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钱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钱引宋代的一种纸币。真宗时,张咏镇蜀,以铁钱太重,不便贸易,行用交子。初由富商发行,至仁宗时,将发行权收归官府,设交子务,以榷出入。徽宗大观元年改四川交子为钱引,至崇宁四年通行诸路,并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钱引”意即兑换钱币的凭证。每三年换发一次,称为一界。引上印有界分,年限及面额等。参阅《文献通考·钱币二》、《宋史·食货志下三》。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宋 > 錢引 錢引 qiányǐn 宋代紙幣。徽宗崇寧四年(元1105年)改貶值的“交子”爲“錢引”,行於四川以外諸路。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改四川交子務爲錢引務,亦行“錢引”,但仍用交子版印造。三年(公元1109年)始印發四川錢引,稱“川引”,陝西、河東亦一度行用“川引”。“錢引”三年爲一界。因無鈔本,難於兑現,加之增發無已,遂致貶值。嘉定年間跌至每緡僅值百錢,後爲“會子”所替。“川引”亦於寳祐四年(公元1256年)改爲“四川會子”。無確認的實物面世。《宋史·寧宗紀》:“增印錢引五百萬,以給軍費。”宋·陸游《老學閹筆記》卷六:“胡子遠之父,唐安人。家饒財,常委僕權錢。得錢引五千緡,皆僞也。”參閱《文獻通考·錢幣二》。 货币 货币钱(钱刀;钱文;钱货;钱眼;钱金;钱缗;钱引;钱币;金钱) 币(泉币;资币) 货(货布;货泉;通~) 金(金泉;泉金) 锾铁板 铜山 铜钿 另见:资金 钱 ☚ 货币 古代货币 ☛ 古代货币 古代货币泉(泉布;泉币;泉贝;布泉;泉布先生) 布(布货) 刀(刀币;刀布) 龟(龟甲) ☚ 货币 金属货币 ☛ 钱引 钱引北宋的一种纸币。钱引意即兑换钱币的凭证。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交子为钱引,准新样印制,但四川仍用旧法。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正式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钱引形制比交子美观。每张钱引用六颗印印制,分黑、兰、红三色,六颗印都饰以花纹。引上写明界分、年号以及面额等。 ☚ 官交子 南宋纸币 ☛ 钱引 钱引宋纸币名。钱引意为兑钱凭证。《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会子》说徽宗崇宁四年(1105),“令诸路更用钱引”。证诸其他史料,可能只行于陕西、河东(治今山西太原)等路。大观元年( 1107 ),改四川交子务为钱引务。三年,改交子为钱引,并将第四十一至四十三界交子作废,不予兑换。钱引原亦以三年(实足二年)为一界,期满换发新引。南宋时,四川仍流通钱引,简称“川引”。宁宗嘉定九年( 1216 )改为十年一界。 ☚ 夹锡钱 小钞 ☛ 钱引 钱引宋纸币名。钱引意为兑钱凭证。徽宗崇宁四年 (1105年),今陕西、河东 (治今山西太原)等路更用钱引。大观元年 (1107年),改四川交子务为钱引务。三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以3年 (实足2年) 为1界,期满换发新引。南宋时,四川仍流通钱引,简称“川引”。宁宗嘉定九年 (1216年) 改为10年1界。(参见“交子”) ☚ 交子 称提 ☛ 钱引宋代纸币的一种。大观元年(1107),因交子严重贬值,遂改交子务为钱引务,交子改名钱引,依天圣旧额发行,二年一界,其界分与交子连续计算,收兑与发行与交子相同。从淳熙十四年(1187)发行的第八十三界钱引起,改二界并行为三界并行,每界流通六年。从嘉定九年(1216)第九十七界起,改为每九年发行一界,三界并行,每界流通二十七年。此后的钱引在实际上就只有发行,没有收兑了。与交子连续计算界分的钱引,共发行了九十九界。因南宋时钱引发行量越来越大,贬值越来越严重,完全失去了信誉,所以从淳祐三年(1243)起,另立新界,到宝祐四年(1256),共发行了三界。三界总额多达十二亿六千余万贯。新钱引也很快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一堆废纸,南宋政府只好又在四川发行新的纸币(四川会子)。与钱引同时流通,直至南宋灭亡。参见“交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