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白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白山(清)吴兆骞 长白雄东北①,嵯峨俯塞州②, 长白山在长白县北,古名不咸山,汉代曰单单大岭,又名盖马大山,后魏称太白山,金时始称长白山。山顶有天池,百泉奔注其中,是鸭绿江、松江、图们江的源头。长白山山势雄伟,富森林矿藏,是东北名山之一。此诗写长白山雄奇壮观之景,意境雄阔壮大,诗情奔放豪迈。 【作者】 吴兆骞,清代诗人,生平见前《经灰法故城》诗。 【注释】 ①东北:指位于我国东北方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②嵯峨:高峻貌。塞州:泛指边塞地区。③临:居高朝向低处。沧海曙:大海日出。④独峙:独自耸出。大荒:最荒远的地方。⑤“白雪”两句说,白雪横贯在长白山众峰的顶上,两条江水从天池流出,若从青天倾泻而下。⑥登封:古代帝王登山封禅的活动。⑦翠华:皇帝的仪仗中一种以翠鸟之羽装饰的旗。 长白山❶名山。东北地区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古名不咸山,汉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太白山。南北朝称从太山,唐称太白山,金朝始称长白山,清朝称果勒敏珊延阿林,满语,义即长白山。汉以后各代称呼不同,但都言其大,称其白。金、清两代推崇为神山,做为发祥之地,加各种封号,岁时祭祀。长白山脉多系平列的山脉所组成,全部是东北西南走向,即所谓华夏向山脉。其北段在黑龙江境内称完达山脉,是乌苏里江和牡丹江的分水岭。其南段延伸到辽宁境内称千山山脉,是鸭绿江和辽河的分水岭。在吉林境内的分为三列:东列为长白山正脉,由主峰分走南北两方,主峰座落在安图、抚松、长白县境内,山体部分总面积将近8000平方公里,向北者为英额岭,再东北为哈尔巴岭和老爷岭,为图们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向南者为老岭,为浑江与鸭绿江的分水岭;中列为张广才岭(亦称小白山脉)和龙岗山,其北段伸入黑龙江境内,中段包括威虎岭和富尔岭,是牡丹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 西列为吉林哈达岭,其北延为老爷岭,再东北接于张广才岭,是东辽河与松花江的分水岭。耸立在中朝边界上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第一高峰。多数山岭东侧险峻,西侧倾斜纡缓,海拔200—2000米。群山之间,百溪争流,东北的著名河流第二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即发源于长白山正脉,而第二松花江又直接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白头山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山顶有白色浮石披浮着,极似白雪,故名白头山。其顶部有火口湖,称“长白山天池”,为中朝两国界湖。火口湖周围形成16座山峰,竞相争秀。湖东北侧有一缺口称曰闼门,湖水由此分流,流至1250米处突然下跌,形成一高68米的“长白瀑布”。山间谷中,溪流两岸,还密布着众多温泉。长白山区矿藏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盛产人参、貂皮、鹿茸角等名贵特产和东北虎、水獭等珍禽异兽,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宝库。 长白山 023 长白山东北东部山地总称。为中朝两国界山,北起三江平原南侧,南至辽东半岛,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断块山岭组成。长达1000公里。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千山等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长白山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多火山地区,均属休眠火山。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水深达373米,是中国最深湖泊,松花江和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天池湖水从北端缺口溢出,形成落差60多米高的瀑布,景色壮丽。瀑布附近有温泉出露。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显著,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针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等。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浩翰的长白山林海,是东北重要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沙松、黄花落叶松、云杉、长白松等针叶树和水曲柳、胡桃楸、黄檗、紫椴等阔叶树。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猞猁、麇狍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产地。山前谷地盛产稻谷。居民以朝鲜族为主。已建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并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 兴安岭 太行山 ☛ 长白山 085 长白山东北三大名山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为自然野趣浓郁的旅游胜地。白头山为火山锥体,火山口环列16座山峰,中国一侧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天池是高山火口湖,面积9.2平方公里,最深处312米,为中朝两国界湖。北麓的长白山瀑布,落差68米,悬空坠落,白浪飞溅。北部温泉群达一千多平方米,水温可达82℃,常年热气腾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2万平方公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浩瀚林海古木参天,有人参、紫貂和梅花鹿等宝贵资源,已参加 “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 松花湖 黑龙江省 ☛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中朝两国交界处。中国名山之一。主峰白云峰海拔2744米。山巅有天池,海拔2194米,为中国最高火山口湖,面积9.82平方公里。中朝两国的界湖。周围百丈峭壁,发源于天池的长白山瀑布,从北口悬崖飞流直下,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景色壮丽。附近有补天石、牛郎渡、金钱泉、园池、王池、小天池等胜景。瀑布下约1公里是温泉带,水温60℃以上,可治病。自然资源丰富,196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长白山为东北东部山地的总称。北起三江平原,南到辽东半岛,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平行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长约700公里,平均海拔500—1000米,最高峰白云峰(2691米)。白头山曾是一座火山,火山口积水,形成著名的天池。长白山是中国主要的林区之一,有红松、沙松、鱼鳞松等针叶林和桦、栎、榆、椴树等落叶阔叶树。 长白山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东北部山地的总称。海拔200~2000米,蕴藏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中朝两国的边境线,也是东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和东部天然屏障。 长白山山名。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满语称“果尔敏商坚阿怜”,一作“果勒敏珊延阿林”。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古称不咸山、盖马大山、从(徒)太山、太白山、白山等,所指范围与今略有差异,似只指其主干部分。辽金时始用今名。自古,此山附近居有众多少数民族,大体先秦以前,南、西、东为古朝鲜、貊等族分布区,北为肃慎族居地;汉至唐南为高句骊,东为沃组,西为夫余、鲜卑,北为挹娄、勿吉、靺鞨活动区域;中唐以后,几乎全属渤海国境;辽金元三朝,皆为女真人劳动、生息之所;明代,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属朝鲜国,以西和以北为女真及后来的满族狩猎、采集、耕耘区。女真与满族统治者, 皆以长白山为“兴王之地”,金于大定十二年(1172),在山北建庙宇,尊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每岁春秋致祭;明昌四年(1193)复册封为“开天宏圣帝”。清于康熙十七年(1678),亦尊此山神,按时遣大臣前往祭祀。 长白山即今山东章丘、邹平二县界上之长白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