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鼓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鼓司 钟鼓司官署名。明代置。掌出朝钟鼓及宫内杂戏排演之事。《明史·职官志三》:“钟鼓司:〔掌印太监1员,佥书、司房、学艺官无定员,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 ☚ 钟鼓院 仲父帐详稳司 ☛ 钟鼓司 钟鼓司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为二十四衙门之一。设掌印太监1员,佥书数十员、司房、学艺官200余员。掌管出朝钟鼓之事。凡御驾朝圣母回,及万寿圣节、冬至、年节升殿回宫,皆身穿补红贴里,头戴青攒,顶缀五色绒,在御驾前作乐,迎导宫中升座承应。凡遇九月登高,御驾幸万寿山; 端午斗龙舟,插柳; 岁暮宫中驱傩; 及日食、月蚀救护打鼓; 皆本司职掌。此外,西内秋收之时,御驾幸旋磨台、无逸殿等处,钟鼓司为之扮演农夫馌妇及田畯官吏、征租交纳词讼等事的打稻之戏。又有过锦之戏,约有百合,每回10余人不拘,浓淡相间,雅俗并陈,全在结局有趣,如说笑话之类。钟鼓司还负责承应杂剧杂耍等宫戏外戏。所属有学艺司房等机构。清顺治十一年 (1654) 沿置,为十三衙门之一。十三年 (1656) 改置礼仪监。十七年 (1660) 改礼仪监为院,置郎中3人,员外郎8人,赞礼郎12人,司胙官4人,喇嘛唪经处催总1人。康熙十六年(1677),改礼仪院为掌仪司,兼管牛羊群牧处。置掌果2人,果上人12人。二十三年 (1684),又分掌仪司立庆丰司,置郎中2人。 ☚ 惜薪司 宝钞司 ☛ 钟鼓司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下设佥书、司房、学艺宫无固定员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