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金匮类著作。清黄元御撰。二十二卷。元御有《素问悬解》已著录。成书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对《金匮要略》原文逐篇诠释,每卷一篇。注释以《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并对《金匮》诊法、治疗亦颇有研究。认为《金匮》治内伤杂病大旨在扶阳气,以此为运化之本。但黄氏所论,理论多于实际,为其美中不足。有咸丰十年 (1860) 长沙徐树铭燮和精舍校刊《黄氏医书八种》 单行本,同治五年 (1866) 陈爱竹山房刻本。 金匮悬解书名。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 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书中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现有《黄氏医书八种》本等。 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清黄元御 (详见 《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张机 《金匮玉函经》主要以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来治疗内伤杂病。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 《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对《金匮要略》原文逐篇予以诠释,对《金匮要略》诊法、治疗颇多研究心得,其中对四诊九候之法论述最为详审,对后世研究《金匮》,具有定的参考价值。有咸丰十年(1860)长沙徐树铭燮和精舍校刊《黄氏医书八种》单行本、同治五年 (1866)陈爱竹山房刻本。 金匮悬解jīnkuìxuánjiě医书。22 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 年。黄氏认为, 《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 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 遂推崇“阳自阴升, 阴由阳降” 之理, 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 有其片面性。书中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 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现有《黄氏医书八种》等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