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钗头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钗头凤

钗头凤

词牌名。相传本名《撷芳词》。因宋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遂改今名。又名《折红英》、《玉珑璁》、《惜分钗》。以陆游所作最为著名。双调六十字, 上下阕各七仄韵, 两叠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一剪梅   唐多令 ☛

钗头凤

钗头凤


全词两部韵递换。上阕前三韵为一部,后六韵为一部。下阕前三韵与上阕前三韵同部,下阕后六韵与上阕后六韵同韵。又上下阕末二韵均用叠韵。
☚ 一剪梅   唐多令 ☛
钗头凤

钗头凤

四幕七场话剧。魏于潜著。1944年3月上海世界书局初版。剧本丛刊第二集。

☚ 妻   残梦 ☛
钗头凤

钗头凤

即《撷芳词》。因《古今词话》所载无名氏之《撷芳词》传唱甚广,词中下片有句“可怜孤似钗头凤”,故陆游易名为《钗头凤》。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一○、周密《齐东野语》卷一皆载陆游此词之本事。《齐东野语》云:“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之别馆,时时往焉。其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大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实绍兴乙亥岁也。”《词律》卷八单列《钗头凤》为一调,云:“又名《玉珑璁》、《折红英》。”列陆游所作(红酥手),双调,六十字,上、下结作三叠字;以曾觌所作为别体,除上下片第六句句末用平声字外,馀与陆游词同。《词谱》卷十归入《撷芳词》调内。

☚ 钓船笛   垂杨 ☛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
 
 陆游与前妻唐琬恩爱相得,后被母亲拆散,鸳鸯各飞。一日偶会于禹迹寺南之沈园,唐琬遣致酒肴,陆游题《钗头凤》词于壁,抒写自己对唐琬的苦恋之情。相传唐琬见而和之,不久抑郁而死(参见陈鹄《耆旧续闻》、周密《齐东野语》 等) 。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的美好生活,感叹被迫分离的痛苦。
 前三句叙往日欢游踪迹。“红酥手”: 古诗云: “越女手如酥。”此处以写手的红润细腻状唐氏之美。“黄滕酒”: 黄滕,滕有缄封义,宋时官酒用黄纸封口,作者《酒诗》 : “一壶花露拆黄滕。”这里用“黄滕酒” 乃因对偶需要,不必实指官酒。“宫墙柳”: 宫墙,绍兴原是古越国的都城,宋高宗时亦曾以此为行都,故称宫墙。这里泛指绍兴胜游之地。这三句是说,在离异前的一个美好日子里,我们同游古宫墙之地,这里绿柳飘拂,春色满园。你为我斟送美酒,我欣赏你那纤纤玉手。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夫妻恩爱的画图。这三句写尽了夫妻间的柔情蜜意,加上作者善于点缀景物,运用色彩,所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谐的审美感受。
 上片后四句写夫妻被迫分离后的痛苦。“东风恶”: 张先 《满江红》 :“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这里喻指封建礼教。因为这涉及到自己的母亲 所以以比喻出之。一个“恶”字极写封建礼教之残酷,也表达了作者的憎恶情感。因为正是由于这可恶的“东风”造成了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婚姻悲剧。这就犹如妆点满城春色的群芳,被无情的“东风”摧折,凋谢飘零。“一怀” 极写愁之乡、爱之深。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错”字,奔迸而出,感情达到高潮。毛晋评云: “放翁咏《钗头凤》一事,孝义兼挚,更有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令人不能读竟。” ( 《词林纪事》卷十一引) 陆游的婚姻悲剧是其母一手造成,但作者不能直斥其母,一则因为词体所限,二则陆游也不可能不顾孝道。如果倘能如此,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悲剧和怨悔了。三个“错”字显然有当初顺从母亲铸成大错之意,此词“孝义兼挚”,实则“孝义”难兼,就只好寄“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了。但这却未曾损害词情的表达,反而收到更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层直抒胸臆,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联系上一层,前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此写美好被摧折的怨愤; 前层以景言情,此则直言其情。这种写法在美感上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对比反差。
 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通过写此番相遇,抒写被迫分离的痛苦。前三句写沈园偶逢之情。“春如旧”承上“满城春色”而来。春色依旧而人事已非。“人空瘦”紧承前句,遥应 “红酥手”。如今唐琬不再是肌肤红润,充满活力, 而是十分消瘦了。 这乃是她经过凶恶 “东风”的摧折, “几年离索”,相思缠绵,抑郁度日所致。著一 “空”字,表明作者对于这一婚姻悲剧无力挽回的愁绪和无可奈何的心迹,也暗寓诗人深深的慰怜之意。“瘦”字在宋人词中亦用得很多,王世贞云: “词内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又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又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瘦字俱妙。”(《弇州山人词评》)陆游的 “人空瘦”其实亦未尝不妙。“泪痕”句,“鲛绡”: 相传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所织之丝极薄,谓之鲛绡。此指手帕。这句形容唐琬伤情之极。“透”字用得极深稳妥帖。
 最后四句写诗人与唐琬相遇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闲池阁”遥应上片“东风恶”句。一 “落”一 “闲”,写出花事阑珊、心情灰冷的景况。桃花被片片吹落,春景难留,池榭也冷落无人游赏了。这里暗寓夫妻分手,以后连相见的机会也难再有了。简短六字,感情是何等沉痛,表达又是何等蕴藉。下面转入直接抒情: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说我们虽情如金石,彼此有永谐秦晋之约,然而无情的现实却使得我们恩爱不永,劳燕双飞。如今虽赤诚之心不改,而彼此音书难通。上层以比兴手法暗寓相见无期,这里则进一步写以后连书信也难再通。这就把重逢又别的苦痛说得更深一层,表情也更直接了。至此,诗人痛苦、怨愤之情已到极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纵或有千言万语,说又何用?真是百感交集,忧思如焚——“莫、莫、莫! ”这个 “莫”字有劝慰唐琬珍重之意,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劝慰。
 这首词是杰出的断肠之作,深得古今读者欣赏。此词节奏短促,声情凄紧,上下片结句叠字的运用,更加强了表达感情的效果。感情表现既真挚炽热又含蓄蕴藉,用语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虽不精心结构而应照有序。

名诗《钗头凤》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

【注释】 ①黄縢酒:一说藤黄酒,“藤黄”是形容酒的颜色。一说即黄封酒,是一种官酒。在封口贴着黄纸,故名。②离索: 离散。③浥(yi意): 湿润、下流的样子。鲛绡: 传说中的海上鲛人所织的绡丝,这里指丝绸制的手帕。

【词大意】 满城春色,杨柳依依,词人与前妻意外相逢。红润的手,敬上黄縢酒。回想往日,东风横吹,欢情成泡影。几年离异,引起满怀愁绪。真是错啊,错!

春日如旧,人儿空瘦,泪珠潸潸,绸帕湿透。桃花飘零,池台冷落。昔日海誓山盟,今日锦书难寄,这怎不令人无可奈何啊,无可奈何!

【赏析】 这首词据说是陆游31岁时写的。根据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以及《历代诗余》等书记载,这首词写的是如下一个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琬,感情甚笃,但婆母不喜唐琬,强迫他们离异。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另嫁赵士程。有一次陆游春日出游,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恰遇唐琬。唐琬以酒肴款待,陆游满怀伤感,在园壁上题《钗头凤》一首,以诉衷情。唐琬见后,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 难! 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抑郁而死。陆游的这首词,记述了两人深挚而又无告的爱情与被迫分离的满怀愁绪,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抗议。

开头三句写陆游与唐琬重逢在沈园的情景。“红酥手”描写唐琬的手白嫩、红润,以手喻人,写唐氏之美,语中充满爱怜。“黄縢酒”是唐琬敬给陆游的美酒,请他开怀畅饮,“黄縢”形容酒的颜色,与“红酥”相对。通过明艳的色彩,写出两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句既写景又写情。“满城春色”点明相逢的时间,“宫墙柳”泛指重逢的地点——在绍兴。绍兴原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宋高宗时亦曾一度以此为行都,故称宫墙。这里绘出绍兴沈园内杨柳依依,一派春色,同时从宜人的风景联系到人,以柳喻唐琬,此时唐琬已另嫁他人,犹如宫墙内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从而表达了词人无限惆怅的情怀。“东风恶”四句,紧承“宫墙柳”的喻意展开,表达出对破坏美满姻缘的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抗议。“东风恶”指陆母迫令休弃妻子一事,揭示了悲剧的原因。一个“恶”字,点出封建礼教的残酷,表示了词人的憎恶情感。结果恩爱夫妻被迫离散,欢情苦少,离愁恨多。“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是倒装,此处既点出词人与前妻离散的时间,又写出了被迫离异后的愁苦情怀。“一怀”极写愁绪之多,亦可见爱之深切。最后“错! 错! 错”三字以叠词出之,这是词人愤怒的谴责和强烈的抗议之声。

过片之后,依然写重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是对前妻相逢时悲苦形象的描绘。“春如旧”一句包蕴了多少伤感,又引起了多少回忆! 想当年春风送暖,杨柳依依,伉俪相随,闺情脉脉; 而如今,虽然春风依旧,然而已各有家室,人事皆非了。“人空瘦” 写唐琬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煎熬,枉自消损了红颜。词人面对消瘦的前妻,心中该是多么凄苦啊! 一个 “空” 字,突出了对命运无可奈何的慨叹。“泪痕红浥鲛绡透” 写唐琬因极度悲伤,沾染着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红浥”暗点了是女性的眼泪。一个“透”字勾出了泪流潸潸,极其悲伤的形象。以下笔锋一转,刚才是“满城春色”,此时则是“桃花落,闲池阁”的萧条景象了。此处以苦景托悲情,桃花飘落,池阁闲置,给人以人世飘零,凤去楼空之感,进一步烘托出词人悲苦无告的心境。结句,词人继续抒发感伤情怀。原本是举案齐眉的伉俪,曾海誓山盟永不相负,现在却咫尺天涯,连书信也无法相通了,这残酷的现实,怎不令词人发出绝望无奈的呼喊—— “莫! 莫! 莫!”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情真意切,构思巧妙。一个爱情悲剧,千绪万端,如何着笔,词中从沈园相逢的场面着笔,然后忽往昔,忽眼前,忽人事,忽景物,舒卷顿挫,迂回跌宕,形成了缠绵悱恻之势。用语平易自然,前人称之“无一语不天成”是毫不夸张的。


古典文学作品《钗头凤》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2〕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3〕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4〕桃花落,闲池阁。〔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6〕
 
 〔1〕这首词写于绍兴二十一年春,陆游时年二十六岁,是他的早期作品。据各书记载,陆游初娶表妹唐琬,伉俪和美,但其母不喜唐琬,强迫陆游将唐琬休弃。后唐琬嫁给赵士程。这年春陆游游绍兴的沈园,不期与唐琬相遇。唐琬告知赵士程,备酒肴款待,陆游不胜感伤,在园壁上题了这首《钗头凤》。《钗头凤》词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陆游(公元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幼年经历北宋亡、金兵南侵的动乱流离生活。绍兴二十四年应试,因议论恢复中原而触怒秦桧,被黜。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历官镇江、夔州通判,人四川宣抚使幕,从军南郑。范成大帅蜀时为其制置使司参议官。后提举江南西路茶盐务,因江西水灾檄诸郡发粟赈民,被劾罢官。后起知严州,转礼部郎中,以中大夫充宝谟阁制诰致仕,卒年八十六岁。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放处似东坡”,亦长于史学,著《南唐书》。有全集传世。
 〔2〕“红酥手”三句:红酥手,红润白嫩的手。黄縢(teng)酒:即黄封酒,当时一种官酒,用黄纸封口。这次款待陆游的酒筵,唐琬亲来敬酒,故云。宫墙柳,绍兴原是春秋时代越国都城,南宋建炎年间高宗将此地作为行都,故称宫墙;柳,在古典诗词中有象征离别意义。
 〔3〕离索:离散。
 〔4〕“泪痕”句:鲛绡,传说是鲛人织的绡特别细薄,这里指薄纱制的手帕。红浥,泪水从脸颊流下沾染了胭脂成为红泪,湿透了薄纱手帕。这是敬酒时他看到的唐琬的形象。
 〔5〕闲池阁:池边楼阁空闲无人前去。
 〔6〕“山盟”二句:山盟,指男女间以山河为誓的爱情盟约。锦书,书信。二句说,我们的山盟海誓还在,可是却连书信也难通。莫莫莫,即罢罢罢的意思,表示无可奈何的绝望。
 这首词抒写作者与爱侣被迫离异后又重逢的感伤。反映了旧礼教压迫下青年男女婚姻不自由而使相爱者生离的痛苦。上片写被迫分离的愁苦和悔恨。错错错三个叠字,蓄含难以言说的沉痛。下片写出对旧日爱侣的憔悴无限怜爱。旧情仍在,山盟未忘,但各已嫁娶,书信难通。莫莫莫三个叠字,蓄含绝望的痛楚。全词感情真切,比兴曲折,委婉哀怨,凄恻消魂,读来如泣如诉。唐琬读后,曾步韵和词,不久怏怏而卒。附唐琬词于下:“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诗词作品《钗头凤》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讬。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早期作品,约写于陆之三十一岁时(见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它是写作者怀念前妻的真挚感情,记录了封建婚姻不自由的悲惨现实。这个爱情悲剧的大体情节是这样——陆游初妻表妹唐琬,夫妇感情甚笃,但陆母不喜欢她,被迫分离。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一天,陆游出游,于绍兴禹迹寺南之沈园相遇。琬遣人赠送酒肴致意。陆游甚为伤感,即在园之壁上题写了一首词《钗头风》。据传,唐琬见后和了一首词,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未几,怏怏而卒。四十年后,陆游重游旧地,又写了二首《沈园》,以示伤悼(据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等)。
 《钗头凤》词调,又名《撷芳词》,因禁中有撷芳园得名。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故改名。此调为双调,六十字,十六句。上下两片各八句七仄韵,两个韵部互换:前三句与后四句不同韵。改用仄韵转平韵,属仅见。此调异名还有:《折红英》、《清商怨》、《惜分钗》和《玉珑璁》等。
 

****


 
 

上片:在游园中重逢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前边三句,正是再现了陆游与唐琬久别重逢时的情景。“红酥手”二句,写唐琬赠酒肴待陆之事。前句是以手代人,写唐氏之美貌;后句的黄縢(téng滕)酒,据《耆旧续闻》说是“黄封酒”,是指一种官酿名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里以“宫柳”喻唐琬。暗喻她似宫墙内之绿柳,可望不可即。因为,这时的唐氏已经另嫁他人,虽说美貌如旧,已不如前情;香醇美味的名酒,饱含着二人的苦泪。美好的春色更衬出两人相会的凄楚。这里的宫墙,是用了绍兴城之典。绍兴原为越国之京都,南宋也曾作为它的行都,故有“宫墙”之称。
 “东风恶”等四句,紧接上段文字展开。东风恶,当喻指陆母无端逼走媳妇之事。这句末的一个“恶”字,用得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它是对被迫休弃爱妻这种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吃人不吐骨”的封建家长制的无比憎恨和深刻谴责;还可能含有自己迁就母亲的某些内疚的悔恨。几年来,一对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离索,即离散),当然是“欢情薄,满腔恨”了。在以上各个方面加以积聚的基础上,最后逼出字字千钧的“错,错,错”三字,正是主人公的泪的凝结,也是血的产物! 这究竟是谁错呢?作者未予言明,留下空白,让大家去思考。
 这就是上片的基本内容,在游园中重逢,即词人在春日游沈园时与旧日情侣难堪的重逢。
 

下片:续叙园中重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讬。莫,莫,莫!
 春色还是那么美好,但是离人的痛苦折磨,枉自使自己容颜消瘦,今日虽然难得的重逢,却是物是人非,已无任何意义。故云“人空瘦”。浥,沾湿。鲛绡,神话中的鲛人所识的丝绢,后世用为手帕的代称。此句是说,沾染脸上胭脂的红泪湿透了手帕。闲池阁,指沈园的近踪。是说池阁现已闲置,园貌飘零,此事日非,鹤去楼空。以此烘托了主人公的悲苦无告的心情。从恩爱夫妻变成了咫尺天涯,锦书难寄。锦书,即书信。此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之典事。据《晋书·列女传》称,其夫窦滔久别未归,苏氏甚为怀念,只好织锦为回文诗图赠予窦滔,以示悬念。现在,陆唐之间,已无夫妻名分,不能互通音问。片尾,以“莫,莫,莫”作结,表示绝望,只得作罢。唐司空图《耐辱居士歌》有云:“休,休,休,莫,莫,莫”句,用意相仿。所述所见的难堪惨景,怎能不令作者发出这个绝望的哀叹!
 这就是沈园邂逅的最后结局,悲乎哉,可悲也!
 

****


 这确是一首泣天动地的千古绝唱。伤心人写伤人词,更令天下人为之伤心!此词之所以摇撼着人们的心旌,其根本在于以真情感人。词中六十字,几乎是字字含泪,句句染血,读之者无不为之呜咽、为之洒泪。这个伤心事一直占据着作者的心灵,永不忘怀。否则,在四十年后的白发老翁,怎么还会为此事赋诗《沈园》?这是深深之爱、切切之痛和诚挚的真情的结晶。此抄录于后——
 其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名;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另外,顺录唐琬的和词全文如下——
 

钗头凤


 

唐 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古代爱情诗词《》钗头凤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但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 ”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 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兜的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 元胡只 《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有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抵悟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续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是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窦滔妻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诀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己,写下了《沈园》诸诗。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引证了。

历代诗词精品之《钗头凤》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的本事是作者本人的生死恋,最早见于宋人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名士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及,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其后,刘克庄《后村诗话》亦载,增言妇与陆氏有中外。至周密《齐东野语》更绘影绘声,添枝加叶,俨然小说:“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姓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己亥岁也。”话越传越长,千古如斯。然陆游早年的婚恋不幸,已可得其仿佛。
 词从游园重逢,勾起对往昔欢爱的追忆开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并非写眼前事,因为女方虽遣人致酒肴,实未当面,所以这应是由眼前的黄酒果馔、满园春色回忆到过去与伊共赏春光的情景:红润的手臂,藤黄的美酒,给人以举案齐眉的美好联想,“满城春色宫墙柳”正是有情人眼中的明媚春景。可惜好景不长,“东风恶,欢情薄”,接下“桃花落,闲池阁”,是指暮春的到来,自然时序的无情的变迁,构成对人事的变生不测的象征,语极蕴藉却并不晦涩。几年离异给双方带来的是无尽的悲怨,“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在语序上是倒置以协律。煞拍一串儿三字“错,错,错”,奔迸而出,意极沉痛。然而到底错在哪里呢?是错在五百年前风流冤孽,还是错在个人的软弱而封建道德力量的强大,抑或是错在家长的专制呢,说不清,也不要说清,反正一口咬定错就是了,这就够读者去慢慢咀嚼回味。
 重逢是令人难堪的,春光还和过去一样美好,而伊人却红消香减不堪憔悴。“人空瘦”的“空”字意味甚长:盖两人虽不忘旧情,从婚烟关系而言已各有新欢,可谓各不相干,相思只是徒劳无益的事体。然而感情失控,难以自禁,“泪痕红浥鲛绡透”,鲛绡就是手绢。古代传说有美人鱼失水为人所救,寄寓其家积日买绡,不得已将归去,从主人索器,泣作满盘明珠以为报答(事见《述异记》),这故事本身就含有离异而不忘旧恩的象征,与词中人相似,故不可仅作借代语读去,如此方觉其句楚楚动人,“红”字惨然映带下文“桃花落”,“透”字韵极险峭。以下突入景语,又成象征,“桃花落,闲池阁”便是“东风恶”的后果。一切都无可挽回了,然而“世间只有情难尽”,明明还在相爱,却又不能相爱;明明已不能痛快地相爱,却又不能痛快地诀别。最后只得以“莫,莫,莫”三字,不了了之,这是说“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呢,还是想快刀斩乱麻,以免“剪不断,理还乱”呢,也很难说清,只好分付读者诸君去判断了。
 《钗头凤》曲调的最显著特征是上下片煞拍三字相迭为韵,较难安顿。而此词之妙就在于“错,错,错”,“莫,莫,莫”用意的含混,让人颠扑不破似的。而“错莫”本是一个连绵词,其意为落寞,或书作“莫错”,如李白“长吁莫错还闭关”、杜甫“失主错莫无晶光”,此词上下片煞拍正是拆用此二字,故在“错”、“莫”各自的本义外,还多一层凄凉寂寞的意义。
 陈鹄《耆旧续闻》提到去妇和词,惜不得其全。而《古今词统》则见全词,署唐婉。又见录《全宋词》。有可能是后人据断句补足,但也不排除为原词的可能性,因为就词而论实在天衣无缝,情真韵高处不减陆游之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据一位女生说她在读中学时,有一次受了委屈,读到这首《钗头凤》,心里便涌起一阵痛楚的感觉,产生了共鸣,眼泪跟着流下来,索性哭了个痛快。她以为“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二句特好,有人听你诉说烦恼其实是幸福的,最痛苦的就是无可告诉却要应付旁人的处境。这可以算是对唐婉之作的很好的评价吧。
钗头凤

钗头凤

词牌名。又名撷芳词、折红英、清商怨、惜分钗、玉珑璁。双调。《钦定词谱》引《古今词话》:“政和间,京师妓之姥,曾嫁伶官,带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张尚书帅成都,蜀中传此词,竟唱之,却与前段下添‘忆忆忆’三字,后段下添‘得得得’三字。因禁中有‘撷芳园’,故名《撷芳词》。”始见于北宋无名氏。后陆游因《撷芳词》内有“可怜孤似钗头凤”,改名《钗头风》。
全词上下两片,共16句54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句押首仄韵,第四、五、七、八句押二仄韵。上三韵用上去声,下四韵则必须用入声;上三韵用入声,下四韵则必须用上去声。上下片末一句为一字连叠。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换二仄韵),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韵)仄(叠字)仄(叠字)。
平平仄(换首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换二仄韵),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韵)仄(叠字)仄(叠字)。

☚ 忆王孙   鹧鸪天 ☛
钗头凤

钗头凤

词牌名。又名《撷芳词》、《折红英》、《清商怨》、《惜分钗》、《玉珑璁》。双调。《钦定词谱》 引 《古今词话》:“政和间,京师妓之姥,曾嫁伶官,带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张尚书帅成都,蜀中传此词,竟唱之,却于前段下添‘忆忆忆’三字,后段下添‘得得得’三字。因禁中有‘撷芳园’,故名《撷芳词》。”始见于北宋无名氏。后陆游因《撷芳词》内有“可怜孤似钗头凤”改名《钗头凤》。
全词上下两片,共十六句五十四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句押首仄韵,第四、五、七、八句押二仄韵,上三韵用上去声,下四韵则必须用入声; 上三韵用入声,下四韵则必须用上去声。上下片末一句为一字连叠。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 (韵),(平) 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平(平)仄 (换二仄韵),(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韵)仄(迭字) 仄(迭字)。
平平仄 (换首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平平仄 (换二仄韵),(平) 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 (韵) 仄 (迭字) 仄(迭字)。

☚ 一剪梅   感皇恩 ☛
000023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