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阖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阖闾?—前496春秋末吴国君。一作阖庐。名光。吴王诸樊子(一说夷末子)。前515年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即位后,举伍子胥为行人,用孙武为将,共谋国事。三年(前512年),谋攻郢(今湖北荆州城北十里),孙武以“民劳”,劝其稍待。次年,开始采用伍子胥的多方骚扰、敌来我退的“疲楚”之计,遣军伐夷(今安徽毫县东南)、侵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楚沈尹戌率军救潜,吴军乃退。五年,伐越。六年,于豫章大败楚军,再取居巢,俘巢大夫公子繁。九年,联蔡、唐攻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在汉川以北)大破楚军,遂纵兵追击,五战入郢;昭王出逃,楚几灭国。次年春,秦、越由东西两面伐吴,其弟夫㮣归国自立为吴王,他引兵归攻夫㮣,夫㮣败奔楚。十一年,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今江西波阳。时为楚之东界),楚惧亡,由郢(今湖北荆州城北十里)徙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十九年春,率军伐越,与越军战于檇李(檇zui。檇李,今浙江嘉兴南),伤指而死。 阖闾(?—前496)春秋吴国人。姬姓,一作阖庐,名光。吴王诸樊子。吴王僚十二年(前515 年)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君,迁新都于阖闾大城(今江苏苏州)。以楚人伍子胥为行人,齐人孙武为将军,又以楚人伯嚭为大夫,国势日强。阖闾九年(前506 年)与蔡、唐联军攻楚,屡战告捷,大破楚军于柏举,攻克楚国郢都。十九年与越国交战于檇李,为越王勾践所败,受伤还师死于陉。葬于苏州虎丘。 阖闾 阖闾又称阖庐,即吴公子光。春秋时吴国君,在位十九年(前514—前496)。初,光籍专诸藏剑于鱼腹而刺杀吴王僚,遂自立,为吴王阖闾。依其弟夫㮣,以及伍子胥、孙武辅佐,与楚五战五胜而入楚郢都。后与越战,因指伤而死。因其用伍子胥、孙武而大有功。屈原《天问》云:“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厉,能流厥严。”又云:“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 廉颇 嫫母 ☛ 阖闾 阖闾也作“阖庐”。(公元前?——前496)吴公子光。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用楚亡臣伍子胥,屡败楚兵,九年吴兵入楚都郢。十五年与越王句践战,兵败伤指而死。左思《吴都赋》:“阐阖闾之所营,采夫差之遗法。”——扩大阖闾营建吴都的规模,采用夫差营建宫室的旧法。 ☚ 合朔不亏 河梁 ☛ 阖闾hé lǘ〖名词〗 阖闾?—前496亦称 “阖庐”。*句吴君王,姓姬,名光。吴王余眜(又称“夷眜”)之子, 一说诸樊之子。前514—前496年在位。周敬王元年(前514)使专诸刺杀吴王僚, 自立为王。与伍子胥等共谋国事,经常与楚、越争战, 五战皆胜。周敬王二十四年出兵攻越, 越将灵姑浮以戈击伤阖闾,还,卒于陉(今浙江嘉兴县)。子夫差立。 阖闾?—前496又称“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前514—前491)。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获君位。灭徐,破楚,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救楚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受挫。后被越王勾践败于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伤重而死。 阖闾?—前496亦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又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时人称公子光。周敬王五年(前515),与伍子胥密谋,借宴请吴王僚之机,派亲信专诸杀僚自立。以伍子胥为相,辅佐朝政;命孙武为将军,训练军士;通过一系列改革,“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十四年(前506),发兵6万攻打楚国,克郢都(今江陵纪南城)。后因秦国援楚,越国又乘虚伐吴,其弟夫概企图篡位,被迫与楚槜和。二十四年(前496),越王允常卒,趁越国新丧,举兵攻越,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南)与越军会战,兵败负伤,卒于回师途中。 阖闾?—前496即阖庐。春秋末吴国君。名光。吴王诸樊子(一说夷末之子) 。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灭亡徐国,攻破楚国,一度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因秦兵来救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失败。后与越王勾践作战,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战败,受重伤而死。在位十九年。 阖闾?—前496闾一作庐。春秋时吴国国君。姬姓,名光,诸樊子。前514—前496年在位。吴王余眛(夷昧)卒,州于立,是为王僚。光认为其父为长,诸父传毕,例当由他继位。于是阴结贤士伍子胥等人。前515年,乘吴兵伐楚,季扎使晋的机会,使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重用伍子胥等,休兵养民,国以富强。即位九年,大举伐楚,五战五捷,直下楚都郢(湖北江陵)。因秦军救楚,越兵伐吴,其弟又叛归,被迫回师。十年后,伐越,战于檇李(浙江嘉兴),败伤而死。(参考图99)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