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鉴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鉴真688—763

鉴真


唐高僧。日本佛教律宗的创始者。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长安元年(701年),年十四,出家为僧。景龙元年(707年)至长安,次年在长安从玉泉寺弘景受具足戒(僧侣的最高戒律)。在长安、洛阳滞留期间,曾遍访寺院,潜心钻研经典,着重学习律学。回扬州后,住大明寺,教授戒律,声名日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日本留学僧人荣叡、普照等人至扬州,邀请他去日本传布禅法、律学。时已五十五岁的鉴真毅然答允前往。先后五次航海东渡,全都失败。特别是第五次,他历尽艰辛,致使双目失明,年已六十三岁,失败后折回扬州。但他并未因此灰心,天宝十二年(753年)随日本遣唐使船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随去的有比丘法静、县静、尼智首及扬州居士潘仙童等二十四人。随带《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各种佛经、论、疏等八十四部,共三百余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及其也书法名家作品数十帖。此外带有大批佛像、法器以及有关建筑、文学、医药、绘画等书籍。他在日本受到隆重接待,住奈良东大寺,筑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的开始。从此日本律仪逐渐严整,律宗大盛。他到日本不久,决意另建大寺院,以便容纳僧众。在日本皇朝的支持下,至乾元二年(759年)建成唐招提寺。他除了开创日本律宗,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印刷、医药等介绍到日本。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鉴真(688—763)

唐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少师智满于大云寺出家。神龙元年(705 年)依南山律宗祖师道岸受菩萨戒,为其传人。后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天宝十二载(753 年)应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晁衡等请,由常熟黄泗浦(今属江苏张家港)第六次东渡成功,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封为传灯大法师,于奈良建大招提寺,后封大僧都,统领日本僧尼,建立戒律制度,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鉴真

 俗家姓淳于,扬州人,14岁削发为僧,鉴真是他的法号。也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他早年游历长安、洛阳等地,后回到扬州大明寺(今扬州法净寺)讲经传法。鉴真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对戒律更精熟。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应日本留学僧人荣睿和普照的邀请,决定去日本传播佛法。并立即造办船只和粮食,准备来年春天动身。从天宝二年(743年)至天宝七年(748年),先后五次东渡都失败了。在五次东渡中,荣睿和普照始终与鉴真在一起,同甘共苦,历尽艰险。先后共有36名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幸牺牲。荣睿病逝于端州(今广东肇庆),鉴真也因劳累过度,双眼失明。但鉴真东渡去日的决心,始终坚定不渝。天宝十二年(753年),已经年过花甲的鉴真,率领20多人,乘一只木船,第六次渡海,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地在日本九州岛登陆。次年初,鉴真被请至都城——奈良的东大寺。4月,鉴真命人在东大寺筑戒坛,亲自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多人授戒。后又在大佛殿西建戒坛院,并仿照唐朝建筑风格,在奈良兴建唐招提寺。该寺殿堂建筑形制,气势雄伟,油漆彩画,金碧辉煌。鉴真把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大量的佛经、药物和艺术品。对发展日本的医学、药物、雕塑、建筑等方面贡献很大。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病逝,他的遗体安葬在唐招提寺。后人用干漆雕塑的鉴真坐像,被安放在唐招提寺里,并被日本人民定为“国宝”。

鉴真688~763

唐代名僧、医家。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长安元年(701年)出家,707年到长安深造。他对医学钻研,特别长于中药鉴别、炮制。743年接受日本留学僧人的邀请,决定东渡,经过11年,前后6次航行。在66岁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太府地方。次年2月抵日本首都奈良。率领僧众17人,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他在日本时,不但传律、讲经,为人治病,而且将中国的寺院建筑、佛象雕塑、壁画、刻经等各项艺术传入日本,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在为人治病的活动中,不但治愈了无数患者,并撰有《鉴真上人秘方》,日人尊他为医药始祖。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据日本医学史记载:“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象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1963年是鉴真逝世1200周年,扬州建成鉴真纪念馆,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在京举行纪念活动。与此同时,日本文化界等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1980年鉴真塑像归国巡展,在扬州、北京等地举行了更为隆重纪念活动,中华医史学会并印行专集,进行纪念。

鉴真688—763

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唐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唐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之请,决心赴日弘传律学。先后五次东渡,均失败而返。其间备经艰险,致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于次年到达日本。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诏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并授以“传灯大法师”位。四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大授戒。后在大殿西建戒坛院,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传戒传律的基地。带到日本大量佛经、佛像、药物、书籍、艺术品等,对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传有《鉴上人秘方》。

鉴真(686~763)

唐代名僧。扬州江阳县(今扬州市)人,本姓淳于。701年出家。曾钻研医药,长于中药的鉴别与炮制。应日僧荣睿、普昭的邀请,东渡日本传佛经。同时带去了中国的建筑、雕塑、壁画、刊刻和医药知识。对日本汉方医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鉴真

唐代僧人。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属江苏)人,688年生。16岁在大云寺出家。40年间为俗人剃度授成达4万多人。733年日本僧人请高僧传授戒律。742年鉴真毅然决定东渡。先后4次都未能成行。第5次时漂流到海南岛,双目失明。经过12年努力,66岁高龄鉴真终于第6次东渡。在753年搭乘遣唐使船东渡,于754年1月17日到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学秋目浦)登岸,3月2日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授予“传灯大法师”。4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授戒。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为唐招提寺奠基。带到日本大量佛教经像,并有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有一定的贡献。1980年,日本曾送鉴真塑像来华。后世日人撰《鉴上人秘方》,其中有鉴真医方,书已散佚。763年鉴真逝世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日本人称之为“过海大师”。

鉴真
主要责任者: 余日昌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200 千字
页码: 1-221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B949.92
语种:中
定价:22.00
出版时间:2015-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责任者:宋林飞,王庆五
丛书责任方式: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共收录60条词条。
鉴真

107 鉴真687—763

唐代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除律藏外,还精通佛教建筑、雕塑及医药学。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荣叡和普照之邀,决意赴日传戒。先后五次率众东渡,均因天时、人事未果,其间双目失明,弟子荣叡身亡。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九州,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欢迎,为天皇以下僧俗400余人授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带到日本大量佛教经像及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也有一定贡献。去世前,众弟子为其精制写真坐像,为日本奉为国宝。后人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 神会   不空 ☛
鉴真

鉴真688—763

唐代僧人。俗姓淳于。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扬州 (今属江苏)人。十四岁出家于扬州大云寺,年轻时游学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属河南),研习律宗及天台宗教义。以精通佛法,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天宝元年 (742年),日本入华僧人荣睿等邀其赴日传戒,他慨然应允,并且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句自勉,决心不辜负日本友人的盛情。次年即东渡,历尽艰险,先后五次,均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东渡,几乎遭受到灭顶之灾,险些丧生。但他仍不气馁,频经炎热,以至双目失明,依然矢志不移。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携弟子抵达日本,受到日本政府及人民的欢迎,被安置在皇家首刹东大寺,授“传灯法师”之号,为天皇一家授戒;又任大僧都,主持全国僧徒授戒传律之事,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始祖。又精通医学,尤长于《本草》,以鼻嗅辨各种药物,传授医学知识;指导弟子修建唐招提寺,塑造干漆像卢舍那佛;帮助校正佛经。他和弟子携至日本的儒佛经典、文学艺术文献、药物、工具等,对中日文化交流皆有推动。弟子灵佑注《胜鬘经疏义私钞》,日本太子为注疏。今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还藏有他的坐像及《鉴真上人秘方》。我国扬州大明寺也建有 “鉴真纪念堂”,以纪念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 不空   契此 ☛
鉴真

鉴真688—763Jianzhen

唐代著名僧人。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曾游历长安、洛阳等地,后定居扬州大明寺(扬州法净寺)。天宝初年,日本僧人邀请他赴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先后5次东渡日本都没有成功。在第五次东渡途中,因遇狂风巨浪,淡水用尽,情况险恶,历尽艰险,14天后渡船漂抵海南岛,侥幸生还,由于过度劳累,又感受暑热,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决心始终毫不动摇。天宝十二载(753),已经65岁高龄的鉴真第6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鉴真对佛教经典很有研究,尤精戒律,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曾亲自为孝谦天皇等人传授戒律,把佛教戒律介绍到日本。鉴真仿照唐朝佛寺建筑规划兴建了奈良唐招提寺,把中国建筑和佛象雕塑的最新成就和技艺介绍到日本,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鉴真还精通医药学,失明后以鼻嗅鉴定辨别药物,治疗疑难病症,传播介绍医药知识,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在奈良逝世,被日本友人葬于奈良招提寺。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为促进中日两国科技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 唐玄宗李隆基   李白 ☛

鉴真688—763

唐代僧人。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家后研学三藏,特精律学。后应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之邀,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底东渡成功。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授戒,是为日本佛教正式传戒之始。仿唐式样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本山。


鉴真688—763

见“宗教”中的“鉴真”。

鉴真688~763

唐代高僧。本姓淳于。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出家,研读佛经。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高僧荣睿、普照等邀请东渡,先后5次遭受挫折,天宝十二年(753年)第6次航行才始达日本,但双目已失明。次年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后在日创建唐招提寺,传授律宗,为日律宗始祖。并将唐代的建筑、雕塑、绘画和医药等技术介绍到日本。他在日10年,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

鉴真

亦称“唐大和尚”、“过海大师”。唐朝僧人。垂拱四年 (公元688年) 生于扬州,俗姓淳于。14岁于本地大云寺出家,后在扬州大明寺修身研教,讲经传法。唐天宝元年 (742) 应日僧荣睿、普照之邀赴日弘传律学。由于自然条件险恶及人为阻碍,周折12年,乃至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才获成功。此后便在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亲身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弟子众多,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他带去的佛经、佛像、药物、书籍、艺术品等对日本的医学、美术、建筑、雕塑均有不小影响。所著《鉴上人秘方》为日本医学之宝卷,又被尊为日本医学之始祖。公元763年卒于唐招提寺。弟子忍基和思托为其制作了高达81.8厘米的坐像,今已成为日本一级国家保护文物。1980年该像在日唐招提寺长老护送下回国“探亲”,加强了两国间的友谊。

☚ 蓝毗尼   路德宗 ☛
鉴真

鉴真688—763

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本姓淳于,扬州江阳 (今江苏扬州市)人。14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寻游两京,遍研三藏,后往扬州大明寺,专宏戒律。唐天宝元年(742)应日僧荣叡、普照等邀请东渡,历经挫折,直至唐天宝十二年 (753)第6次航行,才终于到达日本九州,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 李林甫   安史之乱 ☛

鉴真

见“鉴真赴日传经”。

鉴真(686—763)jiànzhēn

唐代名僧。扬州江阳县(今扬州市) 人。本姓淳于。公元701 年出家。曾钻研医药, 长于中药的鉴别和炮炙。应日僧荣睿、普照的邀请,东渡传经, 不仅把中国的建筑、雕塑、壁画、刊刻等艺术传入日本, 而且为人治病, 把中医药也传到日本。后逝于日本。对日本汉方医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在中日医药交流上有所贡献, 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鉴真

鉴真

鉴真(688~763年),唐代高僧。扬州(今江苏扬州)人。长安元年(701年)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当时扬州为中外药物交流之地,大云寺又是施医送药的名寺,寺中多知医的高僧。鉴真在这一环境里,除刻苦学佛外,也钻研医药知识,尤潜心于中药鉴别、炮制等。707年经洛阳到长安求学,见闻更广,开元元年(713年)返扬州。数十年间,在淮南地区修寺四十余所,筑塔、造桥、施医、讲律,威望很高,时人称之为淮南江左,独秀无伦。天宝2年 (743年),接受日本留学僧人荣叡、普照的邀请,东渡传律,经过11年6次航海,于天宝12年(753年)才到达日本,时已66岁,且双目欠明。他在日本,传律讲经,为人治病,把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刺绣、书法、音律等各项技艺传给日本,对日本文化影响甚大,日本尊敬他为医药始祖。在医药方面,遗留有《鉴上人秘方》。1963年逢鉴真逝世120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在京举行纪念活动,并在扬州筹建鉴真纪念堂。同时,日本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定1963~1964年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鉴真塑像归国巡展,在扬州、北京等地举行了更为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华医史学会均印行专集,进行纪念。

☚ 陈藏器   韩维康 ☛
鉴真

鉴真688—763

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唐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出家,22岁受大戒。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等之邀,于次年第1次东渡,为风浪所阻。其后又4次东渡,但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成功,其间双目失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陈邀其向日本传戒之意,于是决定第6次东渡。日本天平胜宝六年(公元754年),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即男居士)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陆,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次年初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并筑坛为日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400余人授戒,日僧灵裕、贤戒、志忠等80余人皆舍旧戒改受新戒。后在大佛殿西建戒坛院,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由此形成了日本律宗,鉴真本人成为该宗初祖。带到日本大量佛教经典、佛像以及药物、艺术品等,对日本的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等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 遣使会   路德宗 ☛

鉴真688—763

唐高僧。扬州江阳(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日本称为“过海大师”、 “唐大和尚”。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曾游学长安、洛阳等地,研究律宗及天台宗教理。后任大明寺住持,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授戒律,先后达四万多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派荣睿、晋照随遣唐使入唐寻求高僧赴日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从天宝元年(742)开始,先后五次东渡,历尽艰苦,未能成功。荣睿病死,鉴真亦双目失明。天宝十二载,终于搭日本遣唐使团的船东渡,携带僧尼及工匠二十余人到达日本,受到隆重欢迎。次年,在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正式授戒传律,天皇命鉴真为大僧都,是日本律宗的始祖。天平宝字三年(759)他建立的唐招提寺开基。鉴真随行弟子有的擅长雕塑、绘画、建筑等,并带有大量书籍,将唐朝文化传入日本,有深远的影响。天平宝字七年(唐广德元年)圆寂,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考图3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