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鼓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鼓楼 钟鼓楼长篇小说。刘心武著。发表于《当代》1984年第5、6期。小说写北京钟鼓楼下一座四合院九户人家从早到晚一天的生活,展现了包括演员、医生、编辑、司机、厨师、大学生、退休工人、家庭主妇等近30个普通人物的经历、命运和心理,以及许多日常生活小事。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社会生态群落图,塑造了体现民族性格两重性的“当代北京人”的艺术群像。作品采用“橘瓣式”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具有壮阔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当代感。人物对话京味十足,传神摹态地道如实。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两代风流 棋王 ☛ 钟鼓楼zhōng gu lóu中指。 门楼 门楼门阁门台 ☚ 楼阁 高楼 ☛ 钟鼓楼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中用以报时的建筑物。唐以前的城市无专门报时的建筑,坊里制实行宵禁,要求早晚击鼓作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唐长安在宫城正门承天门和各坊坊门上层设鼓,州县衙门则在衙城正门谯门上设鼓。自元大都开始在城内专门建造高大的钟楼和鼓楼,沿用承天门和谯门城楼的做法,下为砖砌墩台,上为木构楼屋,作为全城的报时中心。宫廷中建钟鼓楼则始于隋代,隋洛阳宫乾元殿前东南角设钟楼,西南角设鼓楼,下层设刻漏计时,按点敲钟击鼓,明代后,宫殿内不再建钟鼓楼。寺庙建筑自唐代开始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对峙而立,作佛事用。中国现存最早的钟鼓楼建筑是西安的钟楼,建于1384年,在城市中轴线干道交汇处,下为35m见方,高8.6m的墩台,东、西、南、北设贯通的门洞,上部建造重檐尖顶的二层木构钟楼,鼓楼在钟楼的北侧,始建于1380年,外形和钟楼相似。 ☚ 箭楼 塔 ☛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东湖西岸,广济桥南。江西著名古迹,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原名“岑楼”。南唐南昌尹林仁肇铸造的铜钟,即悬于此。明洪武年间楼倾,钟遂移置普贤寺。明万历十六年(1588),南昌知府范涞修复此楼,明末毁于战火。清数次重建。楼高十丈,宽五丈。外观飞檐五层,内为重屋三层,悬有18000斤南唐古钟,气势雄伟。登楼可俯瞰东湖,眺望西山。范涞曾赋诗《钟鼓楼》赞其美景。诗曰:“云霞半向疏棂入,苍翠平临远树多。烟篆乍游新栋宇,钟声长满旧山河。”楼上镌有“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的上联一则,至今未见下联应对。 ☚ 孺子亭 大安寺 ☛ 钟鼓楼 钟鼓楼又名靖远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清代曾三次重建和修葺。位于市中心。钟鼓楼共两层,建于台上,重檐四面坡,攒尖顶。底宽1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南北中轴辟门,贯通四条大街。门额东为“旭升”,西为“贾城”,南为“迎薰”,北门字迹漫漶难辨。楼上有唐铸铜钟一口,重约600公斤,高1.3米,直径1.1米,上窄下粗,略呈喇叭形。钟体上铸有图案三层,每层六格。头戴花冠的飞天,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手持花束,赤脚,与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相似。还有朱雀、青龙、白虎等图案。 ☚ 木塔 黑水国汉墓群 ☛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解放街与向阳街的交叉路口。创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造型端丽,气势不凡。楼阁三层,歇山顶,建于方形高大台基之上,通高26米,中空如十字形,有梯可登。台基四面各有一拱形门洞。门洞前上方有题额,南曰“来薰”,北曰“拱极”,东曰“迎恩”,西曰“挹爽”,均为道光年间宁夏知府赵宜鸣所书。 ☚ 南薰楼 元昊宫遗址 ☛ 钟鼓楼长篇小说。作家刘心武著。发表于1984年。以北京钟楼下一座四合院中九户人家为核心,以其中薛家的婚宴为主线,反映了近40个人物的经历、命运、心态,描绘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群落图。小说采用“花瓣式”结构,语言富有地方色彩。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钟鼓楼 《钟鼓楼》长篇小说。刘心武著。1984发表。小说描写北京钟鼓楼下一个四合院9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作品以薛家儿子娶亲为中心事件,上至部级干部,下至小偷混子,包括演员、大学生、编辑共40余人。其间市井百态,悲欢离合,一一呈现纸上。小说对北京民情风俗,市民文化,作了立体式的展示,“京味”浓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华盛顿大楼》(第一部) 神鞭 ☛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长清县灵岩寺天王殿两侧。建于元代。鼓已无存,尚存明代铜钟。钟、楼为佛教法器。钟是寺院号令,“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众僧闻钟声上殿。凡住持高僧“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均要击鼓。寺内铜钟完好无损,铸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用铜5000斤。 ☚ 秋柳园遗址 重阳山会 ☛ 《钟鼓楼》zhong gu louZhonggu Tower→刘心武 (Liu Xinw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