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钧台钧窑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河南省禹县境内有钧窑窑址近一百处,其中钧台窑是钧窑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址。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对禹县的八卦洞和钧台的瓷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掘,窑址总面积30万平方米,堆积最厚达2米以上,发现11座窑炉和作坊灰坑。瓷窑炉是半地穴式土壁窟,多为单火膛,温度可达1200℃。瓷胚的成型、上釉、入窑各道工序可持续进行。通过这次发掘,证明此窑址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一处官营烧制宫廷用瓷的窑场,所发掘的瓷器数以千计。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瓷器品种繁多,有钧瓷、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其中钧瓷窑变是钧瓷最富代表性的作品。钧窑工匠开创了用铜的氧化物作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天青、月白、蔚蓝等釉色绚烂多彩,散发出乳浊状的莹光,千变万化。器表还有自然形成的“蚯蚓走泥纹”或开片。钧窑瓷器的种类繁多,有出戟尊、碗、炉、洗及各种类型的花盆,其中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刻有一至十的数字。钧窑这一创新工艺引来了周围地区瓷窑的争相仿烧,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以及河北、山西等地均有仿烧,从而形成了钧窑体系。元代以后钧窑的烧制开始趋于没落,至明代停烧。钧台钧窑遗址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隋唐洛阳城遗址 殷墟妇好墓 ☛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禹县北门里,是宋代钧窑遗址,因此地近钧台,故名钧台钧窑遗址。 ☚ 张衡墓 打虎亭汉墓 ☛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门内。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县城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产品最好,故统称钧窑。钧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于北宋末年,是专为宫廷烧瓷的窑场。1951年发现,1973年作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应是一处官营手工业作坊。窑址总面积30万平方米,堆积一般在1米左右,厚者达2米以上,瓷窑排列密集。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的各道工序都可持续进行。瓷窑炉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窑,从半倒焰式陶窑炉发展而来,多为单火膛,只发现一座双火膛。窑炉结构及装烧方式容易控制火候,温度可达1200℃。其瓷器种类繁多,有钧瓷、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产品造型端庄优美,有各类花盆和盆奁儿,如葵花式、莲花式、海棠式、方形、长方形、六角形等,还有出戟尊、敞口尊、碗、盆、炉、钵、鼓钉洗等。钧瓷釉色光亮莹润,千变万化,主要有天青、豆青、月白、紫红、碧蓝、米黄诸色。特别是钧窑瓷变,红紫相映,光彩夺目。一般器物底足上满釉,盆类底足系刷釉,器表多有自然形成的“蚯蚓走泥纹”或开片。盆类底足刻有一至十汉字号码,并按器形大小排列得井然有序。钧窑中以铜红铜釉最为著名,是我国古代烧瓷工艺的一种创新。在金、元时期,各地仍竞相仿制,元以后没落,明代停烧。今在钧台建厂恢复生产,继承钧瓷传统工艺。近年考古调查,又发现几处宋代钧窑址,如河南禹县神垕镇、临汝、郏县、新安、登封、安阳、鹤壁等地,但规模较小,均属民间窑场。 ☚ 5. 禹州市 夏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