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帛质古地图。1973年12月由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根据墓葬年代汉文帝十二年 (前168) 推断,该图的绘制年代当在2100年以前,系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图之一。出土时断裂为32片,经修复后是一幅96×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图的范围大致为今东经111°00′~112°30′,北纬23°00′~26°00′之间,包括今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一部分。地图主区为西汉长沙国南部,即今湘江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地区。邻区为西汉诸侯南粤王赵佗辖地。地图主区图面内容较邻区详细。比例尺按今测算约为1:18万。图上绘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等地物。以闭合山形线表示山脉坐落、山体轮廓范围及其延伸方向。图上绘有河流30多条,其中9条标注河名,如营水、舂水、罗水、临水等,其粗细变化均匀、弯曲自然的线划及主、支流正确的交汇口,与现代地图近似。图上共表示80多个居民地,以矩形符号表示县城,以圆圈形符号表示乡里,依居民地规模和人口的多少决定符号的大小。图上表示了20多条道路,一般以实线表示,个别则以虚线表示。此图的编绘反映了当时地图测绘技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