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元音指发音时间较长的元音。 有些语言, 元音的长短有辨别词义的作用。 如英语 “seat [si∶t] (座位)”和 “sit [sit](坐)”的不同就是由于[i]的发音有长短的区别。 广州方言 “三 [sa∶m]”里的 [a∶]发长音, “心 [sam]”里的 [a]发短音。 区别长元音和短元音的标记方法有三种:(a)在长元音上边加“-”或在后面加 “∶”,短元音不加符号。如[ē)R200606315.0045.61.25= (ɕ]或[e∶]是长元音,[e]是短元音。(b)在短元音上边加“v”,长元音不加符号, 如 [e] 是短元音, [e] 便是长元音。(c) 用双写表示长元音, 用单写表示短元音, 如 [ee]是长元音, [e] 是短元音。 长元音“短元音”的对称。发音时间较长的元音。国际音标用[]或[]表示。中国许多语言的元音有长短之分,并表示不同的词义。如壮语[](块)、[](鸡),勉语[](沙子)、[ ](西), 独龙语[ ] (垫)、[ ](垫子), 蒙古语[ ] (蹄子)、[](漆)。蒙古语、土族语、藏语、珞巴语的单元音有长短的对立;壮语、黎语、水语、拉珈语、勉语、独龙语的单元音皆发长音,长短的对立只出现在带韵尾的主要元音上。长短元音在音质上往往也有差别,发音时壮语的长元音舌位较前较低,短元音舌位较后较高;傣语西双版纳方言的短元音后面不带其他韵尾时,都带有喉塞音[ˀ];说珞巴语的老年人念单音节的短元音时,后面有一个轻微的擦音[h]。 长元音long vow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