枯淡,但在典雅和凝炼方面又不如桐城派。 ☚ 桐城派 骈文派 ☛ 阳湖派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恽敬(1757~1817)、张惠言。因二人及其后继作家多为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故名。又因二人皆为桐城派刘大櫆再传弟子,文学主张源出桐城派,后人又称其为桐城派支派。其创作思想较为自由,主张学习古文,不限一家,六经史汉外,还应兼取诸子百家,即于一家,也应“区其长短”,分别对待。又较重词藻,“散行中时时间以八字骈语”,故文风较为恣肆。 ☚ 桐城派 常州词派 ☛ 阳湖派yang hu paiSchool of Yanghu (a style of prose formed at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most prosers of this school were from Yanghu of Changzhou,its representatives were prosers Yun Jing,Zhang Huiyan and Li Zhaolu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