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塔寺
位于西郊洪圹,乌龙江中礁岩金山上。“金山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拟江南镇江,故曰小金山,有塔七级,故寺曰金山塔寺。”(《洪圹志》)寺始建于宋,后被洪水冲毁。现存建筑为1934年重建。塔高不及10米,实心,石质。塔前有殿,塔后有楼,左右为厢房,整个建筑小巧玲珑。四周临水,有沙洲蕉林,环境清幽。左厢名怡怡斋,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曾在此读书。右厢名借借室,明代莆田学者林兆恩曾寓此著书。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张经为南京兵部尚书,受命抗倭,亲友在塔楼为他饯行。张经咏“鳌背雄山控急湍,浮踪何处更奇观”的诗句。寺周围古代有“洪圹八景”,今遗迹依稀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