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城公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城公主?—741唐中宗养雍王守礼女。景龙元年(709年)吐蕃赞普弃隶缩赞立,时年七岁。其祖母遣大臣为之求婚于唐。唐中宗以她许嫁。景龙四年中宗亲至始平县送别,因她年幼,悲泣不已,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并赐锦缯数万匹,“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开元十七年(729年)弃隶缩赞在她影响下,遣使请和。唐玄宗派人去看望她。次年,她和赞普派重臣入唐致谢。开元二十一年,唐与吐蕃在赤岭各置分界碑,约以互不相侵。她还请唐赠给《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在汉藏两族友好及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藏族民间故事《金城公主的故事》中的人物。她是唐中宗的养女,于公元710年嫁给吐蕃的赞普赤德祖赞,739年去世。她美丽贤德,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团结放弃宫中的舒适生活,毅然来到了落后的西藏。她为西藏人民带来丝绸的技术,也带来了唐代的文化。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后受到赞普和西藏人民的热爱,也加强了吐蕃和中原的联系,赞普多次派使者到长安请《毛诗》、《礼记》、《左传》等书,并在给唐中宗的上书中自称为先皇外甥。可以说金城公主为汉藏两个民族的团结,为了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为此,她在赞普众多妃子中无论什么事都尽量礼让,就连有人抢她的儿子也静心忍耐,等着赞普去裁决。藏族人民在《金城公主的故事》中塑造了一位美丽贤慧,颇知大义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金城公主的形象。 ☚ 金善达 波洪沙 ☛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藏族民间故事。流传在西藏地区。在唐中宗时期,西藏王赞普赤德祖赞有个儿子叫姜擦拉温。普赞十分尊崇他们的祖先松赞干布,欲效法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的先例,派婚使替儿子姜擦拉温向唐中宗女金城公主求婚。唐中宗答应了婚事,金城公主听说姜擦拉温王子英俊威武,十分高兴。金城公主带着唐中宗要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团结多做有益事情的嘱托前往西藏。她特别喜欢文学艺术,随车载去了各种工艺典籍和几万匹锦缎。不料王子在迎娶金城公主的途中堕马而死,金城公主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赤德祖赞很同情金城公主,告诉她:我的儿子不在了,你是按藏族的风俗嫁给我,还是愿意回家乡去?请你自己决定。金城公主为了完成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使命,决定到西藏去。后来她为普赞生了一个儿子,汉藏两个民族也十分友好和睦。 ☚ 金鱼姑娘 金桃姑娘 ☛ 金城公主?—739唐中宗养女。父为雍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与吐蕃赞普墀德祖赞联姻。中宗亲自送行至始平(今陕西兴平)。随带有技艺工匠及龟兹乐等。后又向唐朝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入吐蕃。在吐蕃近三十年, 致力于唐蕃和盟。开元二十一年(733), 代表吐蕃向唐朝请求在赤岭(今青海湟源日月山)立碑定唐蕃界, 互市。对加强唐蕃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41唐嫁吐蕃之和亲公主。唐宗室亲王李守礼女。景龙四年(710)出嫁吐蕃赞普弃隶蹜赞。中宗亲至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县)送之,并改县名为金城以志之。携杂伎诸工及龟兹乐等至蕃,别筑一城以居。开元初,上书求昕蕃使至唐修好。开元十七年(729),唐玄宗遣使往视之,赞普欣然请和,上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又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玄宗诏秘书省写与之。开元二十九年死。 ☚ 光亲可敦 崇徽公主 ☛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41唐高宗之子雍王李守礼之女。705年,吐蕃赞普赤德祖丹 (亦称弃隶蹜赞) 即位,年方七岁。其祖母遣使至唐求婚。中宗许以金城公主。景云元年 (710)春,唐派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陪嫁物品甚多。唐中宗亲送至始平县 (陕西兴平),设宴饯别。中宗以公主年幼远嫁,酒宴间,欷觑落泪。为公主赦始平县犯人,免始平县赋役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乡为凤池乡, 里为别里。 公主至吐蕃, 自筑城以居。唐睿宗李旦时,护送金城公主的杨矩,受吐蕃贿赂,代为请求将河西九曲地 (今青海贵南、同德等地) 作金城公主的汤沐邑。为吐蕃取得了攻唐的军事据点。此后,双方虽订立盟约,但战争不断。金城公主为唐蕃的和平,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双方统治者的穷兵赎武,毁灭了她的希望。开元二十九年 (741),金城公主死,唐玄宗罢朝三日,为其举哀。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以后的又一名王。 ☚ 安乐公主 玉真公主 ☛ 金城公主?—739唐朝雍王守礼女,中宗养女。景龙四年(710年)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尺带珠丹)。带去大批手工匠人和一个龟兹乐队。一生致力于唐蕃友好,屡促和盟。 金城公主?—739和亲吐蕃之唐公主。中宗养女、雍王李守礼女。景龙三年(709),吐蕃祖母可敦遣大臣宗俄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弃隶缩赞)向唐请婚,唐以公主与吐蕃联姻。同年吐蕃大首领瑟瑟告身赞咄(即尚赞咄)、金告身钦藏及名悉猎,先后赴唐迎请公主。翌年,中宗亲送公主至始平县(后改金城县),当年抵逻些(今拉萨),深受赞普尊崇,居逻些之鹿苑。在吐蕃“边将谗乱”,唐蕃边将时有磨擦情况下,公主始终致力于唐蕃和好,曾多次将吐蕃赞普君臣“求听修好”之意,上书唐玄宗,请唐蕃“共署誓刻”。开元十八年(730),唐皇甫惟明等入吐蕃,赞普亦遣名悉猎入朝上表,互致和好之意。十九年,唐蕃于赤岭立碑刻约为界,并于该地交马互市。据汉藏文献载,她曾将唐之杂技诸工、龟兹乐、《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汉地文化传入吐蕃,于吐蕃建九顶正慧木屋寺,在大昭寺开创祭祀释迦佛像仪规佛事,对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有关其入藏、认子等等,在藏文史书及壁画中均有载述,以示藏族人民对其怀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