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阮Ruǎn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阮Yuá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平度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 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 (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 阮 阮乐器名。相传为晋代阮咸所造,长头十三柱,形似今之月琴。唐李匡义 《资暇集》 下:“乐器有似琵琶而圆者,曰 ‘阮咸 ’。……往中宗朝,元宾客行冲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冢获其铜铸成者献之。元曰: 此阮仲容所造。乃命工人木为之,音韵清朗,颇难为名,权以仲容姓名呼焉。” ☚ 师范 乔公案 ☛ 阮 阮ruǎn古诸侯国名。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大雅·皇矣》五章:“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毛《传》: “国有密须氏。”郑《笺》:“阮也,徂也,共也,三国犯周,而文王伐之,密须之人乃敢距其义兵。”孔《疏》:“密须之人乃不恭其职,敢距我大国之徵发。其所徵发者,是侵阮、徂、共三国之义兵也。”朱熹《集传》: “阮,国名,在今泾州。” ☚ 军 孙子仲 ☛ 阮读音j·üan(ˋ),为ü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虞远切,上,阮韵。 上一条: 臇 下一条: 鄄 阮读音r·uan(ˇ),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虞远切,上,阮韵。 上一条: 䎡 下一条: 朊 阮读音·üan(ˊ),为ü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愚袁切,平,元韵。 上一条: 邧 下一条: 沅 ![]() ![]() ![]() ![]() ![]() ![]() ![]() ![]() 阮ruǎn姓。 阮ruǎn❶ 乐器的一种,阮咸的简称:大阮│小阮。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琵琶 > 阮 阮 ruǎn 撥絃樂器。古琵琶之一種。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初即名琵琶。相傳西晋“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善彈此樂器,因稱“阮”。始於漢,其創製曾參考箏、筑、箜篌等器。音箱圓形,形似月琴,短桿,直頸。四絃,有柱位十二,每柱横貫於四絃之間,爲四絃所共用。至唐時已增至十三柱位。唐以前有稱“秦琵琶”或“月琴”者,至武則天時改稱“阮咸”。唐宋元盛行,並有改進。今傳諸阮亦有三絃者。南京西善橋六朝墓出土之竹林七賢磚刻畫中有阮咸演奏之圖像。此樂器於敦煌莫高窟壁畫伎樂圖中出現甚多,地位突出,如見於北周之290窟,隋代之303窟,盛唐之121窟、172窟、180窟,中唐之112窟、231窟、237窟、360窟,晚唐之9窟、18窟、132窟、148窟、156窟,98窟,西夏之365窟等。《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三引東漢·傅玄《琵琶序》:“聞之故老云:漢遣烏孫公主(《通典》引,此下有‘嫁昆彌’三字),念其行道思慕,使工知音者戰(《北堂書鈔》引作‘裁’字)琴、箏、筑、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觀其器,盤圓柄直,陰陽序也。(《通典》引,此下有‘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八字)四弦,法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故枇杷也。取易傳於外國也。’唐·袁郊《紅綫》:“〔紅綫〕善彈阮,又通經史。”宋·米芾《西園雅集圖記》:“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爲陳碧虚。”《宋史·樂志一》:“先以鍾磬按律準,次令登歌,鍾、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明·高啟有《美人摘阮圖歌》。《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四回:“吳銀兒彈箏,韓玉釧兒撥阮。”清·錢謙益《新安汪然明合葬墓誌銘》:“摩挲名蹟,吹簫摘阮。移日視蔭,乃抗手而告别。”清·孫璜《江干月夜》詩:“沙寒洲冷漁燈滅,倦聽鄰舟摘阮聲。” 阮 (《清朝續文獻通考》) 阮*ruanC8EE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弦子 三弦 ☚ 弦乐器 琴 ☛ 阮 阮又名阮咸。弹拨乐器。源于中国汉代,汉琵琶是“阮”的前身。唐代武则天时改称阮咸。宋代简称为阮。《三才图会》: “武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铜器,似琵琶而圆,时人莫识之。元行冲曰: 此阮咸所造也。命匠人以木为之,以其形似月,声似琴,名曰月琴。杜佑以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同,谓之阮咸。”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为此提供了确切史证。天水麦积山北魏壁画,敦煌壁画佛座前乐舞,其合奏中都有阮的图像。 ☚ 汉琵琶 阮咸 ☛ 阮 阮又名阮咸。弹拨乐器。源于中国汉代,汉琵琶是“阮”的前身。唐代武则天时改称阮咸。宋代简称为阮。《三才图会》: “武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铜器,似琵琶而圆,时人莫识之。元行冲曰: 此阮咸所造也。命匠人以木为之,以其形似月,声似琴,名曰月琴。杜佑以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同,谓之阮咸。”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为此提供了确切史证。天水麦积山北魏壁画,敦煌壁画佛座前乐舞,其合奏中都有阮的图像。 ☚ 汉琵琶 阮咸 ☛ 阮 阮Ruan中国弹拨乐器,原称阮咸,简称阮。阮的起源可上溯至汉代,但阮在当时和其他一些便于携带的弹拨乐器一样,都通称为“批把(琵琶)”,唐代才定名为阮咸,现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我国唐代阮的实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 三弦 筝 ☛ 阮 阮阮为拨奏弦鸣乐器。古称秦琵琶、汉琵琶,唐代改称阮咸,宋代开始简称阮。阮是我国民族乐队及戏曲乐队的常用乐器。现在的阮由琴头、琴杆、音箱组成,琴头两侧分别装有四个弦轴; 琴杆修直,背部呈扁圆形,正面平整设指板,指板上安十二平均律排,有24品; 音箱正圆形,面板和背板略成拱形,面板上方左右各开一音孔,下方中央有拨扶手,下设缚弦的固定琴根。四根金属弦,由细到粗称为一、二、三、四弦,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阮以尺寸大小分为大阮和中阮两种。大阮定弦为C、G、d、a; 中阮定弦为G、d、a、e。大阮音色雄厚、低沉,中阮音色圆润、柔和,既可独奏,又由于其音色及其适合弹奏多音和弦的特点,更是合奏和伴奏的重要乐器。较著名的中阮独奏曲目有《瑶族长鼓舞》、《调歌》、《火把节之夜》等。 ☚ 琵琶 三弦 ☛ 阮ruǎn❶弦乐器阮咸的简称。 阮 阮殷时国名。为周文王所灭。故地当在今泾川县南境,黑河之北,可能就是周康王时潶伯所封的地域。 ☚ 密 共 ☛ 阮ruǎn ❶ (阮咸的简称) a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阮yuán(构词成分): 五 ~ 关 [wǔ yuán guǎn] (汉代关名) name of a pass in the Han Dynasty △阮ruǎn6画 阜部 弦乐器阮咸的简称: 大~|中~。 阮 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