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沙府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长沙府志湖南地方志。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等纂。五十卷,首一卷。肃高字南邨,河南新乡人。举人,时官长沙知府。雄图字砺山,河南洛阳人。乾隆举人。此志继康熙重修志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书,一百余万字。分舆图、星野、疆域、沿革、山川、水利、赋役、城池、封建、建置、古迹、学校、风俗、典礼等二十七门,含地亩、户口、街巷、市镇、故王府、驿站、疏、牒、进士、杂职、耆寿等二十八目。其中以艺文志篇幅最多,记历代书院、儒学碑、明伦堂、 学宫、贤祠、县学等文五十余篇,颇多教育资料,并多具地方文化色彩。诗、词、歌、赋亦多名篇,并附著述总目可供备考。拾遗志所收佚文、野乘、 口碑多具史料价值。职官、名宦、政迹、选举、人物、列女、流传、方外诸门目共人物近万,传记侧重于清以前,远不如《(嘉庆)长沙县志》“厚今薄古”。舆图志有疆域、属县等地图十三幅及府治、县治建置图幅各二十六页。附大禹碑图并译文。疆域、山川二志均依府、县分级记述,凡县界、里程、市镇、塘、铺、山川名称、走向、源流、名胜、古迹、风候、气温、自然景观,无不详载。赋役志按田产、更名田产、户口、卫户口、更名户口等序列分府、县、卫三级计算,其中南粮一项为地区性租赋,始于康熙十年,止于乾隆十二年。城池志载自汉至元历朝沿袭土城,明初更以砖石,乾隆十二年重修,于县城亦详记载街、市、巷、桥、渡名称、位置,是重要的城建史料。该志酙酌允当,适合体裁,以类相从,繁简得中。有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湖南方志论》 (1986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长沙府志五十卷首一卷。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吕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县人,举人,曾任长沙知府。张雄图字励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时为名士。王文清字九溪,湖南宁乡人,曾任宗人府主事、三礼馆律吕馆纂修,经史馆校勘官等职。吕肃高任长沙知府后未及一年,即立意续修府志。遂聘友人张雄图、王文清主持纂辑事。历九月而成书,《长沙府志》乾隆十二年刻本。分为二十八门,依次为皇言、星野、疆域、沿革、山川、水利、赋役、城池、封建、建制、古迹、学校、风俗、典礼、陵墓、兵制、职官、名宦、政绩、选举、人物、列女、流寓、方外、物产、灾祥、艺文、拾遗。长沙为湖南首府,管辖一州十一县,各类文献很多。明代郡守孙存、潘镒、吴道行、雷起龙与缙绅张洽、周之屏、黄翼等人先后纂辑志书。至清初张弘酞、任绍炉又相继增补府志。康熙年间知府苏佳嗣亦曾再修府志。然各志大都散失。此志仅以康熙苏志为参考,查其漏而补之,核其讹而正之。如并典章于文艺,附论言于星野、疆域、赋役、学校、风俗诸门之末,诚为灼见。其他各门,所改订增删者亦甚多,悉能斟酌允当,适合体材,以类相从,繁简得当。此志虽实为苏志之续,然远较苏志为优,乃纂辑者细意咨访,兢慎求实之功也。 长沙府志 (嘉靖) 长沙府志现存最早的长沙府志。6卷。明潘镒修,张治纂。潘镒字希平,江西婺源人,嘉靖十年(1531)任长沙知府。是志为潘镒在其前任长沙知府孙存嘉靖七年(1528) 创修志稿的基础上删削而成,录载嘉靖十二年(1533) 以前长沙府及其所领茶陵州和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县、安化11县地方史事,分郡县沿革、世谱、封建世谱、郡守以下历任年谱、十二州县职官历代年谱、选举年谱等5谱,地理、食货、建置、学校、正祀、兵防、名胜、名宦、人物、物异、方外、杂纪等12纪。现存嘉靖十二年原刻本。 ☚ 湖南省志稿 长沙府志 ☛ 长沙府志 (崇祯) 长沙府志10卷,明雷起龙修,吴道行纂。雷起龙,四川井研县人,明天启五年 (1625) 进士,崇祯十二年 (1639) 任长沙知府。吴道行字见可,号嵝山,善化(今长沙)人,诸生,撰有 《岳麓书院志》、《善化县志》、《嵝山集》等。是志为吴氏率二子于崇祯十一年始修,次年成书付梓印行,纪事止于刻印年。全书分20门62目,约40万字。体例因袭(《嘉靖) 长沙府志》而内容稍有损益,类目简明,颇具典则,据事直书,史料颇为可信。为明代方志上乘之作。明崇祯十二年刻本原为10卷,今存卷1至卷3,卷5至卷9,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 长沙府志 长沙府志 ☛ 长沙府志 (乾隆) 长沙府志最后一部长沙府志。50卷,首1卷。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吕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今渑池) 人,举人,乾隆十二年 (1747) 任长沙知府。张雄图字砺山,河南洛阳人,举人。王文清字廷鉴,号九溪,宁乡人,雍正二年 (1724) 进士,荐授三礼馆、律吕馆纂修官,补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著有《九溪诗文集》等书数十种。是志上承《 (康熙) 长沙府志》,增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事,纪事止于乾隆十三年。分皇言、星野、疆域、沿革、山川、水利、赋役、城池、封建、建置、古迹、学校、风俗、典礼、陵墓、兵制、职官、名宦、政绩、选举、人物、列女、流寓、方外、物产、灾祥、艺文、拾遗等28门77目。较康熙前志义例更为简当,内容更加充实。重人物为本志特色,录载自秦汉迄清乾隆历代职官、科举等约14000余人,并附爵秩、乡贯与时代,其中名宦人物传约2000余人,均按时序排列,征事纪人。又星野、疆域、赋役、学校、风俗诸门卷末各有附论,以示劝讽,亦可称许。是志于乾隆十二年始修,费时九月成书付梓。现存乾隆十三年 (1748)原刻本。 ☚ 长沙府志 湘城访古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