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重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重阳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九日。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古人于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插茱萸、吃重阳糕,以祈避邪去恶,延寿得福等风俗。《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西京杂志》:“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其源起,据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乃是东汉之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矣。’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此系传说,惟知重阳节习俗相传远久。唐宋时重阳乃一大节。宋人《东京梦华录·重阳》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等处宴聚。”《岁时广记》:“都城人家妇女,剪彩缯为茱萸菊,木芙蓉花,以相遗送。”《梦梁录》载南宋习俗:“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又云:“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播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阁下及贵家为馈送。”又有“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其日诸寺院设供众僧。”唐宋词中多有咏重阳之篇什,如:题秦观作《碧芙蓉·九日》词:“客里遇重阳,孤馆一杯,聊赏佳节。……故园当此际,遥想弟兄罗列,携酒登高,把茱萸簪彻。”又如毛滂《生查子·登高词》内云: “露蕊郁金黄(菊),云液葡萄碧(酒)。此日古为佳,此醉君宁惜。”于中可见当时重阳风俗一二。 ☚ 中秋 开炉日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把六称为阴数,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重阳正式定为节日是在唐代。史传唐代李泌,奏请皇帝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这三天为三令节,得到批准。于是诏令百官休沐。重阳主要活动为登高,唐诗中写到登高诗篇不少。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说:“九月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杜甫《九日》诗:“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刘禹锡《九日登高》诗说:“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年年山高处,未有不伤心。”当时长安人最乐意去的是位于城东南角的乐游原。重阳节的活动还有赏菊,杜甫留下的赏菊诗就有十多首。其他有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骑射等。 重阳 重阳chóngyáng━━ 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汉·张衡《西京赋》:“消雰埃于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另见151页“重阳”条。 ☚ 重玄 重霄 ☛ 重阳 重阳chónɡyánɡ━━ 九月九日。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即重阳节。唐·杜甫《九日》诗:“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另见47页“重阳”条。 ☚ 秋箭 秋月春风 ☛ 重阳 重阳也称“重九”。中国传统节日。《易经》定“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则为重阳。在晋时已形成重阳日插茱萸等习俗,如晋周处《风土记》: “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此后又有于此日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如宋吴自牧《梦粱录》:“重九,……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其菊有七八十种。……兼之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于是分付厨下收拾酒果肴馔,在花园大卷棚聚景堂内安放大八仙桌席,放下帘来,合家宅眷在那里饮酒,庆赏重阳佳节。”“西门庆到于小卷棚翡翠轩,只见应伯爵与常时节在松墙下正看菊花。原来松墙两边,摆放二十盆,都是七尺高各样有名的菊花。”此日常时节还送来他娘子制造的螃蟹鲜与炉烧鸭,众人赏菊啖蟹,不亦乐乎。 ☚ 酒令 五七 ☛ 重阳节令名。农历九初九日叫“重阳”,又叫“重九”。《艺文类聚》 四引三国魏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二七《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重阳chóng yáng指天。《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王逸注:“得升五帝之寺舍也。”洪兴祖补注:“《文选》云:‘重阳集清气。’又云:‘集重阳之清徵。’注云:‘言上止于天阳之宇,上为阳,清又为阳,故曰重阳。’余谓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重阳;重洋;崇洋◉ 重阳chónɡyánɡ 名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例〉~登高/ ~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近〉重九。 重阳chóng yáng阴历九月初九日。古代以九为阳数,故称;也称重九。是传统节日之一:明儿还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节礼。(七二·1755)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会有期。(三八·876) 重阳chónɡyánɡ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天空 > 重陽 重陽 chóngyáng 指天。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稱。《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洪興祖補注:“《文選》云:‘重陽集清氣’,又云:‘集重陽之清徵。’注云:‘言上止於天陽之宇。上爲陽,清又爲陽,故曰重陽。’余謂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漢·張衡《西京賦》:“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陽之清澂。” 重阳节令名。农历九月初九日。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日,还来就菊花。” 某月某日 某月某日一月初一:春元 元旦 元日 元春 元正 元辰 元朔 正朔 正辰 春旦 正旦 正朝 正日 王正 新正 新元 新吉 月吉 岁朝 三朝 三始 端日 鸡日 大年初一 另见:节日 日 ☚ 称天数 日期 ☛ 天 天天(天幕;天虚;天盖;上天;穹天;青天;闵天;皞天;颢天) 玄(玄昊;玄穹;玄苍;玄干;玄浑;玄盖;穹玄;重玄;青玄;泰玄) 元(元天;元穹;元极;元造;泰元) 旻(旻天;旻穹;穹旻;清旻;青旻)苍(苍天;苍苍;苍极;苍旻;苍颢;穹苍;昊苍;空苍;重苍;皓苍;圆苍;彼苍;浩苍;青苍;颢苍) 规(规天) 干(干元;干灵;昊干;皇干) 圆(圆天;圆精;圆灵;圆苍;圆盖;重圆;上圆;大圆;穹圆) 圜(圜焘;圜则;圜盖;大圜) 阳(阳体;重阳) 空碧 昊穹 穹仓 穹汉 穹仪 穹冥 穹阊 穹窿 穹隆 高穹 灵耀 有昊 清昊 清冥清浑 清灵 大器 大钧 大员 大寰 太皓 太浩 九阊 九垓 九层九重(九重天) 玉清 泰清 泰元 玉界 玉宇 紫清 紫宙 洪钧 洪覆 普覆 洪陶 云间 云路冥极 衡汉 高明 丹霄 穆清 青丙(~在天) 青昊 青冥 青虚 青廊 鸿钧 碧翁翁 另见:天空 天色 蓝 ︱地 ☚ 天 天的各处 ☛ 重阳chóng yáng❶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杜甫《九日》:“~~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重阳两种属于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阳热之亢盛。 重阳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朝鲜族有吃菊花煎饼和喝菊花酒的风俗。有的地方还准备饮食去山上观秋景,旧时还进行过“耆老宴”,以扬尊老传统。 重阳两种属于阳的属性重合于同一事物上,表示阳热亢盛。 重阳 重阳古代节日。曹丕《九日与钟繇书》曰,“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此为重阳一名的由来。时在农历九月九日,故又称重九。陶渊明《九日闲居》: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西京杂记》: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长房谓之曰: ‘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消。’ 景举家登山。夕还,见猪、犬皆死,长房曰: ‘此可代也。’ 今世人登高饮酒,妇女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故重阳节有登高、饮菊酒、佩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在关中忆故乡兄弟登高。杜甫《九日曲江》、《九日寄岑参》均写于长安。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于凤翔行营;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于北庭。元和七年(812)重阳节,白居易在渭村同诸兄弟“起登西原望”,故有《九日登西原宴望》之作。古人写重阳节的诗词颇多,不少都涉及其习俗。 ☚ 乞巧 中秋节 ☛ 重阳 重阳中国传统节名。时间在农历九月九日。《易经》 中 “以阳爻为九”,将 “九” 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 “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 “重阳”。汉末曹丕在 《九日与钟繇书》 中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这便是重阳的来历。重阳节节庆内容丰富,主要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齐人月令》 中说: “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宴,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 ” 宫廷亦不例外,据《武林旧事》 记载: 南宋宫廷 “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之番” 明代宫中从九月初一就开始吃花糕,至重阳节,皇帝亲自到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登高。清宫重阳节盛行赏菊、放风筝等节仪。 ☚ 中秋 冬至 ☛ 重阳 重阳Chongyang节令名。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三国时魏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据《楚辞·远游》中的“集重阳入帝宫兮”句,战国时即有此节。民间有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据《武林旧事》记南宋宫廷也“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朝皇帝也在重阳日登高。历代文人咏重阳诗很多。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流传。近年我国已定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节”,给这个古老的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 ☚ 孙子兵法 端午 ☛ 重阳又称“重九”。节令名,农历九月九日。古代民间有于此日登高怡游的习俗。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陶潜《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今,有的地区将其定为敬老节。 重阳 重阳节令名。指农历九月初九日。《易》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又因两九相重,故又称重九。《西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可见至迟在西汉时重阳已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等节俗。茱萸又名越椒,或称艾子,味香烈,可入药,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等功能。菊花酒是用菊花酿制的酒。当每年菊花盛开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造,至来年九月九日始成。饮此酒,可延年益寿。唐郭震《秋兴》诗:“避邪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正是上述节俗的写照。为此,重阳相聚被称作“茱萸会”,重阳节亦称作“茱萸节”。重阳又有登高之俗,大约亦始于西汉,后来人们又给它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渭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这则传说,生动表达了古人希望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魏晋南北朝,重阳为官贵文士饮酒高会、赞菊祈寿的佳节,正如曹丕《九日与锺繇书》所写:“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其后重阳节俗,历代相沿, 至今不衰。 ☚ 七夕 2.习俗 ☛ 重阳 重阳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清朝、民国时期,省内文人墨客,多去郊外登高游览,吟风弄月,饮酒赋诗。清代拔贡吴家章诗云:“时逢重九陟山巅,野径风微暑气煎。”山区男子集体出动,上山登高打猎。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酿酒、吃糯米糍粑的风俗。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折以插头,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 燃熏后可以避虫虺。谚云:“重阳酿酒桂花香”。因此,许多农家都在这一天酿酒。一般家庭普遍都做糯米糍粑和包粽子。1949年后,学校和机关往往组织登高览胜,观赏秋色。有的还携带饮料、食品、炊具登高野游,举行野餐。1988年,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各地一般由老龄委、老年人协会组织老年人登山比赛、环城赛跑等活动。 ☚ 中秋节 冬至 ☛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❶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伤寒真方歌括·林寿萱序》:“时咸丰己未重阳前二日,后学林寿萱谨序。” 重阳chónɡyánɡ两种属于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 示阳热亢盛。 重阳chong yang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chong yang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chóng yángdouble yang; superposed yang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数月数都为阳数,故名“重阳”。语见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汉时,重阳节时已有插茱萸之俗,据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汝南人桓累拜道士费长房为师,忽一日,费长房谓桓累曰:九月九日桓家必罹大难,又云,可做一朱红布袋,内装茱萸登高并饮菊花酒,如此则可破之。此后,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渐为普及。后汉末曹丕与钟繇书亦云:“岁往月来,往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后代重阳之俗更盛。 重阳❶农历九月九日。古时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故称重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