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ku53iəu21gu53iu21俗称未阉割的小公牛及阉割过的公牛 (用于配种的公牛则称“脚牛”)。《四部丛刊》本 (景建德周氏藏元刊本) 《大广益会玉篇》: “牯,姑户切,牡牛。” 明李实《蜀语》: “牡牛曰牯○牯音古。”复词作“牯牛”。《广韵·姥韵》: “牯,牯牛。” 《龙龛手镜·牛部》: “牯,音古,牯牛也。” 《隋书·礼仪志二》: “牲用黄牯牛,而以清酒四升洗其首。”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牯牛,牡牛也。” 民国二十三年《乐山县志》卷三《方舆志·方言》: “牡牛曰牯牛。” 民国二十八年《巴县志》卷十九《物产·毛类》: “今俗但名牡曰牯牛。”《现汉》“牯牛”谓“公牛”,或包括阉割及未阉割的公牛,但蜀语所指有所不同。 牯牛ɡǔniú公牛。 牛 牛牛(~群;菜~;奶~;乳~;野~)丑 觳觫 大武(一元大武) 大牢土畜 蝘鼠 补化 瞿摩帝 黄毛菩萨 公牛:特(特牛) 犅 刚 牤牛 牡牛 官牛 未阉割过的公牛:骚牛 骚牯 阉割过的牛:犍(犍牛;乌~) 牯(牯牛) 犗 阉牛 宦牛 交配期的公牛:累牛 配种的公牛:脚牛 母牛:牸(牸牛) 牝牛 奶牛:乳牛 大牛:丘牛 朴牛 水牛:沉牛 吴牛 周留 黑牡丹 黄牛:沙牛 用于耕田的牛:耕牛 田牛 犁牛 驯养日久听人役使的耕牛:露牛 露地白牛 露白地牛 套了驾具的牛:鞅牛 没有鞍具的牛:骣牛 七尺牛:犉 西藏高原的牛:牦(牦牛) 犛(犛牛)氂(氂牛) 斄牛 髦牛 旄牛 偏牛 童牛 毛犀 猫牛 猪声牛高原之舟 母牦牛和公黄牛杂交的牛:犏牛 一种野牛:犎(犎牛) 无角的牛:童牛 负重的牛:负牛 奔走的牛:逸牛 劲健的牛:快牛(鞭打~) 行走迅速的牛:驶牛 衰老的牛:老牛 罢牛 铁铸的牛:铁牛 笨牛:驽牛 形容牛老:垂胡
另见:家畜 放牧 耕种 乳汁 ☚ 牛 小牛 ☛ 00000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