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等韵著作。明徐孝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刊行。本韵图是根据当时方言归并《切韵指南》而成。书中并16摄为13摄,删36字母为22,平声分阴阳(阳平称“如声”),入声派入平上去声。本书的语音基础是当时的河北方言。韵图虽列22声母,根据说明可知实际只有19,即今普通话之22去掉tɕ、tɕ')R200606315.0056.54.12=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056.54.12.bmp、tɕ'三母。此时,微母已由V变为W,合入影母,疑母已消失,照系二三等合为一类,“二而”等字已读影纽。韵母13摄约为40韵。声调方面,入声派入阳平而不入阴平。本书较好地反映了当时北方话语音的发展变化。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一卷。明徐孝编、张元善校。徐孝,明末顺天 (今北京市) 人,不仕。著《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即是书所附之韵表。张元善永城 (今河南永城县)人,彭城伯骐之后,袭封惠安伯。张氏卒于万历三十七年 (1609年),徐孝大约是张氏的门客。《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重订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于万历三十四年 (1606年)。这部韵图虽然冠以司马温公头衔,但与《切韵指掌图》无关,它是根据时音归并《切韵指南》而成。这部韵图有以下特点:(1)并声母:它将三十六字母归并为二十二个,布之于韵表,则成下面这个形式: 帮p 滂p‘ 明m 非 (敷) f 端t 透t‘ 泥n 来ɿ 精ts 清ts‘ 心s 照 穿 审 稔ʐ 见k 溪k‘晓 X 影 (微)为 o (2)并韵摄:它将《切韵指南》的十六摄并为十三摄,为通、止、祝 (u)、蟹、垒 (ei、uei)、效、果、假、拙(e、ue、ie、ye)、臻、山、宕、流。“东钟” 与 “庚青”正式合并,通摄开口收原庚青韵字,合口收原东钟韵字。垒摄之“垒”“类”“雷”等字原是止摄合口,读〔uei〕,现列于开口,失落〔u-〕,变成〔ei〕。臻摄中将原侵寻韵字并入真文,表明 〔-m〕尾已变为〔-n〕。山摄不仅取消旧日的 〔-m〕,而且将《中原音韵》的〔iən〕转化为 〔iεn〕。 (3)声调的特点: 取消入声,确立阳平(称为“如声”,包括浊平和浊入的字);但入声只归入阳平而不入阴平。四声的排列顺序是阴平、上、去、阳平。上、去、阳平俱混有旧日的入声。(4)呼类与图式:此书只分开口和合口。各摄按开合分图,全书共二十五图。一图之内横列二十二声母,下分三栏,第一栏列粗音字,第二栏列照系字,第三栏列细音字。每栏内竖列平声、上声、去声、如声 (阳平)各调的字。原入声字归阴声韵。《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韵图经》忠实地记录了七世纪初年的官话音, 是语音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本书流传很少,北京图书馆有收藏。陆志韦《记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收入《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 把十三摄开合二十五图全部加以抄录,并逐图加以说明,是研究徐书最方便易得的材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