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学研究银行业务活动的规律及其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银行管理是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计划及银行决策、监督等活动的总称,包括对外业务管理和内部经营管理两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货币、信用活动的枢纽,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同时,银行又是金融企业,要实行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因此,银行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合理地组织和运用银行的人力、资金和物质技术装备,按照现代化大生产对银行管理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建立有效的业务指挥系统,保证银行内部各项要素、各个部门的比例协调,并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实现银行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银行管理学以银行货币信用经营活动中的管理关系及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结合上,既要研究人的管理和资金的管理问题,也要研究银行经营活动的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问题。学科任务是揭示银行日常业务活动的规律,总结银行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银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搞好银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银行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银行管理的对象、基本职能和基本原则; (2)银行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及银行组织网络关系,包括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3) 银行计划、资金与劳动管理的程序、方法; (4)银行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及领导者的素质; (5)银行信息的特点、管理系统及反馈机制; (6)银行监督、银行决策及银行对经济的宏观控制;(7)资金管理的任务、作用及资金营运的考察和效益计算; (8)外汇、金银管理和资金调节和调度等。 银行管理学是一门创建中的学科。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尚有待深入探讨。 阅读书目: 《银行经营管理学》于兴洲等编著,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1985年印; 《Banking Manage-ment》,Gulf Publishing Co 1978;《Commercial Banking》,Prentice-Hall the Engliwood Ceiffe 1980;《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John M. Mason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