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钟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钟嵘469—约518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西)人。齐武帝永明(483—493年)中为国子生,通《周易》,颇得国子监祭酒王俭赏识。举秀才,初任南康侍郎,迁抚军行参军,安国令。齐末除司徒行参军。入梁迁临川王行参军,衡阳王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曾奉命撰《瑞室颂》,辞甚典丽,被晋安王萧纲召为记室,不久病死。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以后,撰《诗品》(原名《诗评》)三卷,评论两汉至梁诗人一百二十二人,按自定作品品评标准分上、中、下三品,并论及前后诗人风格的渊源流传,成为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总结,为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提倡“建安风骨”,强调诗歌应出于自然,反对堆砌典故与片面追求声律等形式主义诗风,否定晋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但品评亦有失当之处,如将陆机、潘岳、张协列为上品,而将陶渊明屈为中品,曹操为下品。其注本以古直《诗品笺》与陈延杰《诗品注》较好。

钟嵘

钟嵘468?—518 ?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出身官僚家庭。初仕齐,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衡阳王元简和晋安王萧纲记室,世称钟记室。因不满当时形式主义诗风,著《诗品》三卷,品评自汉至梁诗,一百二十二人,思深而意远,颇多精当之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诗歌批评专著,对后世诗歌批评影响甚大。另有《上齐明帝书谏亲细务》、《上言军官》文二篇,载本传。

☚ 王融   何逊 ☛

钟嵘?—约518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市)人。南朝梁文学家。齐武帝时为国子生,举本州秀才,任南康王侍郎,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先后任临川王行参军、衡阳王宁朔记室、晋安王记室等。著有《诗品》(一名《诗评》)三卷,是我国第一部论诗专著。
索引:钟嵘,仲伟。

钟嵘

钟嵘466—518

字伟长,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西)人,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为晋安王萧纲记室,卒于官。著有《诗品》上中下三卷。
钟嵘在《诗品》中以“气”和“骨力”定品第。他肯定“建安风骨”,说曹植“骨气奇高”:刘桢“真骨凌霜”;陶渊明“协左思风力”;鲍照“骨节强于谢琨”。他又以“怨”分其风格。说李陵:“文多悽怆,怨者之流”;阮籍“颇多感慨之词”;曹植“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刘琨“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善叙丧乱,而长于清怨”;沈约“长于清怨”等等。他还推重“直寻”、“自然”,反对用事说理。为此他批评东晋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又说任昉“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说张华“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说陆机“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这些都能切中要害。当然,他对如陶渊明、曹操等人的品第划分是不甚确当的。但这并不影响他整个著作的价值。

☚ 刘勰   裴子野 ☛

钟嵘

钟嵘约468—518

字仲伟,颍川县社(今河南长葛)人。南朝梁文学批评家、美学家。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后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衡阳王、晋安王记室。所著《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评论诗歌的美学著作。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美学史上的双璧。
钟嵘诗歌美学的核心,在于他对诗歌本质独到的认识。钟嵘摆脱了政治教化的某些纠缠,而强调诗歌吟咏情性的美感功能。他认为诗的产生,是人有感情需要发泄,而人的感情,又来源于“春风春鸟,秋月秋蝉”的自然代谢和社会生活中悲欢离合遭际的触发,是客观景物事态作用于人心的结果。在种种情感形式中,钟嵘特别重视以悲为美的“怨情”,要求诗应具有“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滋味”。在创作实践上,他提倡写“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五言诗。要求赋、比、兴“酌而用之”。他认为,作诗不同于写奏议文符,不需要引经据典、堵塞文思。因此,他反对拘忌声病,反对在诗中过多用典,提倡写即目之景和“直寻”之“真美”。以“风力”加“丹彩”作为诗歌最高的美学理想。在批评方法论上,他创造性地用三品品评的方法,以“致流别”论诗的渊源流派; 以“掎摭利病”论作诗利害之所由;以“显优劣”进行比较的、历史的评论,大大开拓了诗歌批评美学的新领域。对后世诗歌评论乃至日本的和歌理论,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程器   诗品 ☛

钟嵘

钟嵘(466—518),南朝梁诗论家。字伟长,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东)人。齐永明中为国子生,入梁为衡阳王元简记室,后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世称“钟记室”。所著《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他以五言诗为正宗,称赞“五言为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重视社会生活对诗人的影响。认为诗歌创作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把风力与词采统一起来。评诗强调“自然英旨”,追求诗的“真美”,要求写耳闻目见之景,抒发肺腑之情。批评玄言诗“理过其词,淡乎寡味”,指责事类诗滥用典故,“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反对四声八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论诗重在探索源流,品第高下。开中国古代诗话之先河。

钟嵘

钟嵘约468—518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齐武帝时为国子生,颇受王俭赏识,举本州秀才。建武初(494年)任南康王侍郎,后为抚军参军,继为安国县令。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衡阳王萧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天监十七年 (518年),晋安王萧纲为西中郎将,召嵘为记室,不久,卒于官。钟嵘著有《诗品》三卷,作于梁天监十二年 (513年) 之后。《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评诗专著,只评论五言诗。它对自汉魏至梁代一百二十二位诗人,从溯流别、定品等两个方面进行评述,把这些作家的风格流派分别归于《诗经》和《楚辞》两大源头,并把这些作家分为上、中、下三品,各自加以简括的评述。这种品评方法虽嫌过于简单,对一些诗人的高下等第品的不够恰当,但总的说是应该肯定的。更重要的是钟嵘《诗品》针对当时的不良诗风,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等一些精辟的见解,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 江淹   刘勰 ☛

钟嵘?—约518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官晋安王记室。著《诗品》三卷,品评汉至梁100余诗人,论其优劣,分上中下3品,提倡“建安风力”,反对玄言诗、声病说。参见“诗品”。参见“美学”中的“钟嵘”。


钟嵘

以“真美”作为诗歌艺术的审美理想,认为现实是艺术的本源。提出艺术应有“味”。“滋味”是美感的内容,“动心”是美感的特征。认为诗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巨大的美感力量以及由此而发挥的巨大社会作用。参见“文学”中的“钟嵘”。

钟嵘

钟嵘?——518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南朝梁文学批评家。齐时,官司徒行参军。入梁,任衡阳王记室、晋安王记室等职。曾上书言事,抨击官场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的恶行。有感于当时形式主义诗风泛滥,创作《诗品》,钟嵘的文章写得自然而有特色,本传中尚存残篇《上齐明帝谏亲细务》和《上言军官》。

☚ 陆厥   郦道元 ☛

钟嵘约468~约518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和衡阳王、晋安王记室。著有《诗品》三卷,亦称《诗评》。成书于梁天监十二年(513年)之后,是中国第一部评诗专著。评论汉魏至齐梁120多位五言诗的作者及其作品,从溯流别、定品等两个方面评述,将作家风格流派分别归于《诗经》和《楚辞》两大源头,又分上中下三品。评论中阐述诗的性质与社会功能,对后世文学理论影响深远,《诗品》成为历代诗话之祖。

钟嵘about 468~518Zhong Rong

literature theorist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An Evaluation of Poetry,etc.

钟嵘约480—552

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和衡阳王、晋安王记室。所著《诗品》,成书于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 以后,列古今五言诗,品评自汉至梁诗人一百零三人, 论其优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诗品》中提倡风力,反对玄言诗、声病说和用事用典等不良倾向,在当时偏重声律、推砌事典的风气下,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钟嵘?—552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河南长葛东)人。官至梁晋安王记室参军,人称钟记室。曾对梁朝官以贿选提出批评,主张区分清、浊,严格士、庶界限。著《诗品》。该书初名《诗评》,《隋书》中始名《诗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