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钁
破土起土的工具。主要使用于战国以前。《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㔉,试诸壤土。”韦昭注: “斤,形似锄而小。㔉斫也。”《尔雅·释器》:斫谓之鐯。”郭璞注: “钁也。” 《说文》: “钁,大锄也。”可知㔉、斫鐯、钁实为一器,形制与斤、锄相似,但比它们都大。出土的铜钁正与此符合。其形制主要有三类: ( 1 )直銎长条形钁。与直銎斧、斤刃套类似。凡装与刃向垂直柄者,器体薄者为锄,小而厚者为斤,长而厚者为钁。如以长度超过十厘米者为钁,出土物在600件以上。最早的红铜钁出自甘肃广河齐家坪齐家文化遗址,器体厚重,椭圆銎,两侧有钮耳。长15厘米、刃宽4厘米。相当于夏代的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有类似的铅青铜钁。( 2 )凹形钁。器呈凹字形,上为銎槽,下为刃。这类器物也是好几种工具的刃套,一般以宽而薄者为锄,窄而厚者为钁。( 3 )横銎钁。出土较少,都是东周器物。西安市汉城高庙石桥出土的一件长15厘米、刃宽5.5厘米,近背处有横穿的銎,形制近似今之铁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