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问题行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

指由情绪或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社会适应性困难的行为状况。依照其对社会影响性质和后果,可以把其区分为非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那些不适应社会规则但却不会影响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如过分胆怯、沉湎于幻想等;后者则指那些在生理、心理或社会等方面会对他人或社会构成现实或潜在性威胁和危害的行为,如抢劫、攻击、暴力伤害、结伙斗殴等。问题行为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❶不良的社会环境;
❷动荡不安的家庭;
❸生物和物理学因素,如遗传、性别等。但社会环境应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 行为障碍   变态行为 ☛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wenti xingwei

指青少年扰乱他人或障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不正常行为。其表现方式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多表现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破坏古物,与同学不团结,不听从老师教育等。这一类行为带有干扰和破坏他人利益的行为表现,容易被教师或家长所发现。而内向型问题行为则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自卑孤僻等。这一类行为很少有干扰和破坏他人的作用,因此不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科学研究证明,内向型问题行为比外向型问题行为要严重得多,尤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问题行为的原因极其复杂,它与自然素质和心理状态都有关系,不仅与气质、性格、情绪、需要有关,而且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家庭组合状况,教育水平,青少年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社会风气的熏陶等。研究问题行为,要注意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
❶注意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水平、认识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❷要注意区分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或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后能及时矫正的行为,不能视为问题行为。经常出现的、扰乱性大的、对正常秩序和学习影响严重的,要长期教育方能矫正的行为,才具有问题行为的性质。
❸注意问题行为与不法行为、变态行为的区别和联系。不法行为是从法律观点对扰乱和违反社会准则行为的判定。变态行为是因为心理失常所造成的行为异常。问题行为若失去教育,有可能是萌发不法行为的前奏;心理异常而失去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行为变态。学校教育应重视问题行为的研究,矫正问题行为要准确了解问题行为的动机,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都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按照教育规律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 非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 ☛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品格的良性形成、智能的正常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某种麻烦的行为。不能把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等同起来。“问题儿童”是指问题行为比较严重而又难于教育的儿童,在儿童中只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问题行为则是指那些偏离正常发展状况的消极行为,较普遍地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甚至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当中也不难发现。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也不能混淆,前者是教育工作的对象,而后者则分别属于司法工作、心理治疗或医疗工作的对象。问题行为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分类。美国的威克曼(Wickman, E.K.)在20世纪20年代,把问题行为分为扰乱性的(如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不道德等)和心理性的(如退缩、抑郁、神经过敏等)两类。后来,美国的奎伊(Quay,H.C.)又提出第三类,即青年早期由于情绪和社交上的不成熟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日本的古泽赖雄在20世纪70年代,进而把问题分为五类:(1)神经性的,如咬指甲、抽搐等。(2)人格性的,如反抗、粗暴、说谎等。(3)智力性的,如智力不能适应学习、学习成绩不良、逃学等。(4)精神病性的,即由精神病引起的异常行为。(5)社会性的,如不良品行和犯罪行为。他把犯罪行为和变态行为也列入问题行为,值得商讨。我国的孙煜明从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方面,主张把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的(即攻击型的)和内向性的(即退缩型的)两类。我国的左其沛等人用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动状态及人格特点、行为方式及其特点、行为后果、自我评价及体验、性质程度等七项指标,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类:(1)过失型。由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由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由于缺乏知识经验或认识能力不足,采取了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违反纪律和一般行为规则的行为。带有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等特点。(2)品德不良型。由不良需要引起。受不良意识倾向或人格特点所支配而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带有经常性、倾向性、有意性等特点。(3)攻击型。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等情绪所引起,并受 一定气质、性格所制约。如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产生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一般带有公开性、爆发性等特点。(4)压抑型。由挫折引起焦虑,受一定的气质、性格(抑郁质气质、内倾性格者居多)的制约。在挫折持续作用的条件下产生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一般带有隐匿性、持续性等特点。

☚ 问题解决治疗   无分化自我群体 ☛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

个体身上出现的阻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源于病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以及环境压力。多表现为情绪异常和人格异常。具体表现形式为: 注意力涣散、多动、易冲动、自闭、疑心、自杀倾向、攻击行为、退缩行为、恐惧、出走、性变态、刻板、冷漠、失眠、遗尿、厌食、贪食、咬指甲、痉挛等。

☚ 空巢综合征   心身障碍 ☛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

指儿童偏离正常标准而必须加以矫正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1) 攻击型。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不守纪律、破坏公物、欺骗和偷窃等。(2) 退缩型。表现为羞怯胆小、神经过敏、过度焦虑、对人冷漠、自卑和孤僻等。其成因可归结为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前者如不良需要、不良情绪、意志薄弱、性格偏畸等;后者如家庭教育不良、周围环境恶劣、学校教育不当等。

☚ 问题儿童   低常儿童 ☛
00001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