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毓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毓黻1887—1962

奉天(今辽宁)辽阳人
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等职。辑有《辽海丛书》,著有《渤海国记校录》、《辽会学作法》、《宋辽金史》、《东北通史》等。
名:金毓绂
字:静庵

金毓黻

金毓黻(1887—1962) 熊尚厚 中国史学家传第333页


金毓黻

金毓黻学术年谱(初稿)《金毓黻文集》编辑
整理小组编
长春出版社1987年版187页
读(金毓黻)《静晤室日记》
金毓黻与《辽海从书》
张 复
王庆丰
学术研究丛刊1980年1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1期
金毓黻传略金景芳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2期,史学史研究
1986年3期
金毓黻和《辽海丛书》刘慧娟图书馆学研究1986年3期
金毓黻先生对东北史的研究及其贡献——为金
毓黻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朱子方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2期
金毓黻先生治学道路初探范寿琨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3期
披沙拣金、铢积寸累——记勤奋治学的金毓黻
先生
范寿琨学术研究丛刊1987年4期
金毓黻史学研究评述丛佩远学术研究丛刊1987年4期
金毓黻先生在保护善本书刊方面的功绩——纪
念金毓黻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赵成山图书馆学刊1987年5期
辽阳才子,史坛名家——金毓黻生平事略
金毓黻先生撰写《渤海国志长编》的始末
王 鼎
孙玉良
图书馆学刊1988年2、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4期
金毓黻先生与地方志——纪念金毓黻先生诞生
一百周年逝世二十五周年
于 泾长春史志1988年6期
金毓黻《静晤室日记》书后佟柱臣历史研究1998年6期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附:著述简目)郭 君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十)第168页,文献
1987年1辑
现代已故史学家:金毓黻(1887—1962)
静晤室日记
丛佩远
金毓黻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7)第358页
辽沈书社1993年版10册

金毓黻1887——1962

又名毓紱, 號静, 齋名静晤室、千華山館,遼寧遼陽人,1887年 (清光緒十三年) 生。6歲入村塾。1907年畢業於遼陽啓化高等小學,繼升讀奉天省立中學堂。1913年秋,入北京大學文科。1916年夏畢業,返東北,任奉天省立第一中學教員; 其後任瀋陽文學專門學校等校教員。1925年任奉天省議會秘書。1929年3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秘書。1930年3月,任遼寧省政府秘書長。1931年3月,瀋陽東北大學廢副校長制,設大學委員會,與張伯苓等應聘爲委員; 5月任遼寧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爲日軍拘捕。1932年夏,爲臧式毅保釋後,任偽滿奉天公署參事官; 冬,改任偽滿奉天圖書館副館長; 1933年10月,任偽日滿文化協會理事,兼協會《滿洲學報》主編。1934年秋,任偽奉天通志館總纂,嘗兼東北大學史地系教授。1935年1月,隨臧式毅赴日本。1936年4月,復往日本; 7月化名乘輪返國赴上海,後以蔡元培之介,任南京中央大學史學系教授,並任行政院參議。1937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 11月辭職赴重慶。1938年春,任中央大學史學系教授兼主任。1939年於川北三臺東北大學主持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1941年秋,任東北大學史學教授兼文科研究所主任。1943年春,與李濟、傅斯年發起組織中國史學會; 秋,兼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授。1944年4月,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1945年9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仍任中央大學教職。1946年夏,隨東北視察團前往東北,並兼教育部輔導委員會委員,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東北區代表,視察東北文物。1947年1月,辭監察委員及中大教授職務,改任國史館纂修; 4月教育部任爲瀋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主任; 秋,前往北平任國史館北平辦事處主任,並兼瀋陽東北大學史學系教授。1949年1月,國史館駐平辦事處並入北京大學,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教授,並至輔仁大學兼課。1952年9月,調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員。1962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著有《渤海國志長編》、《遼海叢書總目提要》、《中國史》、《東北古印鈎沉》、《遼會要作法》、《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明清内閣大庫史料》(第一輯明代) 等。編有《文溯閣四庫全書書前提要》。

金毓黻1887—1962

亦作毓绂,别号静庵。辽宁辽阳县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6岁入塾。1907年毕业于辽阳启化高等小学。后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1913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6年夏,毕业后回到东北,先后在奉天省立第一中学堂、沈阳文学专门学校等处任教。1927年编辑《辽东文献征略》。1931年5月,任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32年冬任伪满奉天省图书馆副馆长。1933年10月,任“日满文化协会”理事,并编辑该会机关刊物《满洲学报》。1934年秋,改任奉天通志馆总纂。此间,先后编辑出版了 《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本提要》、《奉天通志》等书籍。1935年后,赴上海、南京等处任职。同时出版 《东北丛刊》、《辽海书录》、《辽海丛书总目录提要》等。1940年编《东北通史》上卷(古代部分)。1941年秋在四川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兼文科研究所主任。1943年编成《东北文献拾零》和《辽海书征》、《东北古印钩沉》,同时出版《东北要览》。抗战胜利后回到东北,编成《宋辽金史》。1947年任沈阳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兼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整理东北图书馆所藏清室内阁大库的明清档案,辑成《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建国后,转入北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著述甚丰,如《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系》、《太平天国史料》、《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等。金先生自早年起,即开始从事东北地方史的研究,生平编辑整理了大量有关东北古代民族史及文献资料,对各少数民族史作过相当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辽金元史专家。1962年8月3日,逝世于北京。为继承其史学遗产,发扬先生治学精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整理《金毓黻学谱》、《静晤室日记》(500余万字)等,即将出版。

金毓黻

222 金毓黻1887—1962

当代史学家。亦名毓绂,别号静庵,辽宁省辽阳市人。1916年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先后在奉天省立第一中学堂、沈阳文学专门学校等处任教。1925年起入政界,同时亦任大学教授。先后担任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伪满省公署参事官、奉天通志馆总纂、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参议、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监察院监察委员、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等职。同时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8)、东北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 (1941)、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44)、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1947)。1949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教授。1952年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早年起即钻研东北地方史,编辑、整理了东北民族史文献。对辽金元史、明清史、太平天国史、史学史均有建树。主要著述和主编有:《辽东文献征略》(1927)、《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奉天通志》(1934)、《东北通史》 (1940)、《东北古印钩沉》 (1943)、《中国史学史》(1944)、《东北要览》(1944)、《宋辽金史》(1945)、《明清内阁大库史料》 (1947)、《太平天国史料》 (会编,1950)、《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1956) 等。

☚ 林惠祥   傅乐焕 ☛

金毓黻1887—1962

现代史学家。别号静庵,辽宁辽阳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任辽宁省府委员、教育厅长。后一度在伪满州国任职。1935年到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等职。编著有《中国史学史》、《东北通史》、《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太平天国史料》、《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大量的东北地方史料。

金毓黻1887—1962

中国现代著名民族史学家。原名毓玺,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辽宁省辽阳县(今辽阳市属灯塔县)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20年后,投身政界,先后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长、吉林交涉署第一科长兼秘书、辽宁省教育厅长等职,他曾在日记中说“学问之士非投身政界无以谋生,实以此为工具,非以其有兴味而为之也。”“九一八”事变后,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史地经济研究室(后改为文科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第三历史研究所(后改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撰写和编纂的著作有《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辽海丛书》、《渤海国志长编》、《辽陵石刻集录》、《东北通史》、《宋辽金史》、《东北文献零拾》、《辽海书征》、《东北古印钩沉》、《中国史学史》、《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太平天国史料》、《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系》、《中国地震年表》等。对东北古代民族史,尤其是渤海史的学术贡献甚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