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防己 防己 fángjǐ 亦稱“解離”、“解燕”、“載君行”。“防己”分“木防己”、“漢防己”兩大類。古醫書所載“防己”多指“木防己”類,爲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廣防己,漢中防己的根。圓柱形或半圓柱形,稍彎曲,長數寸,粗一寸許,栓皮刮掉者,灰黄色。斷面可見細而密的放射狀紋。主治水腫風腫,中風手足攣急,癰腫惡結,脚氣。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防己》:“一名解離。”三國魏·吳普《吳普本草·草木類·木防己》:“一名解燕。”明·陳嘉謨《本草蒙筌·草部·防己》:“俗呼爲載君行。” 防己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痊骥通玄论》。又名石解、载君行、汉防己、粉防己、白本香。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根。切断,晒干。生用。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苦、辛,寒。入膀胱、肺经。功能利水消肿,祛风除湿。主治:❶劳伤损肺,鼻内脓出,与桑白皮、陈皮、木通、知母等配伍,如汉防己散(《蕃牧纂验方》)。 ❷下焦湿热,四肢肿痛,与苍术、黄柏、木瓜、薏苡仁等配伍。 ❸肾虚腿肿,与山茱萸、泽泻、茯苓、桂枝、牛膝等配伍。 ❹骨节风湿,与延胡索、茴香、乌头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6~12克。为末,煎汤灌服。粉防己根含生物碱约1.2%,主要有汉防己碱(tetran-drine)、防己醇灵碱(fangchinoline)、门尼新碱(me-nisine)、门尼定碱(menisidine)、小檗胺碱和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以及黄酮甙、酚类、有机酸和挥发油等。本品具有镇痛、解热、抗炎、利尿与抗过敏休克及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在体内外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对大鼠、小鼠的实验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汉防己碱和轮环藤酚碱有松弛横纹肌的作用和降压作用。
防己orient vineSinomenium acutum,别名汉防己、青藤。防己科防己属落叶藤木。叶互生,阔卵形,长7~12cm,全缘或3~7裂。花单性异株,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小,淡绿色,花期6~8月。核果扁圆形,紫黑色,被白粉,果期7~10月。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河南、陕西南部,日本也有分布。多生于海拔600~2100m路边、灌丛及林下阴湿处。播种繁殖。防己为大型藤木,叶美丽,宜植于林下较阴湿处。根或全株入药。茎细长柔软,四川多用为制作藤器的材料。 
防己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汉防己、白木香、倒地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根。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苦、辛,寒。入膀胱、肺、脾经。利水消肿,祛风除湿,散痈肿。 ❶治水肿,脚气,水饮喘嗽,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煎服: 6~10g。 ❷治湿疹,下肢溃疡,痈疖肿毒。煎服或鲜品捣敷。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小檗胺碱和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尚含黄酮苷、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粉防己碱(Tetrandrine)有非特异性钙拮抗作用,能阻断L-及T-钙离子通道。有降血压、扩张冠状血管、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并应用于临床。并有镇痛、消炎作用。有抗菌(包括结核杆菌)、抗肿瘤活性。同类生物碱有相似作用。轮环藤酚碱有横纹肌松弛及神经节阻断作用。 防己orientvineSinomenium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又称风龙。防己科,防己属。野生落叶木质藤本。分布于湖北、四川、陕西、贵州等省;日本也产。生于山林、路旁、林缘及山坡溪沟边,常攀援于大树上。枝有细条纹。单叶草质,互生,卵状心形或广卵形,全缘或基部的叶常掌状浅裂,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叶背微白色,疏被短柔毛;有长叶柄。雌雄异株;萼片6枚,2轮;花瓣6枚;雄花有雄蕊9~12枚;雌花有退化雄蕊9枚,离生心皮3枚。核果近扁球形,紫黑色。老茎和根供药用,祛风除湿,利尿,消肿,并可治痈肿、恶疮等。 
防己 防己tetrandra root又叫汉防己、粉防己,系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内含汉防己甲素、乙素、丙素等多种生物碱。本品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还有解热、抗炎、降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关节风湿痛、神经痛、高血压、水肿等。用时常与其他成分配伍,1次9g水煎服;制剂有汉防己针剂。 防己fáng jǐ《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防己(117)。药名。 【基原】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又名:石蟾蜍、山乌龟、汉防己、倒地拱、金丝吊鳖、白木香)、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Thunb.)DC.(又名:青藤香《阳春县志》,小青藤、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风藤、小葛藤)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Wu(又名:防己马兜铃)、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又名:汉中防己)的根。 【别名】解离(《本经》),载君行(《本草蒙筌》),石解(《本草纲目》)。 【性味】苦,寒。 ❶《本经》:“味辛,平。” ❷《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 ❸《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归经】入膀胱、脾、肾经。 ❶《本草通玄》:“入太阳。” ❷《本草新编》:“入肾。” ❸《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❶《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❷《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❸《药性论》:“汉防己:治湿风口面㖞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❹《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 “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❺《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❻《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 【成分】粉防己根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含量约占1.2%~2.3%,包括粉防己碱(Tetrandra),又名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又名汉防己乙素、去甲汉防己碱、防己醇灵碱、汉防己丙素、轮环藤酚碱(Cyclanlin)、门尼新碱(Menisine)、门尼定(Menisidine)、氯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等,粉防己块根中尚含有黄酮苷、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药理】 ❶解热、镇痛:粉防己碱、丙素对人工致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汉防己丙素有镇痛作用。其中汉防己丙素作用最强,但由于其毒性较大,无实际应用价值。 ❷肌肉松弛作用:粉防己总生物碱对小鼠、兔、狗的骨骼肌均有一定松弛作用。将粉防己总生物碱甲基化制成碘化甲基化物-汉肌松(Metetrandrin iodidum),其肌松效果明显提高,其作用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能被新斯的明对抗,属非去极化型肌松药;此外,汉肌松尚能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前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和释放过程。 ❸对平滑肌影响:粉防己碱、汉防己丙素对在体兔肠有兴奋作用,可使其收缩增强,而对体外兔肠低浓度时张力增加,节律性收缩加强,高浓度时作用则相反。对体外豚鼠支气管平滑肌,低浓度舒张,高浓度则收缩。粉防己碱可抑制豚鼠或兔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反应,对催产素,高K+去极化后及Ca+所致大鼠体外子宫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作用亦是其抗Ca+作用的结果。 ❹消炎、抗过敏: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粉防己碱的作用强于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对家兔的实验性耳廓烧伤有抗炎作用。粉防己碱对用全蛋清所引起的家兔过敏性休克,能明显地降低严重休克症状的发生率。另可抑制兔疫性溶血。能抑制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和离体回肠的收缩以及明显对抗5-羟色胺增加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❺血流动力学:粉防己碱有降压作用,是由于直接扩血管、减弱心肌收缩性能,拟胆碱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中枢所致。粉防己碱可扩张体外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痉挛,对利血平化兔仍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❻对心脏的作用: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粉防己碱对心肌有轻度抑制作用,可使血压稍降,心率减慢,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因此,粉防己碱对实验性心梗有一定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可减少心室肌偶然出现的自发活动,其对窦房传导功能和自律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 ❼其他:粉防己碱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并可抗阿米巴原虫、杀灭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7721)和小鼠肉瘤(S-180)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对RNA合成亦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蛋白质合成作用较弱。 ❽毒性:粉防己碱15mg/kg,给麻醉兔于2分钟内静脉注射,在5~10分钟内动物出现抽搐,死亡率为88.9%。 防己fánɡjǐ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汉防己、白木香。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苦、辛, 寒。入膀胱、肺经。利水消肿, 祛风除湿, 止痛。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 煎服: 4. 5 ~9 克。治痈疖肿毒、湿疹疮毒, 煎服或鲜品捣敷。本品含汉防己碱, 有镇痛、解热、抗炎、增加冠脉流量、利尿和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在体内外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对大鼠及小鼠实验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汉防己碱、轮环藤酚碱有箭毒样横纹肌松弛作用及降压作用。 
防己 防己 防己防己,又名汉防己、粉防己、白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切段,粗根劈成两半、晒干。 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呈结节状,长5~10cm,直径1~5cm。未刮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具细纵皱纹,有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已刮去栓皮者,表面淡灰黄色,较平滑,并可见残留灰棕色的栓皮,弯曲处有深陷横沟。质坚体重,断面灰白色,平坦,富粉质,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纵剖面浅灰白色,维管束浅棕色,呈筋脉状纹理。气微,味苦。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 此外,广西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苦,性寒。归膀胱、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水湿喘漱,高血压证。本品能利二便,使内蕴之水湿下行; 又能通腠理,使在表之风邪外泄。故凡水湿溢于皮肤而成的水肿,本品为常用之药。用于水肿不能平卧,脉证俱实者,配甘遂、葶苈子等逐水药,如《圣济总录》防己丸。由于卫气不固,风水外客,致患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配黄芪、白术、甘草等益气固表、利水除湿药,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脾失运化,水溢皮肤,致患皮水,四肢浮肿,肌肉瞤动者,配黄芪、甘草、桂枝、茯苓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药,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本品善走下行,能泻下焦之湿热,如湿热下注,脚气肿痛,湿偏甚者配苍术,薏苡仁; 热偏甚者配黄芩,黄柏; 兼风者则配羌活、萆薢; 痰多者则配竹沥、南星; 大便秘结配桃仁、红花; 小便不利配牛膝、泽泻。前人称本品能泄经络中之湿邪,并有祛风镇痛之功。对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或周身浮肿者,配麻黄、肉桂、白茯苓、桑白皮等,如《圣济总录》防己饮。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由于风寒湿邪而成者,配乌头、桂心、白术等,如《千金要方》防己汤。痛风属于湿热,病位在下部者,多配苍术、黄柏、牛膝、木通等同用。本品亦用于水湿壅滞于肺所致的咳喘,例如《圣济总录》防己丸,以本品配葶苈子、桑白皮等,治肺气喘促,坐卧不得者。《儒门事亲》单用本品为细末,浆水一盏同煎服,治肺痿喘嗽;《古今录验方》用本品配葶苈为末,糯米饮送服,治肺痿咯血多痰者。此皆水饮积于肺中,治节无权,致见咳喘,用本品治之,使水湿下行,则咳喘可愈。本品有降血压作用,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者,配决明子、茺蔚子等同煎服; 亦可提取汉防己甲素制成片剂口服,或制成注射剂供静脉注射。此外,遍身疥癣,湿热内盛,气血俱虚者,可配金银花、当归、黄芪,以酒煎服。煎服,5~10g。 实验研究: 防己根含多种生物碱,其中有粉防己碱(旧称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 (汉防己乙素)、轮环藤酚碱等。尚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动物试验证明,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丙素均有镇痛作用,丙素镇痛作用大于乙素,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显著增强甲素及乙素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毒性。粉防己碱尚有解热、消炎作用。消炎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结果。粉防己碱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过敏介质如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还有直接对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故能对抗过敏反应。 粉防己碱有降低血压作用,初期降压效应部分与其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抑制有关。对舒张压的降低大于对收缩压的影响,故后期的降压效应主要是通过扩张阻力血管所致。乙素亦能引起降压,性质与甲素相似,但作用较弱,且易产生急速耐受。轮环藤酚碱也有降压作用。粉防己碱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猫心乳头肌和豚鼠心房的收缩力,抑制心房及乳头肌的自律性,并能延长其有效不应期,这些作用均可为钙离子所拮抗,提示粉防己碱可能有钙拮抗作用。甲素使大鼠心率变慢、心电图R波降低、增宽,表明心室肌除极受抑制,心室内传导时间延长,可能与抑制钠离子内流的作用有关。粉防己碱能增加麻醉兔、猫的冠脉流量及降低氧耗量,还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其半合成衍生物汉防己甲素双碘甲烷季胺盐(简称汉肌松)和轮环藤酚碱均有松弛骨胳肌的作用,属非除极化型,可为新斯的明对抗。 粉防己碱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抑制或杀灭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作用; 对动物某些肿瘤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对KB细胞、人体肝癌细胞、人食管癌上皮细胞、小鼠肉瘤180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此外,对矽肺有一定疗效,主要由于它能抑制矽肺胶原的合成,降低肺中糖胺多糖及脂类的含量,从而阻止矽肺病变的形成,并促使矽肺胶原的分解。 ☚ 消石 冬瓜皮 ☛ 防己fang ji【医学】the root of Fang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