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剑啸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金剑啸1910—1936辽宁沈阳人 金剑啸
金剑啸
金剑啸 金剑啸1910.12.15—1936.8.15原名金承栽,号培芝。曾用名金健硕、金梦尘。笔名有巴来、剑啸、柳倩等。辽宁沈阳人。满族。出生于工人家庭。3岁随父迁居哈尔滨。中学时开始爱好文艺,并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926年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起,常在陈凝秋(塞克)主编的哈尔滨《晨光报·江边》发表诗与散文。同年8月接任该刊编务,并在《蓓蕾》、《蔷薇》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敌人的衣囊》、杂文《王八蛋日记》以及剧本等作品。1930年赴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后改名新华艺专)学习绘画。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革命活动,出版揭露学校与社会黑暗的《三角壁报》(后改名《黑波》),并加入左明等人领导的摩登剧社。1931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九一八事变前返回哈尔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先后组织了抗日剧社、星星剧社,排演进步话剧。1933年8月,与萧军等人在长春《大同报》创办《夜哨》文艺周刊,在该刊以及刘莉(白朗)主编的哈尔滨《国际协报·文艺》等报刊发表了许多作品,显示了他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主要作品有:诗歌《洪流》、《白云飞了》、 《赠别》,剧本《幽灵》,小说《云姑的母亲》、 《星期日》以及连环画、杂文等。1935年赴齐齐哈尔任《黑龙江日报》副刊主编,编辑出版《芜田》、 《艺文》、 《漪澜》等副刊。这时期创作了著名的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这是一首热情歌颂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事迹的战斗史诗,最初载于他主编的《芜田》副刊,1937年他牺牲一周年时,被列入白朗、金人主编的“夜哨丛书”在上海出版。此外,还发表了诗歌《秋天与其它》等作品。1935年秋冬间组织白光剧社,演出话剧,颇受欢迎。1936年返回哈尔滨,任《大北新报画刊》主编。同年6月被日本宪兵逮捕,坚贞不屈,于8月15日就义于齐齐哈尔。其遗作由金伦、李汝栋辑成《金剑啸诗文集》,1981年出版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金克木 周艾黎 ☛ 金剑啸1910—1936原名金承栽,又名梦尘,笔名剑啸、健硕、巴来。满族。辽宁沈阳人。就读于哈尔滨医专,参加过抗日爱国学生运动。1929年任晨光报社文艺副刊编辑,发表一些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诗文。1930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绘画,1931年在上海艺术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党派回哈尔滨开展抗日救国和革命文艺传播活动。多才多艺,创作出许多文艺和美术作品,为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杰出的革命作家、画家和艺术家。因他报导高尔基病危的消息,于1936年6月13日被日本特务逮捕。同年8月15日被敌人杀害在齐齐哈尔市,时年只有26岁。 金剑啸满族。辽宁省沈阳市人,生于1910年。1930年赴上海,在新华艺术大学学习。1930年加入“少共”组织,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返回东北从事文化、新闻工作。1936年被捕,在日寇屠刀下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是东北革命文艺先驱之一,是30年代上海左翼文艺在东北的传播者之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