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协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协定美国为操纵世界银价而在1933年联合一些国家订立的协定。由美国参议员毕特曼(Key Pittman,1872—1940)草拟,1933年6月,在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经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墨西哥、秘鲁、西班牙和美国在会外签字成立。协定对产银国、用银国和存银国出售和收购白银的限额都作了具体规定。美国企图借此联合世界上有关国家,共同稳定和提高正在下跌的世界银价,以增加银本位制国家对美货的购买力。但美国并未遵守协定,自己单独行动,如1934年实施《购银法》,在远东地区大量收购白银,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银荒,银本位制受到致命的打击。 银协定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由美国发动,后由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签订的关于白银价格的协定。美国参议员基·毕特曼提出该协定草案,后经过部分修改,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和西班牙8个国家签字成立。协定具体规定了各个产银国和大量存银的国家出售和收购白银的限额,试图以此来共同稳定并提高当时世界市场上正在跌落的白银价格。美国此举的目的,是想操纵世界白银价格,增加银本位制国家对美国出口商品的购买力,从而缓和30年代初大萧条造成的经济停滞。协定生效后,美国自己却不遵守,在国内 “白银集团” 的压力下,它反而先后于1933年12月和1934年5月分别通过了 《白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实行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政策,并大量收购国内外白银以提高银价,从而达到操纵世界白银市场,迫使当时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特别是中国,进入美元集团的目的。通过提高银价来刺激一些银本位制国家的购买能力,以推销美国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美国对外国白银的掠夺,使白银大量流入美国,中国等国的银本位制无法维持,被迫改为依附于美国的法币制度或其他类似的纸币制度。 银协定 银协定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由美国发动,后由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签订的关于白银价格的协定。美国参议员基·毕特曼提出该协定草案,后经过部分修改,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和西班牙等8个国家签字成立。协定具体规定了各个产银国和大量存银的国家出售和收购白银的限额,试图以此来共同稳定并提高当时世界市场上正在跌落的白银价格。美国此举的目的,是想操纵世界白银价格,增加银本位制国家对美国出口商品的购买力,从而缓和30年代初大萧条造成的经济停滞。协定生效后,美国自己却不遵守,在国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它反而先后于1933年12月和1934年5月分别通过了《白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实行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政策,并大量收购国内外白银以提高银价,从而达到操纵世界白银市场,迫使当时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特别是中国,进入美元集团的目的。通过提高银价来刺激一些银本位制国家的购买能力,以推销美国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美国对外国白银的掠夺,使白银大量流入美国,中国等国的银本位制无法维持,被迫改为依附于美国的法币制度或其他类似的纸币制度。 ☚ 黄金集团 借款总安排 ☛ 银协定 银协定见“白银协定”、“美国白银政策”。 ☚ 金集团 卡德拉斯政府经济政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