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缕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缕衣 金缕衣乐府歌曲名。《近代曲》之一。《乐府诗集》题唐李锜作。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故《唐诗三百首》又题作者为杜秋娘。 ☚ 杨柳枝 欸乃曲 ☛ 金缕衣[唐]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①本篇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是中唐时代流行的一首歌辞。据说当时名歌伎杜秋娘即擅唱此曲。金缕衣,饰以缕金的衣服。 〔分析〕 唐宪宗元和年间,金陵歌女杜秋娘,以一阕《金缕曲》名闻遐迩。当时的镇海节度使李锜,曾以一千万钱的极高代价,娶杜秋娘为他的侍妾,经常令她在酒宴盛会之中演唱此曲。歌以诗名,诗以歌行,《金缕曲》成了流传千载的名诗。 诗歌的魅力在于激动人心。那么,《金缕曲》是以什么来引发众多心灵的共鸣呢? 说来也怪,只是一句老生常谈:珍惜青春。这是由于,青春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仅是一个短暂的美好时光。如果错过了它,时光永远不会倒流,只能徒呼负负了。 珍惜青春的格言古已有之。诸如古诗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语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都能令人深省。但《金缕曲》因运用了回环复沓、反复对比,以及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艺术的感染力更为强烈,大有余音在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诗歌一开始就一再重复地叮咛着人们:必须珍惜青春,必须珍惜青春。但在重复之中,又有明显的变化:一为“莫惜”,一为“惜取”。强烈的对比,起着十分醒目的映衬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价值千金的稀世珍宝才是足以值得珍惜的;而普遍存在于世上的东西,那是无须珍惜的。然而,这两句诗恰恰完全不同于常情。“莫惜”的是稀世之珍的“金缕衣”,“惜取”的却是人人都有的“少年时”(古人以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这段年龄为“少年”,相当于现在的“青年”)。强烈的反差,犹如当头棒喝,令人赫然醒悟:青春不再,世上任何珍宝都无法换回它,怎能不加爱惜! “花开(一本作“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又是一组强烈的对比。“有花”时如果不发挥它姹紫嫣红的美好功能,“无花”时要想找它也找不到了。这里的“直”是一个虚词,它和“但”、“独”是一个意思,意为“只是”、“只要”、“只管”。所以,“直须”就是“一定要”的意思,语气之重,语气之直,语气之恳切,与“莫待”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在谆谆教导世人:青春不再,切莫辜负。用心之良苦,读后自知。 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这又是本诗能够强烈吸引读者的一大艺术特点。前两句是直截了当的告诫,属于“赋”的范畴。后两句既是在打比方,属于“比”的范畴;又是环境的衬托和氛围的渲染,属于“兴”的范畴。一般诗歌的作法,往往“借物起兴”,把比兴的事物放在前面。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写比兴,再赋正文。这首诗一反常规,把比兴放在诗的最后部分,令人反复体会,读来确是回味无穷。而且,又是用鲜花来反复进行描绘,更使人陶醉在美的艺术享受之中。 在艺术享受的美感中,领悟切莫辜负青春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诗歌“风、观、群、怨”的艺术功能。这大概是这首诗歌久传不衰的原因吧。 金缕衣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其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 诗词简介: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 “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名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是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金縷衣 金縷衣 jīnlǚyī 以金線編織的衣服。《玉臺新詠·劉孝威〈擬古應教〉詩》:“青鋪緑鎖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亦指古代帝王或貴族的葬衣。參見“金縷玉柙”。 拟状物 拟状物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 某种形态的物品 其他拟状物 ☛ 金缕衣jīnlǚyī用金丝或金色丝线编织的衣服,极为华丽名贵,多用于贵族妇女。也用作舞者衣,因此也泛指歌女舞伎的服饰。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青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唐裴虔《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诗:“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宋崔公度《金华神记》:“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缕衣置肩上,生稍安。”陆游《采桑子》诗:“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李行中《赋佳人鼻嗅梅图》诗:“蚕眉鸦髻缕金衣,折得梅花第几枝?”杜安世《凤栖梧》词:“近来早是添憔悴。金缕衣宽,赛过宫腰细。”元张可久《春日湖上》词:“雨亦奇,锦成围。笙歌满城莺燕飞,紫霞杯,金缕衣,倒著接篱,湖上山翁醉。”白仁甫《梧桐雨》第四折:“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元史·外夷传》:“大德三年,暹国主上言,其父在位时,朝廷尝赐鞍辔、白马及金缕衣,乞循旧例以赐。”《明史·成祖本纪》:“真腊进金缕衣。”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