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直流电基础上,叠加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的低频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波形有疏波、密波、间升波、断续波和起伏波等。主要作用为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用于治疗神经痛、神经炎、扭挫伤、肌纤维炎、肩周炎、雷诺病、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间动电疗法
间动电流是在直流电流基础上,叠加经半波或全波整流后的50Hz正弦电流。叠加时可经过或不经过调幅,从而构成6种不同组合的单向正弦式脉冲输出。此种电流系法国学者Bernard所创始应用,故亦称为Bernard电流。将此种电流应用于治疗疾病,即称为间动电流疗法。
间动电流的每一脉冲宽度为10ms。由于整流后未加滤波,故脉冲仍保留正弦波形态。经过组合的6种输出方式,各有其特定名称:
❶密波:亦称双相固定电流(简称DF)。系100Hz正弦式单向脉动电流,每一脉动为10ms,无间歇,未经调制。
❷疏波: 亦称单相固定电流 (简称MF),为50Hz单向脉冲电流,每个脉冲宽10ms,间歇10ms,未经调制。
❸疏密波:亦称短周期调制电流(简称CP),系上述疏密两组脉冲以1秒:1秒的方式交替出现,周期为2秒。
❹间升波:亦称长周期调制电流(简称LP),为两组50Hz单向正弦式脉动电流,二者相移90°,其中一组持续出现,而另一组经工作间歇比为2:1、周期为12~15秒的正弦波调制后出现,以形成有间隔升降的100Hz脉冲。100Hz出现的时间为8秒或10秒,50Hz出现的时间为4秒或5秒。
❺断续波: 亦称节律性断续电流(简称RS),系50Hz单向正弦式脉动电流,经工作间歇比为1:1,周期为2秒或4秒的方波调幅,形成间歇出现的50Hz疏波。
❻起伏波:亦称单相调制电流(简称MM),系50Hz单向正弦式脉动电流经工作间歇比为4:4(或4:3),周期8(7)秒的正弦波调幅。形成间歇出现的缓升缓降式50Hz正弦脉冲电流。在上述6种形式电流上,再加上小量的基础直流电流,以进行治疗。上述六种型式的间动电流,由于均为单向脉冲,作用于人体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离子移动,导致离子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组织兴奋性改变。由于是正弦曲线式脉冲,其作用阈与痛阈间的作用区,较三角波或指数曲线波为大,故间动电流可以在对感觉神经刺激不太大的条件下,以较小的电量,即可引起组织代谢改变。附加的基础直流电是用以加强正弦脉冲的作用,使用较小的脉冲电流,就可引起较显著的生理反应,如引起震颤感与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为3~4mA时,以0.5mA正弦式脉冲,将不引起生理反应。但如将此电流叠加于1~3mA的直流电流上时,就可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与肌肉收缩。使用各种不同频率组合,有助于消除组织对单调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治疗作用
❶止痛作用:间动电流止痛作用较为明显。其止痛作用可能与掩盖效应以及消除神经纤维水肿有关。间动电流的直流成分所引起的电紧张和正弦脉冲所引起的肌肉微小震颤感,均为适宜刺激。此类刺激进入痛觉传导通路中,使痛觉传导受到抑制或阻断而止痛。而且正弦式脉冲可同时作用于中枢连接部位而抑制疼痛,作用时间较短暂。其持久的止痛作用是与血循加强,水肿减轻、营养改善等有关。
❷间动电流可引起血管扩张、有明显的促进周围血循的作用,疗后可见皮肤发红充血,皮温升高。据测定,疗后局部血量可增加40~80%。
❸间动电流刺激神经肌肉组织,可产生肌肉收缩。
各型电流作用特点
❶密波: 容易引起抑制反应及习惯反应,其止痛作用短暂,通电15~30秒后,组织导电性很快增强,可治疗交感神经紧张状态,获暂时止痛,也可作为其他型式电流的准备治疗手段。
❷疏波:作用强,通电时患者有强烈的震颤感,作用比较持久。只用密波1/3电流量,就可引起肌肉收缩。由于每个脉冲后有间歇,因此习惯反应出现较迟。
❸疏密波:由于频率交替更换,阻止了习惯反应的出现。抑制反应较弱。治疗中此种电流最为常用。
❹间升波:抑制作用最强,引起组织兴奋作用最小,组织不易产生习惯性。由于组织习惯性反应的产生多在通电7~8秒期间,而此时本组电流波形已更替为疏波。
❺断续波:由于此种电流有间断,组织不易产生习惯性,或产生较晚。其动力作用最强,可引起强烈的感觉与运动神经的兴奋。
❻起伏波:系断续波的变型,动力作用较上述电流为弱。
治疗设备 间动电疗机应能输出上述6种电流。有两只输出电位器与仪表,以分别调节与表示直流电流与脉冲电流的强度。应有能显示脉冲作用的指示灯或示波装置。各项输出指示(波形、周期、脉宽等),应定期(3~6月)校准一次。
治疗方法 治疗所用的导极有衬垫式、杯状等。衬垫导极与一般直流电疗时同。杯状电极依部位大小,可选择相应直径,该电极以海绵等吸水物为衬垫,多将两个组装在一桥型把手上,电极头可以转动以适应各治疗部位,作并置、对置等安放法。治疗多采用痛区双点法,或“痛区追赶法”(即沿疼痛放射区先后以间动电流作用),或作用于神经根区、神经干区,或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区;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关节区。根据治疗目的,选用不同型式电流或2~3种组合,按先后顺序进行。导极安放时,一般痛点接阴极。血循障碍一般取沿脉管并置电路。治疗时先通基础直流,然后再加脉冲电流。基础直流一般用1~3mA,脉冲电流则用感觉阈上。本法治疗时间较短,在每一个部位每种电流作用1~4分钟,总计3~6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每日一次或二次,6次为一疗程。
主要适应证 软组织扭挫伤、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劳损、肌痛、关节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肌无力、肌萎缩、颞颌关节炎、带状疱疹、外周血循障碍、雷诺病、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冻伤、瘢痕疙瘩、枕大神经痛等。
禁忌证 同低频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