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wén乘着,趁着。白居易《晚起》:放慵长饱睡,闻健且闲行。白居易《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林园亦要闻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 闻wén❶趁也;乘也。与听闻之本义异。杜甫《示獠奴阿段》诗:“郡人入夜争余沥,竖子寻源独不~。”闻者,趁也。嘉其不趁夜间与郡人争汲泉水,而独能寻源取水也。下文“怪尔常穿虎豹群”,即奇其能入深山寻水源也。又《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诗:“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黄阁画麒麟。”仇注引朱注:“时杜鸿渐以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镇蜀还朝。”则早闻云云者,乃望其早趁黄阁之便,得列功臣,如麒麟阁画像故事也。又《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比年酒病~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言比年酒病,未能多饮,且趁少许之酒,劝酬一番以表喜意也。又《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间一作闻。新炊闻黄粱者,倒装句法,言趁黄粱新炊也。张籍《赠贾岛》诗:“封书乞米趁朝炊。”可证。如此解,则与全诗上下文慌忙热烈之待客情形亦极合。韦应物《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诗:“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闻闲,趁闲也。王建《秋日后》诗:“住处近山常足雨,~晴㬠曝旧芳茵。”闻晴,趁晴也。又《江南三台》词:“~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闻身强健,即趁身强健也。又《冬至后招于秀才》诗:“~闲立马重来此。”一作“乘闲立马”。闻即乘也,益可证。白居易《寄户部杨侍郎》诗:“林园亦要~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闻与及互文,闻闲即趁闲,及健即趁健也。又《二月五日花下》诗:“~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闻有酒时,即趁有酒时也。又《感樱桃花因招饮客》诗:“谁能~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意言趁此一醉也。金海陵王《咏驿竹》诗:“孤驿潇潇竹一丛,不~凡卉媚东风。”不闻凡卉,犹云不逐凡卉,亦趁字义也。姜夔《眉妩》词:“明日~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闻津鼓,趁津鼓也,言趁鼓声而解缆开船也,与催人句相应。吴潜《满江红》词《上巳后日即事》:“舴艋也~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言舴艋趁钲鼓声而出动也。闹当为竞渡之意。《花草粹编》十二吴感《折红梅》词:“凭谁向说,三弄处龙吟休咽。大家留取倚阑干,~有花堪折,劝君须折。”闻有花堪折,犹云趁有花堪折也。元好问《江城子》词:“好在半山亭下路,~未老,去来休。”闻未老,犹云趁未老也。《太平乐府》九杨立斋《哨遍》套《世事抟沙嚼蜡》:“对江山满目真堪画,休把这媚景良辰作塌。清风明月不沽钱,~未老只合欢洽。”《董西厢》三:“那张生闻得道,把旋阑儿披定,起来陪告。东倾西倒的做些腌躯老。~生没死,的的陪笑。”闻生没死,言趁生前未死也。此叙张生病剧,夫人与莺莺来问病,当临去时,张生扶病起送情形也。《乐府新声》中无名氏小令《沉醉东风》:“~晓露,藤摘紫花;听春雷,茶采萌芽。”闻晓露,趁晓露也。又见“闻健”“闻早”。
❷表“见”义。杜甫《晓望》诗:“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这是一首五律的颔颈二联,四句均写在白帝城清晨登楼所见,诗题《晓望》已经点明。末句紧缩,隐含因果关系,意谓天气清朗,故可清晰地见到枯叶飘零的景象,暗取《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杜诗镜铨》卷一七引张缙注:“天清无风雨,故木叶声落可~。”《杜少陵集详注》卷二○引黄生注:“地坼岸高,故江帆隐伏;风静天清,故叶落~声。”二注不仅添字为训,而且与“天清”及以上三句的含意不能榫接密合。其实“闻”与“见”互通在杜集中还有例可证,《木皮岭》诗:“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虎豹斗,屡跼风水昏。”这四句也是写登岭时所经所见,“闻”也是“见”的意思,如仍作听闻义解,则亦须添字为训,将“虎豹斗”说成“虎豹相斗之声”。 杜诗之外尚有同时或时代相距不远的诗作和变文为证。岑参《澧头送蒋侯》诗:“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饮酒溪雨过,弹琴山月低。徒~蒋生径,尔去谁相携?”第二个“闻”一作“开”,恐是以为此句之“闻”与上文“闻鸣鸡”犯复,又不知“闻”有“见”义而妄改。其实初盛唐诗人有时也不避复字,此句中“闻”亦当作“见”解,末联意犹云:尔去之后,只能见您园中小径,再无人相携同游了。又李商隐《咏云》诗:“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飘迥路,旋见隔重城。”“闻”与“见”互文。《丑女缘起》:“王郎才见公主面,~来魂魄转飞扬。”“闻”亦与上文“见”同义,“来”相当于“了”。《地狱变文》:“恨汝生迷智,不曾~好人。”意即不曾见好人或不曾碰上好人。黄庭坚《读方言》诗:“忽~[[!NB065]]轩书,涩读劳辅颚。虚堂漏刻间,九土可领略。”“闻”亦是“见”或“观览”的意思。《张协状元戏文》八:“(净白)我物事到强人来劫去,你自放心!我使几路棒与你看。(末)愿~。”净言“看”而末言“闻”,情况与《丑女缘起》一例略同。《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土床上卧着个少年人,七尺堂堂貌美,御躯凛凛如神。闭双眸熟睡着,一事罕曾~:红光紫雾罩其身,那些福气说不尽,蛇通鼻窍来共往,三娘时下好欢欣。” “闻”与“见”互通在较早或同时代的散文中也有类似用例。刘宋刘敬叔《异苑》:“河内司马惟之奴天雄死后还,其妇来喜~体有鞭痕而脚着锁。问云:‘有何过至如此?’曰:‘曾醉,窃骂大家,今受此罪。’”《太平广记》卷三○四《畅璀》条引《戎幕闲谈》:“(老翁)乃遗一书曰:‘慎不可先览,但经一事,改一官,即~之。’”此例“闻”亦与上文“览”字相应,其表“见”义显而易见。“闻”“见”互通应源于修辞学所谓“通感”。蒋宗许、刘云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商补》一文有云:“~作看讲,释家谓之耳中见色,反之音亦可曰观,观世音之名,理同于此。”(《古籍整理与出版情况简报》257期)不过就某一个特定词语来说,它所含的通感义是属于修辞学范围还是属于词汇学范围,要依它在言语作品中使用的频率来确定。 按关于闻之“见”义,由于不明闻、见互通,注家说诗往往拘执于常义。清人施鸿保《读杜诗说》卷二论《兵车行》:“前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后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今按‘见’‘闻’二字似互误,‘村落荆杞’当云‘见’,不当云‘闻’;‘鬼哭啾啾’当云‘闻’,不当云‘见’也。或言诗作于长安中,故于‘山东二百州’云‘闻’;是送人至青海者,故于‘古来白骨’云‘见’。说亦可通。” 闻 闻趁,乘。王建《江南三台》: “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 ☚ 须 笃么 ☛ 闻 闻wén趁。吴感《折红梅·梅花馆小鬟》:“大家留取,时倚栏干。闻有花堪折,劝君须折。”(1—120) 高似孙《江神子·寄德新丈》:“千古书生,那得尽封侯。好在半山亭下路,闻未老,去来休。”(4—2272) ☚ 蚊雷蚁战 闻早 ☛ 闻wén乘着;趁着。白居易《晚起》:“放慵长饱睡,闻健且闲行。”又《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林园亦要闻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 闻 闻(一)wén ❶听见。《唐风·扬之水》三章:“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毛《传》:“闻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苏辙《诗解集传》: “命,桓叔之政命也。闻而不敢以告人,为之隐也。桓叔将以倾晋,而民为之隐,欲其成矣。”《小雅·何人斯》三章:“我闻其声,不见其身。”郑《笺》:“使我得闻女之音声,不得睹女之身乎?” 《大雅·思齐》四章:“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朱熹《集传》:“闻,前闻也。式,法也。言文王之德如此,故其大难虽不殄绝,而光大亦无玷缺,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 ❷传播。《小雅·鹤鸣》一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说文》:“闻,知声也。”毛《传》:“皋,泽也。言声隐而名著也。”郑《笺》:“皋,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也,而野闻其声。”《小雅·白华》五章:“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孔《疏》:“有人鼓击其钟于宫内,其声必闻于外。击钟而欲外之不闻,不可得也。”《大雅·崧高》八章:“揉此万邦,闻于四国。”郑《笺》:“揉,顺也。四国,犹言四方也。”孔《疏》:“揉服此万邦不顺之国,使之皆顺,其善声誉皆闻达于彼四方之国。” ❸听说,闻知。《小雅·出车》八章:“之子于归,有闻无声。”朱熹《集传》: “闻师之行而不闻其声,言至肃也。”(二) wèn ❹名声,名誉。《大雅·文王》二章:“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郑《笺》:“令,善。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其善声闻日见称歌,无止时也。”朱熹《集传》:“令闻,善誉也。文王非有所勉也,而人见其若有所勉耳,其德不已,故今既没而其令闻犹不已也。”《大雅·江汉》六章:“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孔《疏》:“令此明明显盛之天子,其善声闻长见称诵,不复有已止之时。” ❺关心,恤问。《王风·葛藟》三章: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毛《传》:“昆,兄也。”郑《笺》:“不与我相闻命也。”马瑞辰《通释》:“《文王》诗: ‘令闻不已。’ 《孟子·明鬼篇》 引作‘令问’。闻,读如 ‘恤问’之问。莫我闻,犹莫我顾,莫我有也。”王引之 《经传释词》: “顾也,有也,闻也,皆亲爱之意也。” ☚ 恌 闼 ☛ 闻读音·un(ˋ),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亡运切,去,问韵。 ❶名声。《诗经》:“令闻令望。” 上一条: 問 下一条: 聞
闻读音·un(ˊ),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无分切,平,文韵。 ❶听见。 ❷见闻;知识。《史记》:“博闻强志。”(志:记。) ❸闻名;著称。 ❹传布。 上一条: 鳼 下一条: 聞 闻〔wen〕 1. hnangd: 你~到了吗? moux hnangd juljex? 2. jeut: 不好~。jexrut jeut. 3.jid jeut: 狗~屎味儿。dab ghuoud jidjeut ghob kad ghad. 闻名 〔wen ming〕 ndenbnbut; mex nbut. 闻聞{}三4362①动理睬;留意听;听。⑴粤语。广东广州:~得有人嚟左听说有人来了。⑵闽语。广东揭阳〖 〗。伊知呾无人~伊他知道没人理他。②动趁。⑴中原官话。河南沈丘、西华、开封、新郑、太康、商丘。山西运城:~早。⑵晋语。山西离石〖 〗。~早滚蛋!陕西绥德〖 〗。~早儿走吧。③动嗅。粤语。广东广州:~到香味。   闻wen❶听到,听说。《孟子·梁惠王上》:“~其声,不忍食其肉。”《荀子·儒效》:“~之不若见之。”《左传·隐公元年》:“公~其期,曰:‘可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良久乃~。”(良:很。乃:才。) ❷知晓,懂得。《论语·公冶长》:“回也~一以知十,赐也~一以知二。”(回、赐:孔子的学生。)李密《陈情表》:“谨拜表以~。”(以:把,其后省略“之”。闻:使……知晓,其后也省略了“之”。) ❸见闻,知识。《荀子·修身》:“多~曰博,少~曰浅。”《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益矣。”(友直:同正直的人交友。谅:诚信的人。) ❹传说,事迹。《论语·季氏》:“子亦有异~乎?”(子:对人的尊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网罗天下放失(yi)旧~,略考其行事。”(失:佚,散失的。放失:同义词连用。行事:往事。) ❺著名,闻名。李白《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风流:风采,才华。)韩愈《争臣论》:“阳子不求~而人~之,不求用而君用之。”(阳子:人名。) 闻聞wén❶听见 △ 久~大名|~讯。 ❷听到的事;消息 △ 见~|新~。 ❸用鼻子嗅 △ ~到香味儿。 ❹姓。 闻❶听;听见:~名︱~讯︱传~︱耳~︱风~︱顷~︱预~︱与(yu)~︱习~︱罕~︱无~︱~风而动︱~风而逃︱~风丧胆︱~过则喜︱~鸡起舞︱~所未~︱不~不问︱博~强识(zhi)︱耳~目睹(du)︱名~遐(xia)迩(er)︱喜~乐见︱充耳不~︱孤陋寡~︱骇人听~︱耸人听~丨听而不~︱湮(yan)没(mo)无~︱置若罔(wang)~︱百~不如一见︱言者无罪,~者足戒︱鸡犬之声相~,老死不相往来。 ❷听见的事情;消息:传~︱见~︱听~︱趣~︱琐~︱异~︱奇~︱逸(yi)~︱遗~︱讣(fu)~︱旧~︱新~。 ❸名声:令~︱秽(hui)~︱默默无~。 ❹有名气的:~人。 ❺用鼻子嗅:~味︱望~问切。 闻wén❶ 听到,听见:耳闻目睹│闻风而动│闻鸡起舞。 ❷ 所听到的内容、消息:传闻│奇闻│新闻。 ❸ 名声:秽闻│默默无闻。 ❹ 用鼻子感受气味:闻到│闻一闻。 ❺ 姓。 闻wén❶听说,听到。《离骚》:“齐桓闻以该辅。”《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 ❷传扬,流传。《抽思》:“故远闻而难亏。”远闻,远播,广泛传扬。王逸注:“功名布流,长不灭也。”
闻wèn名声,名望。《诗经·大雅·卷阿》:“颙颙卭卭,如圭如璋,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思美人》:“羌居蔽而闻章。”王逸注:“虽在山泽,名宣布也。” 闻wen闻达1 闻风 闻见 闻名 闻人 闻望 闻问 闻喜 闻讯闻诊 丑闻 传闻 耳闻 风闻 讣闻 罕闻 秽闻2 见闻 旧闻奇闻 声闻 琐闻 听闻 新闻 要闻 遗闻 逸闻3 与闻 预闻珍闻 奏闻 闻风而动 闻风丧胆 闻风远扬 闻过则喜 闻鸡起舞闻雷失箸 闻所未闻 闻一知十 不闻不问 不求闻达 充耳不闻 孤陋寡闻 骇人听闻 默默无闻 前所未闻 千古奇闻 耸人听闻 听而不闻 闻所未闻 置若罔闻4 闻名不如见面 百闻不如一见 闻wen❶听见(主要用在成语中):充耳不~|耳~目睹|~风而动|视而不见,听而不~|久~大名了,可没想到是你呀。 ❷用鼻子嗅:他~到一股月季花的香味儿|这么浓的汽油味儿你也~不到吗? |臭豆腐~起来臭,吃起来香。 闻(同)听 闻wén❶听;听说:薛蟠素~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四·89)(袭人)忽想起凤姐身上不好,这几日也没有过去看看,况~贾琏出门,正好大家说说话儿。(六七·1635) ❷声音传出: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旛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巷外。(十九·404) ❸用鼻子嗅: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八·182)
闻wén闻wén旧时北京古书店通学斋货价暗码,谓数目三。参“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条。 闻wén〖名词〗 一、见闻,见识(2)。《争臣论》:学广而闻多。——学问渊博,见识广泛。《尊经阁记》:没溺于浅闻小见。——沉溺在浅狭的见闻中。 二、传闻。听见的事情或情况(2)。《高祖功臣侯年表》:何必旧闻。——不一定非要过去的情况。《上枢密韩太尉书》:求天下奇闻壮观。——访求天下奇怪的传闻和壮丽的景色。 三、读wèn。名声,名望,名气(2)。《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心惊胆战地只怕别人获得好名声。《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更何况穷乡僻壤那些没有名气的人呢?
闻wén〖动词〗 一、听见,听到,听说(208)。《季梁谏追楚师》:臣闻小之能敌大也。——我听说小国能够抵抗大国。《敬姜论劳逸》: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孔子听到这些,说:“弟子们记住”。《唐雎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大王您曾听说平民的发怒吗? 二、传布,传扬,传播(9)。《诸稽郢行成于吴》:以明闻于天下。——而且公开传布于天下。《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放鹤亭记》:声闻邻国。——声誉在邻国传扬。 三、嗅到(1)。《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罗衫衣襟解开,微微地嗅到一阵阵香气。 闻wèn名声,名望。《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令望。” 另见698页wén。
闻wén❶ 听见,听到。《孔雀东南飞》:“府吏~此变,因求假暂归。”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 ❷ 见闻。《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益矣。”《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❸ 闻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于诸侯。”《促织》:“无何,宰以‘卓异’~。” ❹ 传布。《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于野。”(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 ❺ 用鼻子嗅到。《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其香,即与之化矣。” 另见699页wèn。 闻*聞wenCEC5 ❶用鼻子嗅:我~到一股怪味/你~~,多香! ❷听见:耳~目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鸡起舞。 ❸听到的事情;消息:新~/趣~/奇~。 ❹〈文〉有名望的;出名:~人/风流天下~(李白诗)。 ❺名声:丑~/令~(好的名声)。 ❻姓。 接受 接受受(登受;被受;诞受) 膺 纳(纳受;采纳;允纳;接纳;包纳;俞纳) 领(领受;领纳;领承;领略) 应(诞应) 承(承受;承接;承纳;秉承) 闻 禀 授 衔 吸收 接取 请佃 请奠 敬请对方接受:敬受 接受别人馈赠、邀请等时说的客气话:却之不恭 接受部下拥护:得士死力 听从,接受:听(听受) 应付,接受:应接 可以接受:可取 容纳接受:容(容受) 颂 收纳接受:收受 预先接受:预奉 顺从地接受:顺受 表面上接受:貌受 理应接受:义不容辞 义不得辞 义不容隐 义不容却 义弗克辞 义无所辞 道理上不容推辞:义不劳辞 谊不容辞 谊不敢辞 情面上不能推却:情不可却 无功而接受:虚受 凡是来的都不拒绝:来者不拒 来者勿拒来而不拒 (收取给予的东西:接受)
另见:接收 接纳 收取 收回 收录 ☚ 接受 接受的方面 ☛
听到 听到见(听见) 耳 闻(闻听) 听到和看见:闻见 听到人说:见(见话;见说) 耳(耳受;耳闻) 听说 闻道 闻得 闻知闻说 听到消息:闻信 闻讯 闻声 询闻 听到音讯或传闻:闻风 闻风,听到消息:知风 听到声音:闻声(~而动) 聆音 听到风声:望风(~而逃) 听到名字或名声:闻名 听到美名:闻誉 听到合乎义理的事:闻义 亲自听到:耳闻 亲闻 偶尔听到:瞥闻 第一次听到:方知 早就听到:久闻 远远地听到:遥闻 辗转听到:传闻 风闻 隐约听见:瞑闻 经常听到:熟闻 随时可以听到:闻闻 猛然听见:骤闻 未听到:未闻 一点都未听到:毫无听闻 什么都没有听到:一无所闻 别有所闻:异闻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闻所未闻 闻所不闻 ☚ 听 听的态度 ☛
各种声誉 各种声誉人的声誉:羽毛 为官的声誉:官声 官吏的政治声誉:政声 理名 有政绩而获得的声誉:治声 平素的声誉:素誉 死者的功绩声誉:遗耀 眼前一时的声誉:跬(跬誉) 长久的声誉:远誉 广泛的声誉:光誉 可流传广远的德行、声誉:馨(~声) 盛大的声誉:籍誉 极大的声誉:盛誉 骏声 高的声誉:高誉 崇高的声誉:重誉 重称 同样高的声誉:齐誉 齐声 显赫的声誉:显誉 小有声誉: 问 闻 虚假的声誉:浮誉 华誉 虚誉 虚口 与实际不符的声誉:虚名 ☚ 声誉 好声誉 ☛
传扬 传扬发 闻 传宣 敷张 敷宣 敷展敷扬 沸扬 播扬 布扬 颁扬 游扬 掀播 风操传扬:风扇 功绩传扬:腾实 暴露传扬:暴扬 散布,传扬:风声 震动,传扬:震扬 广泛地传扬:大噪 (传播宣扬:传扬) ☚ 宣扬的程度 教育工作 ☛
名声 名声名(名字;名气;名头;名号;名闻;声名) 闻(誉闻;声闻) 声问 声臭 声称 声尘 威望,名声:威名 烈名 威声 威名和功绩:威绩 名声和事功相称:宾实 名声和地位:名位 显贵的名位:显号 名声相当,比配:追响 名声相同:同名 名声兴起:鹊起 名声和业绩都好:飞声腾实 腾声飞实 腾实飞声 蜚英腾茂 声飞实腾 名声美好:雅名 风操名声:风名 名声显扬:显名 声名、地位大大提高了:身价百倍 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平地一声雷 名声直上:登仙 名声完全丧失:声名扫地 (在社会上流传的对一个人的评价:名声)
另见:流传 声誉 声望 名望 得名 名人 传留名声 名声流传 ☚ 名声 有名 ☛
孤陋寡闻 孤陋寡闻症瘕 浅陋寡闻 单见浅闻 孤陋寡薄 穷陋寡闻 谫陋寡闻 寡闻孤陋 寡闻陋见 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讠叟闻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寡见少闻 寡闻少见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寡见鲜闻 孤陋寡闻、自命不凡:辽城白豕 辽东白豕 辽东之豕 河东白豕 学识短浅,孤陋寡闻:款启寡闻 款学寡闻 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目论浅识 见识浅薄,孤陋寡闻:浅见寡闻 昏庸愚昧,孤陋寡闻:晋恵闻蛙 (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孤陋寡闻) ☚ 见闻不广 见闻广 ☛
询问 询问询(询叩;访询;咨询) 讯(讯问;讯诘;讯访;访讯;考讯) 诹(诹询) 诘 请 叩(叩问;叩咨) 问(问取;问话;问询;问语;问审;问道;顾问;说问;展问;取问;攀问;言问;讥问;寻问) 闻 谉 谘白 谇候 敬称别人的询问:明问 表示恭敬的询问:拜问(~尊名) 询问打听人的姓名:姓甚名谁 姓字名谁 询问别人叫什么名字时的客气用语:尊姓大名 高姓大名 高名大姓 高名上姓 大名高姓 皇帝面见臣下有所询问:引对 征求意见,询问谋谟:谕咨 询问疑难:咨疑 开口询问:启请 前往叩问:诣问 探问询问:探问 探询 诇候 考查询问:考问 检阅询问:问阅 审察询问:审问 审查询问:查讯 征召询问:征问 对质询问:质讯 质疑询问:质询 难诘 彼此质询:相质 平行官府间用文书相互质询:关移 随意询问:谩扣 逐个询问:逐问 阅问 悬赏询问:购问 追究询问:究询 多方询问:旁诹 仔细询问:研究 研问 研诘 研询 详细询问:详扣 详询 详问 备问 慎问(打听或征求意见:询问)
另见:征询 征求 打听 意见 ☚ 反问 问事 ☛
闻 闻嗅(~味) 臭 以鼻闻之:鼻观 闻香味:闻香 闻到:闻见 闻得 嗅到 尽量闻:饱嗅
另见:听闻 鼻子 香气 臭味 ☚ 好听 睡、起 ☛
消息 消息息(息耗;息秏;音息;销息) 声(声气;声息) 讯(讯息) 闻(知闻;新~;传~) 风(风汛;风信;风息;风期;风路;通~;闻~而至) 耗(耗问;音耗) 线索探侦(~一闻) 音译 音信消息:音(音信;音尘) 讯息 风信信息 风声,消息:风色 消息灵通:耳目长 消息来得快:通灵 灵通 信息灵通:坐知千里 消息迅速传开:不翼而飞 无翼而飞 不胫而走 不胫而驰 不胫以走 无胫而走 无胫而趋 无胫而行 毋翼而飞 一传十,十传百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消息)
另见:音信 情况 传播 打听 ☚ 消息 各种消息 ☛
见闻 见闻闻(闻知;闻见;所见所闻) 听视视听(以广~) 视听,见闻:耳目(~一新) 观听 敬称他人的所见所闻:高闻 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新闻 各种有趣的零碎的新闻:花絮 实际的见闻:实见 不同的见闻:异闻 重要的见闻:要闻 珍奇的见闻:珍闻 浅薄的见闻和学识:讠叟闻浅说 浅薄的见闻和肤浅的看法:讠叟闻肤见 知识广博,见闻丰富:博识多闻 博识深洽 见闻浅陋片面:以蠡测海 以管窥天 管中窥天 见闻浅陋而好非议:疵陋 嘲笑人见闻浅陋,大惊小怪:少见多怪 (见到和听到的事:见闻)
另见:消息 见识 传流 ☚ 见闻、鉴戒 见闻不广 ☛
知识 知识知(求~) 识(识知;常~;见~) 闻(闻识;闻知;闻见) 文化 肚杂 知识和修养:学养 各种知识:百货 文化知识:文墨 学问知识:学识 学解 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功 基本功的底子:功底 感性知识:直观 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心得 普通的知识:常识 新知识:异闻 理化知识:声光电化 声光化电 表面的知识:皮毛(略知~) 肤浅的知识:浅知 浅闻小见 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技术:半瓶醋 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无尽宝藏 富于文才,知识广博:辞博 品德高尚,知识广博通达:大雅宏达 雅达通博 广具各种知识:博通 稍有肤浅的知识:略知皮毛 见识不广,知识有限:罕闻寡见 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夏虫疑冰 知识贫乏:寒腹 缺乏知识:浅薄 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不辨菽麦 不辨菽粟 不别菽麦 牂羝不辨 脱离劳动,缺乏农业知识:五谷不分 知识浅陋:穴处 虚怀 文化知识浅薄,爱读错或写错字:伏猎弄獐 金根伏猎 (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和认识:知识)
另见:认识 见识 阅历 经验 学识 ☚ 知识 文化2 ☛
有名 有名著称 闻名 出名 知名 发名 著名 得名 指名 响当当 有名气 出名的:名(~家;~医) 人有声名:龙身 有点名声: 闻 小有名气 既当了官,又有了名:宦成名立 有同样的名声:齐名 配名 齐誉 齐声 一下子就出了名:一举成名 一下子就出了名,产生很大影响:一炮走红 得宠,出名:红(走~;跑~;捧~;一曲唱~) 名声远扬:传名 因某事而有名声:达名 因某种成就而有名:成名 发身 出名并创建事业:成名立业 依附他人以成名:附骥(~千里;~益显) 凭借他人以显名:托名 追随有名望地位的人左右,以使自己成名:附骥攀鳞 真有名声:处实 名实相符,不是徒有虚名:名不虚传 名不虚行 名不虚谓 名不虚言 名下无虚 美名与实际相符:名不虚得 享有名声:擅名 擅声 负声 享有盛名:负名 独享美名:擅美 专美 颛美 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鹊起 声誉鹊起 (名字为大家所知,出名:有名) ☚ 名声 很有名声 ☛ 闻聞wén;wèn(一) 无分切,平文。 ❶听见,听到。《荀子·儒效》:“~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❷闻名,著称。《论语·颜渊》:“在邦必~,在家必~。” ❸嗅,嗅到。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时~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❹见闻,知识。《荀子·修身》:“多~曰博,少~曰浅。” ❺介词。趁,趁着。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健朝朝出,乘春处处游。” (二) 亡运切,去问。声誉,名声。《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令望。” 闻❶听见。 ❷了解,知道。《扁鹊传》:“闻病之阳,论得其阴” 。 ❸闻诊,中医四诊之一。 ❹嗅(后起义)。《素问·腹中论》:“病至则先闻腥臊臭” 。 闻❶福建省的简称。因秦置闽中郡或境内居民为闽越族而得名。最早见于《周礼》, 称福建为“七闽”。 ❷中国古族名。越人的一支。称谓出于秦之前。《山海经·海内南经》:“闽在海中”,“闽中山在海中”。许慎《说文》说:“闽,东南越”,“闽,东越蛇种”。以蛇为图腾,保有断发文身、楼居、凿齿、悬棺葬、嗜好猴头羹、男嫁女等习俗。 闻wén❶听见。如:耳闻,听而不闻,闻风而动,闻所未闻。 ❷听见的事情。如:新闻,见闻,要闻。 ❸有名望的。如:闻名,闻人。 ❹名声。如:秽闻,丑闻。 ❺嗅。如:闻一闻是什么味。 ❻姓。 闻(聞)wénⅠ ❶ (听见) hear: 亲耳所 ~ what one hear; 听而不 ~ listen but not hear; turn a deaf ear to ❷ (用鼻子嗅) smell: ~ 到了煤气味 smell gas; 你 ~ ~ 这朵玫瑰。 多香呀! Just smell this rose. Isn't it sweet! 这菜 ~ 起来很好[香]。 The dish smells good [delicious]. Ⅱ ❶ (听见的事情; 消息) story; news; hearsay: 新 ~ news; 奇 ~ fantastic story; 传 ~ hearsay ❷ (名声) reputation; repute: 秽 ~ ill repute; 令 ~ good reputation ❸ (姓氏) a surname: ~ 一多 Wen Yiduo Ⅲ [书] (有名望的) famous; well-known: ~ 望 fame; ~ 人 well-known figure 另见 see also wèn。 ◆闻风而动 go into action without delay; act without delay upon hearing sth.; immediately to respond to a call; 闻风而归 hearing of sb.'s correct attitude, leave one's home and go to see him; 闻风而起 rise up on hearing the news; take action as soon as one hears about ...; respond with immediate actions on hearing sth.; respond immediately to a call; 闻风而逃 escape on getting wind of the matter; run away [escape] upon learning the news; get wind (of ...) and escape; 闻风丧胆 tremble with fear on hearing of ...; be alarmed at mere rumours; become terror-stricken [panic-stricken; terrified] at the news; lose courage when one hears ...;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on hearing sth.; 闻风响应 hear the news and rise up in response; 闻风远扬 flee far away in getting wind of sth.; run away on hearing the news; 闻过即改 correct one's mistake as soon as it is pointed out; 闻过则喜 be glad to have one's errors pointed out; accept sb.'s criticism with good grace;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s errors; thankful for being told of one's errors; 闻鸡起舞 rise up upon hearing the crow of a rooster and practise with the sword; 闻来闻去 keep nosing about ...; 闻雷失箸 drop one's chopsticks on hearing a clap of thunder; feel nervous and at a loss on hearing sth. mentioned which personally has some concern with; 闻名 (有名) well-known; famous; renowned; (听到名声) be familiar with sb.'s name; know sb. by repute; 闻名不如见面 To know a man by repute is not as good as meeting him face to face.; Knowing a person by repute is not as good as seeing him in the flesh.; Knowing sb. by his reputation is not as good as meeting him in person.; 闻名丧胆 be overawed by sb.'s name; The bare mention of sb.'s name was enough to scare someone.; 闻名天下 enjoy tremendous popularity in the world; become famous throughout the land; 闻名遐迩 be well-known [renowned], far and near; be known to all, far and near; enjoy widespread renown; One's fame spreads far and near.; 闻名于世 be famed the world over; be world-famous; be world-renowned; 闻其言而知其人 A bird may be known by its song.; able to judge a man by his speech; 闻人 well-known figure; famous man; celebrity; a surname; 闻声而至 hurry in, hearing sb.'s shout; 闻声见色 phonopsia; 闻所未闻 have never even heard of it; hear of many strange things which one has hitherto been unaware of; hear what one has never heard before; It has never been heard of before.; never heard of such a thing; (This) is unheard-of.; That's unheard-of!; 闻香辨色 olfactio colorata; 闻一知十 infer the whole matter after hearing but one point; 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 hear one point and know the ten sequences; “hear one thing and know ten others” — intellegent; quick-witted; smart; On hearing one character, he would unerringly deduce ten.; 闻者足戒 be warned by one's words; take one's words as a warning; Those who hear his words should be warned.; 闻诊 {中医} auscultation and smelling, one of the four methods of diagnosis; diagnose through 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闻(聞)wèn[书] Ⅰ (声誉, 名声) reputation; fame; prestige Ⅱ ❶ (慰问)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 extend one's regards to ❷ (询问) ask about; inquire about 另见 see also wén。 闻 闻 (wén) 读问 (wèn)【闻】请问。 例1 雷公曰: “请问短期?” 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 “在经论中。”雷公曰: “请闻短期?”黄帝曰: “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 (薄冰) 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素问·阴阳类论》) 译文 雷公说: “请问如何诊断病人的死生期限?” 黄帝不答。雷公又问。黄帝说: “如何诊断病人死生期限,在古医经中已有论述。”雷公进一步追问说: “请问如何诊断病人的死生期限?”黄帝说: “冬季3个月的病人,如果病象全是阳证阳脉,至春正月,脉象出现死的征兆,一般在春尽夏初时死亡。冬季3个月的病人,如果体内脏腑经气竭绝,像草与柳叶衰枯一样,到春天阴阳气都竭绝,死期可能在正月。春季3个月的病人,春日阳气方升的病在阳,说明阳气衰减已极。如果阴阳气皆竭绝的,死期可能在深秋草干时。夏季3个月的病人,肝肾阴竭,不过10日死。如果出现脉象阴阳交错的现象,死期可能在冬天开始结冰时。秋季3个月的病人,如果三阳经作用都已恢复,不必治疗,可自然痊愈,阴经阳经合并为病的,坐立不安。三阳经合并为病的,死期可能在冬季结冰之时。三阴经合并为病时,死期可能在正月雨水节。” 例2 请问有毚 (chán) 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 “大矣。” (《素问·解精微论》) 译文 雷公请问有一些微小、模糊、简单的不在经典著作中的问题,想问明其情况。黄帝说: “你问得很宽呀!” 按 闻通问。《诗·王风·葛藟》: “谓他人畏,亦莫我闻。”《诗·大雅·云汉》: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王引之说: “闻,犹问也,谓相恒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经义述闻》) 《战国策·秦策一》: “请闻其说。”姚宏注: “钱云: 闻,旧作问,曾、刘集亦作问。” 《荀子·尧问》: “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杨倞注: “闻或为问。”《庄子·天地》: “愿闻圣治。”《释文》: “闻,本或依司马本作问。” 《礼记·檀弓上》: “闻丧于夫子乎?” 《释文》: “闻,本或作问。”《论语·公治长》: “闻一知十。”《释文》:“闻,本或作问。” 《晏子春秋·内篇 ·杂上》: “曾子以闻孔子。”《孔子家语·子贡问》 闻作问。 问通闻。《韩非子·亡征》: “而好以名问。”于鬯按: “问读为闻。” (《香草续校书》) 古音闻、问皆属明母文部。 ☚ 时 以 ☛
闻 闻(wén文) 无分切,明母文韵,合口三等,平声。 【闻】听说 例 黄帝问于少师曰: “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灵枢·寿夭刚柔》) 译文 黄帝向少师问道: “我听说人的本性,有的刚烈,有的柔懦,有的软弱,有的刚强,有的有缺陷,有的有特长,有的表露在外,有的深沉不露。我愿意听你讲治疗人的本性不同的方法。” 【闻】诊知 例1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 闻病之阴,论得其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诊知疾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论内脏的病变; 诊知内脏的病变,就能推论外表的症状。 例2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先生如果认为我说的话不真实,那就让我入室给虢太子试诊,当诊知太子耳鸣而鼻张,扪按他的两侧股部及阴囊,应当还是温暖的。 【闻】让……知道 例 书闻,上悲其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缇荣的报告让汉文帝知道了,汉文帝很怜悯她的苦衷。 【闻】传布 例 扁鹊名闻天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扁鹊的声名传布天下。 【闻】著名 例 於是,翁之名益闻。(戴良 《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 译文 从此,朱丹溪的医术愈加著名。 【闻】嗅到 例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素问 ·脉解篇》) 译文 所谓厌恶嗅到食物气味,是胃气虚,故厌恶嗅到食物气味。 【闻】闻诊 例 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难经·六十一难》) 译文 古医经有言: 望色而能诊断疾病的叫做神,闻声而诊断疾病的叫做圣,问病情而诊断疾病的叫做工,切脉而诊断疾病的叫做巧,这怎么说呢? 【闻】见闻 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张仲景 《伤寒论·自序》) 译文 见闻广,知识渊博,这种认识能力是次一等的。 (wèn问) 亡运切,明母问韵,合口三等,去声。 【闻】声誉 例 数年之间,声闻顿著。(戴良 《九灵山房集 ·丹溪翁传》) 译文 几年之内,朱丹溪的声誉突然彰著。 【闻】名誉 例 仁心仁闻,毫蔑有也。(徐春甫 《古今医统大全》) 译文 有的医生丝毫没有爱人之心和讲究爱人的名誉感。 按 《说文·耳部》: “闻,知声也。”本义是听到。引申为听说。《国语·周语中》: “子弗闻乎?”引申为传布。《战国策·燕策一》: “谋未发而闻於外,则危。” 由听到可引申为知道。《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曰: ‘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 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引申为著名。《荀子·宥坐》: “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杨倞注: “闻人,谓有名为人所闻之者也。” 引申为名誉、声誉。《孟子 ·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 引申为使 (让) ……知道。《淮南子 ·主术》: “而臣情得上闻。”高诱注: “闻,犹达也。” 由于闻是感觉 (听觉) 之一,词义分化则见闻、知识也可谓之闻。《论语·季氏》: “友直、友谅、友多闻。” 《广雅·释诂三》: “闻,智也。” 嗅到气味是一种感知状态,又可引申为嗅到。《韩非子·十过》: “闻酒臭而还。” 引申为中医的闻诊 (包括嗅诊、听诊),进而引申为诊知。 ☚ 文 鲜 ☛ 闻wén❶ 闻道犹迷|闻风而动|闻风而逃|闻风而至|闻风丧胆|闻风响应|闻风兴起|闻风远遁|闻风远扬|闻过则喜|闻鸡起舞|闻所未闻|闻香下马|闻一知十
❷ 博闻多识|博闻强记|不闻不问|朝闻夕改|多闻强记|耳闻目睹|寡闻陋见|久闻大名|令闻嘉誉|名闻天下|名闻遐迩|洽闻博见|趣闻轶事|望闻问切|喜闻乐见|遗闻轶事|遗闻逸事|逸闻轶事
❸ 不求闻达|不相闻问|举世闻名
❹ 博洽多闻|博识多闻|充耳不闻|殚见洽闻|独学寡闻|孤陋寡闻|寡见鲜闻|广见洽闻|骇人听闻|秽德彰闻|鸡犬不闻|寂寂无闻|旷古未闻|碌碌无闻|没没无闻|昧昧无闻|昧死以闻|泯灭无闻|漠漠无闻|默默无闻|目睹耳闻|目击耳闻|目见耳闻|千古奇闻|前古未闻|前所未闻|浅见寡闻|如是我闻|束教管闻|澌灭无闻|耸人听闻|听而不闻|喜见乐闻|先行后闻|湮没无闻|佚事趣闻|轶事遗闻|逸事趣闻|直谅多闻|置若罔闻 闻聞wén(9画)
  【提示】门,起笔是点,不是竖。耳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闻(聞)wén9画 门部 (1) 听见;听到: ~名|~讯|耳~目睹|视而不见,听而不~。 (2) 听见的事情;消息: 新~|奇~|见~|趣~。 (3) 名声: 默默无~。 (4) 用鼻子嗅: ~到香味。 闻聞wén甲骨文为会意字。从人、从耳,人的手(又)向耳部,象用手助耳听状,听闻义。西周金文人头部作爵顶状,人大量饮酒就昏了,是昏字;或下从女,即婚字。这个字形春秋战国都有。《说文》在婚字下收作籀文,字形有讹变。但爵头还有。古书中婚字作昏(昏在中古或作昬,从民声,唇齿鼻音,与闻的古声母合)。以昏娶女,实即原始社会的“天黑抢亲”。昏与闻义几近相反,但字形与读音相同或相通,声母转变如勿忽、亡荒、每悔(古代闻、文、勿、亡都是双唇鼻音)例。战国时又或省人、从爵头从耳,战国末或从耳、昏声,或从女、昏亦声。小篆改为从耳,门声,隶楷继承。与昏字分化。听见义。如:耳闻不如目见。转为名词,指听见的事情,消息。如:新闻|奇闻。引申指出名,有名望(旧读去声。《审音表》统读阳平)。如:闻人。又指名声。如:令闻|丑闻。又转义指用鼻子嗅气味。如:我闻见香味了(语义发展有时脱离形旁的表意。如闻从耳,有嗅义。“听见”“闻见”的见从目,本是眼睛看)。 闻聞★繁◎常★常
wén初为表意,甲骨文、金文特意突出耳朵,象人侧耳细听之形;小篆变为形声,从耳,門声,隶定为“聞”。本义为听到、听见,引申为听说、知道、传布、名声、听到的事情、得到的消息等,假借为用鼻子嗅。《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闻”。 【辨析】 闻/听 古汉语中这两个字都有听义,区别在于: ❶“听”偏指动作行为,即主动用耳去感受外界的声音;“闻”偏指动作行为的结果,即外界的声音、言语等传到自己的耳里。 ❷“闻”指听见,而“听”不含听见的意思,故有成语“听而不闻”。闻 聞; 甲 金 篆 隶wén【析形】甲骨文、金文字形是会意字,像人用手挡着耳朵认真去听的样子。小篆字形改作形声字,从耳,门声。 【释义】《说文》:“知闻也。”本义是听见。听见则知道,故引申为见闻。使别人听见,则引申为传布、传扬,又指向君主报告或泛指向上级或官府报告。被别人听见,则引申为闻名、声誉。[闻人]有名望的人。[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it is an associative character,shaped like putting up ears with hands to listen carefully.It is changed into a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Small Seal script,of which 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耳(ěr,ear)and the pronunciation sounds like 门(mén,door). 【original meaning】He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