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鐘鐘(钟)Zhōng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其源不一: 鐘zhōng樂器。經傳或作“鍾”。古代祭祀或宴享時用。銅製而中空,以木槌擊之發聲。張衡《西京賦》:“洪鐘萬鈞,猛虡趪趪。” 鐘“钟”的繁体字。计时钟;用铜或铁等制成的中空响器;钟点。 上一条: 钟 下一条: 锺 ![]() ![]() ![]() ![]() ![]() ![]() ![]() 鐘钟(1次) 古乐器名。春秋战国时以青铜制成。悬于架上,以木槌叩之而鸣。即编钟。陈~按鼓《魂》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鐘 鐘 zhōng 佛寺所懸之鐘。禪刹殿堂皆有鐘,謂殿鐘、堂鐘;一般佛寺懸於鐘樓者,每日昏曉及法會節擊者爲大鐘,佛家用以號令闔山諸堂,亦用以警昏惰,擊一百零八下,謂斷百八煩惱,號百八鐘。唐·張繼《夜泊松江》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顧况《寄江南鶴林寺石冰上人》詩:“忽憶秋江月,如聞古寺鐘。”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鐘 鐘 zhōng 亦稱“鳧鐘”、“長嘯”、“燦谷”。打擊樂器。傳說黄帝時始造,初爲陶製,在今陝西長安縣客省莊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已發現了陶鐘。商代始有銅製之鐘,直達於清代。有兩類:單獨懸掛者稱特鐘,大小相次成組懸掛者稱編鐘。常用於祭祀、宴飨、樂舞。周代以鳧氏掌造鐘之事,故有“鳧鐘”之稱。《周禮·考工記·鳧氏》:“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說文·金部》:“鐘,樂鐘也,秋分之音,萬物穜成,故謂之鐘。从金童聲,古者垂作鐘。”唐·馮贄《南部烟花記·樂器名》:“鐘,一名長嘯,一名燦谷。”宋·高承《事物紀原·樂舞聲歌》:“《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倫鑄十二鐘。’《世本》曰:‘黄帝工人垂所造。’”按鐘,或作“鍾”。 應候鐘 (西周青銅樂器) 鐘zhongE78A 鐘zhōngZ183 〖鐘〗 粵 zung1〔終〕普 zhōng ❶ 古代一種樂器。許慎《說文解字》:「〜,樂〜也。」李白《將進酒》:「〜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饌【粵 zaan6〔賺〕普zhuàn】玉:珍貴美味的飲食。)❷ 懸鐘,吊鐘,多見於佛寺。蘇軾《石鐘山記》:「聲如洪〜。」 鐘鐘,金文作 鐘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