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花名签酒令·牡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花名签酒令·牡丹 【条目出处】:见第六十三回 【释文】: 作者在小说中多次以人物的诗词、谜语、酒令等预示人物的结局,花名签酒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名签酒令各引用一句唐宋诗成句,如果引出全诗,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本意所在。这是一种隐前歇后式的预示手法,它以省略了的诗句预示掣签人的未来命运。此外,签上题词和引诗也有隐寓掣签人身份或性格的作用。 花名签酒令与十二钗册判词、《红楼梦曲》及人物谜语、诗词等相互补充辉映,从中可见作者构思十二钗悲剧的整体规划。 薛宝钗抽得牡丹花签,签上“艳冠群芳”题词正是对她的美貌和身份的评价。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宝钗是大观园众女儿中最美者,是花中之王牡丹。 但牡丹被认为是“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作者将宝钗安排为“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之女,又多次刻划其醉心功名富贵的性格本质,以富贵的牡丹花象征宝钗最为适宜。 签上引诗“任是无情也动人”点出了宝钗作为“冷美人”的性格特征:无情。在金钏投井、借扇双敲等节中,作者对她性格中“无情”的一面多有揭示。据考证,曹雪芹的原稿末回为“警幻情榜”,宝钗在“情榜”上的评语即“无情”二字。此句引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罗隐此诗对牡丹颇有微词,首句即讥刺牡丹似乎与东风另有难解的因缘,“任是”句责其无情,“芙蓉”句又刺其气势凌人,尾联并运用唐代韩弘砍去牡丹的典故讥讽牡丹虽富贵一时而终有被弃之日。尾联中“韩令”指唐元和年间任中书令的韩弘,据《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作者借“韩令功成”隐喻宝玉彻悟,宝玉弃宝钗为僧,犹如韩令斫去牡丹;而“辜负秾华过此身”的牡丹,亦正象征著“终身误”之宝钗。“似共东风别有因”之句,亦有可能影射她后来与贾雨村的一段因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