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银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银角5502小银币。闽语。福建厦门〖〗、永春〖〗。
银币

银币

银钞 银货 银钱
银制圆形货币的通称:洋(洋元;洋钱;洋蚨;洋泉;洋钿;洋银;大洋;光洋;白洋;硬洋;银洋;钢洋;鹰洋;响洋;龙洋) 龙圆 龙元银元 银圆 银边 银大头
可以当时交付的银子或银元:现银(现银子)
角分银币:小洋
旧时广东、广西等地区通行的本位货币:毫洋
旧时广东、广西等地区使用的一角、二角、五角的银币:毫子
旧时通用的一角和两角的小银币:角子
清末以来银辅币的俗称:银角(银角子)
外国银元:番银 番蚨 番佛 番饼 花边钱
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银两 银钞
清代通行的一种标准银两:纹银 宝纹 足纹 马蹄银
(银制的货币:银币)

☚ 金属货币   利润 ☛

手杖

手杖

策(策杖) 杖(杖藜;杖策;柱杖;蛇~;龙头~) 拐(拐棍;拐杖:扶~独行) 筇(筇竹;枯筇;瘦筇) 柺 枯干 扶老 龙竹 龙腹竹 木上座 一枝藤
手杖的美称:玉节
老年人所用的手杖:鹤杖 鸠形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鸠杖
古代帝王授给老人的手杖:齿杖
盲人的杖:盲杖 明杖
僧人所用之杖:锡(锡杖;铁锡) 金策 禅杖 香杖
锡杖的美称:银杖
隐士的手杖:环杖 藜杖
木手杖:木杖 柴筚
用灵寿木做的手杖:灵节 灵寿杖
竹手杖:直兄 竹策 竹杖 寒筇 竿殳鹤膝
美称竹杖:龙杖
用筇竹所制的手杖:筇杖 筇枝 筇竹杖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藜(藜杖)
铁制的杖:铁君 铁杖 铁手杖
装有银饰柄头的手杖:银角(银角桃枝)
古代居父丧时孝子所用的竹杖:苴杖
劣质木料制的手杖:荆藜
短的手杖:短杖 短筇 短策
(走路时拄的棍子:拐杖)

另见:支撑1 老人

☚ 竹竿   环、链 ☛

银角

苗族妇女的头饰。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雷山、丹寨、台江等地。是女子盛装时不可缺少的头饰之一,多用厚薄不一的银片打制而成。形似高大的水牯牛角,有的还在两角之间插有银扇,一般长50—70厘米左右,上面多雕刻、捶压有二龙抢宝、凤凰等各式纹样,有的还在角顶上饰羽毛、缨穗等,总重约1—2斤。戴在头上银光闪闪,颇为壮观,似有高耸入云之势。

银角

银角

亦称“小洋”、“角子”、“毫子”。中国近代以银元为主要货币后对银辅币的通称。清德宗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始铸于广东。面额有五角、二角、一角、五分四种,成色为82%。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一角三种。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江西瑞金洋溪的“国家银行造币厂”铸造二角银辅币。1935年法币政策实施后,银角退出流通领域。

☚ 四川卢比   小洋 ☛
银角

银角

亦称 “角子” 、“小洋”。银辅币的俗称。广东造币厂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开始铸造, 各省相继仿铸。有五角(半圆)、二角五分、二角、一角、五分五种, 以二角最多。铸造数量首推广东。原系十进位制, 十角折合银元一元。两广及受两广影响的地区称此种银角为“银毫”。1914年《国币条例》规定银辅币有半圆、二角、一角三种, 有限法偿, 并于同年12月在造币总厂开铸。推行初期能维持十进位制, 后亦贬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铸二角银辅币。

☚ 布钞   银毫 ☛

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为表示威武雄壮。源于古时男子出嫁时所戴的角状头饰,后改为女子出嫁所戴的饰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