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命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命缕

长命缕

胜乐道人(梅鼎祚)作。今存明崇祯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作者自序云:年三十馀,作《昆仑奴》;又三十馀年,作《长命缕》。吕天成《曲品》谓《玉导》未成,实则后改写《长命缕》,时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此剧共三十出,与沈璟《双鱼记》传奇同一题材。然此剧忠实于《摭青杂说》,主人公为单符郎(飞英),非刘皞。此其一。此剧改为符郎、春娘少时曾以五月五日之长命缕为订婚之物,不用玉双鱼。此其二。此剧未增入《荐福碑》杂剧情节,而是增入观世音为两人撮合。此其三。此剧写春娘已落娼家作妓,而《双鱼》则有《怀贞》等出。此其四。显然,这两部传奇有所不同。《坚瓠四集》记辛未观女优演剧,集剧目诗有“《五代荣》华《长命缕》”。

☚ 玉合记   玉导记 ☛

长命缕

旧俗端午节结成各种形状用以避邪的五彩带。又名百索。唐代宫中常于端午日以所结长命缕赐诸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诗:“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伏日 也叫“伏天”或“三伏”。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自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我国夏季最热时期。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柑林》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七夕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亦称“双星节”、“巧节”、“乞巧节”、“女儿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至唐广为盛行。唐诗中写到七夕的诗篇很多。林杰《七巧》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李商隐《辛未七夕》重在描绘天上的情景:“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崔颢的《七夕》则着重写人间:“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玉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日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而祖咏的五律《七夕》,却描绘了当时民间“乞巧”的风俗:“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

长命缕

旧俗端午节结成各种形状用以避邪的五彩带。又名百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按: 仲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唐代故事,宫中常于端午日以所结长命缕赐诸臣。唐张说《张说之集》二《端午三殿侍宴》诗:“愿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夏 > 續命絲 > 長命縷
長命縷  chángmìnglǚ

即續命絲。

长命缕

契丹族习俗。详见“讨赛篱”(614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