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学派zhòng nóng xué pàiфизиократ ческая шкóла; шкóла физиокр тов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又称重农主义学派或重农主义者。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代表是魁奈(F. Quesnay,1694~1774)和杜尔哥(A.R.J.Turgot,1727~1781)。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农主义体系的创立者;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并把重农学派的经济纲领付诸实施。当时法国是农业占优势的国家,但由于实行了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农业极度衰落。魁奈等人竭力反对重商主义,提出了重农主义学说,并形成为学派。“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功绩,使他们成为现代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zhongnong xuepai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魁奈和杜尔哥。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他首创了重农主义的所有理论,其中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的论点,使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的。它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秩序。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而且它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如果人们认识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处于疾病状态。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它的来源是生产而不是流通。在各经济部门中,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才生产出“纯产品”(即农业品扣除生产耗费后的余额)。重农学派的纯产品实质是剩余价值。所以,对纯产品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 在分析社会财富、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的尝试上,重农学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通过货币的中介,在社会三个阶级间的流通过程,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在再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对各社会阶级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等的分析。这些都在魁奈的《经济表》中得到了图式的全面表达。 重农学派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 布阿吉尔贝尔·比埃尔 魁奈·弗朗斯瓦 ☛ 重农学派Physiocracy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经济学说,属于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产生于18世纪,当时农业占优势的法国,由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极度衰落,反对重商主义的重农学派应运而生,主要代表人物是魁奈和杜尔哥。主要观点是:(1)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原则,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农业是惟一创造财富和“纯产品”即剩余价值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者是惟一的生产阶级;(3)只有雇佣劳动的大农场才能生产“纯产品”,土地所有者阶级是“纯产品”的惟一获得者,应实行单一土地税。重农学派首次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系统的剖析。马克思指出,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这一学派从生产领域探讨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弗朗斯瓦·魁奈和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在法国因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农业陷于极度衰落的情况下产生。其理论的出发点是“自然秩序”,这实质上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把资本主义看做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社会制度。其经济理论以“纯产品”为基础。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因而认为只有农业生产者才是生产阶级。并认为土地所有者阶级是“纯产品”的唯一获得者,故提倡单一土地税。主张自由放任,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阶级生活。从生产领域寻求剩余价值的源泉,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对资本主义生产作有系统的理解的第一个学派。该学派没有认识到价值的实体是人类一般劳动,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看不到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中都有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以致把地租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18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个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魁奈(Quesnay, Francois,1694—1774)与杜尔哥(Turgot, Anne Robert Jacques,1727—1781)。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认为农业这一物质生产部门是收入和财富的唯一来源。这种学说认为,只有投入农业中的资本和劳力才能生产出多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的净产品,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而在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其经营所得仅仅等于生产成本的价值。魁奈的《经济表》旨在说明怎样通过净产品的使用来维持和增加经济活动的流量,怎样进一步把净产品投入农业从而推动经济的扩展。为了说明这一点,重农学派把社会分为四个集团: 生产阶级或农业家、业主或地主、非生产阶级(其中包括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专门职业者)、挣工资者或工人。前三个阶级是独立的,它们拥有一些资本,而且经营一些企业;第四个阶级是不独立的,处于次要地位。只要不妨碍纯产品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流通,经济就会顺利地运转下去。重农学派从这一学说出发,得出他们的政治哲学及其政策准则。他们认为,由于农业是剩余产品的唯一源泉,旨在促进商业发展的重商主义的措施是毫无作用的。为了反对这些措施,重农学派坚决维护“放任自由”的口号,主张取消任何形式的国家干涉。他们坚信自然规律是经济生活的唯一调节者,坚信农业生产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正当个人利益必然是与公共利益一致的。重农学派对自己学说的说服力具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其学说一经传播,就会使“自然秩序”发挥作用。他们希望开明的统治者能运用自己的权力以实现这一秩序。马克思(Marx,Karl,1818—1883)对重农主义作过评价,认为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科学分析的第一个学说。 重农学派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以重视农业生产为主要特点。重农学派主要的思想先驱者是布阿吉尔贝尔,创始人和领袖是弗朗斯瓦·魁奈,主要代表人物有米拉波、奈穆尔和杜尔哥等。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纯产品学说,最有价值的理论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重农学派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自然秩序”,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固有的客观规律。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自然秩序,以使生产的支出能带来最大的再生产。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部门,只有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才能创造纯产品即剩余价值。工商业都是不生产部门,都不能创造纯产品。纯产品应作为地租完全归土地所有者占有。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重农学派把当时法国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按照这个阶级结构,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问题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性分析。魁奈用 “经济表”这种形式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在三个阶级之间的流通和分配。“经济表”把资本运动表现为再生产过程,分析了各阶级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去向,把农业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把农业与工业两大部门间的流通看作是再生产的要素,为分析社会再生产开拓了道路。魁奈“经济表”的提出,使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重农学派针对当时法国工业落后、农业凋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经济政策: 反对关税壁垒,主持自由贸易; 反对间接税,主张单一土地税;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简朴生活。 重农学派把农业看作是唯一的生产部门,纯产品是大自然对土地的恩赐的错误观点,是其最主要的局限性。重农学派在资产阶级视野内,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出了当时最有天才的思想,“正是这个功绩,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5页)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Physiocrats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主张自由和重视农业的经济学流派。重农学派这一名称来自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弗朗斯瓦·魁奈 (Francois Quesnay) 著作选集名称《重农主义,或者对人类最有利的治理的自然准则》 (1767年出版)。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魁奈以外,还有米拉波 (Victor Riquetti Marquis de Mirabeau)、杜邦·德·内穆尔 (Du Pout de Nemours)、尼古拉·勃多(Nicolas Baudeau)、梅西耶·德·拉·里维埃(Mercier de La Riviere) 和弗朗斯瓦·纪尧姆·列特隆 (Le Trosne)。这些法国人士算是重农学派的 “内圈”,他们忠实于他们的大师魁奈的经济理论和意见,因而被指责为一个宗派。杜尔哥 (Turgot) 虽然几乎没有参加过这个“学派” 的活动,但其理论和政策主张表明他是后期重农主义的重要代表。 重农学派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1756~1760年,主要的思想在米拉波和魁奈的著作里出现;1760~1763年,为沉默时期;1764~1777年,是重农学派的繁盛时期。1756年魁奈的 《证据》 和 《租地农场主》 问世,1757年他发表了 《谷物》。这些著作提出该学派的大部分新思想,特别是强调农业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这一观点,并成为重农主义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理论基石。 魁奈把全部社会产品与农业的年产量等同起来,并坚持说,工业或贸易都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这一学说给他招来很多反对者。1757年7月,魁奈和米拉波在凡尔赛见面,并认为土地的产品比人口更为重要,因为农产品保证了小农及其家庭的生存。1758年,魁奈写了著名的 《经济表》,该表概要地阐述了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商品流通过程的主要特征,并给生产资料和纯产品下了定义。魁奈用了一些含糊的图解来说明他的主要经济思想,可是却给凡尔赛的贵族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米拉波的《赋税理论》 于1760年问世,并提出了重农学派最著名的建议之一单一的地租税,主张财政改革必须废除向小农或者他们的产品征收一切赋税。国家的需要必须由单一的总税来满足,它必须按照农业纯产品的比例来缴纳。这一建议是魁奈把社会产品划分为资本和剩余这两部分的逻辑结果。资本是耕作上的预付,必须保持,以维持农业产量的同一水平。落在农场主预付上的任何形式的赋税,都会减少农业中使用的资本额,这对整个国家会有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只有剩余才真正是赋税可以支配的,因为它不影响产量的再生产。 魁奈和米拉波的单一收入税意味着废除教会和贵族这些统治阶级的一切财政特权,使农业纯产品的最大部分以地租的形式归于地主。事实上,农场主们免除了以前的财政负担,就会在土地的耕作上投入更多的钱,农业的生产率会上升,剩余也会上升。至此,重农学派完成了形成时期。 交换的等价性学说,是魁奈整个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魁奈和他的信徒都断言在“自然秩序” 下,即在竞争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等价交换。他们的所谓同等价值,是指生产费用相同的商品。他们从同等生产费用推出同等价值。既然交换是等价的,只有等价同等价相交换,所以交换不能是财富的源泉。魁奈的这个结论,迫使他把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其伟大功绩就在于此。然而,魁奈的生产费用论也使他因农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而造成迷误和自相矛盾: 如果像他所断言,自然在农业中创造了纯产品这种余额,不具有价值的纯产品同具有价值的工业品的交换,便破坏了交换的等价性。 魁奈的货币论,是直接从交换的等价性学说引申出来的。其结论是: 当卖者以商品换回货币时,他并没有获得任何新价值,因为他为那些货币付出了价值相同的商品。其公式: 一切卖都是买,一切买都是卖。卖者出售商品,乃是用商品来购买货币; 买者购买商品,乃是出售货币以换取商品。整个国家也同个别商品生产者一样,不能因出售商品而致富。当一国在国外卖多于买,因而输入较多的货币时,这个国家必需输出较多的商品。贸易出超国所输入的货币是用同等价值的出口商品买来的,所以该国丝毫没有变得更富裕些。魁奈认为,出超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贸易出超国是以用处大的东西来换取用处小的东西,即用真正财富的商品来换取作为商品流通手段的货币。于是,他作出结论: 国内贸易比国外贸易有利得多。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体系的核心,他从这个学说出发,企图对资本、生产的和不生产的劳动、各居民集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作出分析。纯产品是指新创造出来的产品超过消费的产品的余额。魁奈认为产品的交换价值,也像产品的使用价值那样,是自然的。产品和商品二者同一。所以,新创造的产品和用于生产上的开支,从一开始也是以价值形态出现的。纯产品不外乎是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魁奈的功绩在于他把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认为价值同生产相联系,它是在生产中产生的。同样,剩余价值也同生产相联系,也是在生产中产生的。纯产品并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资产阶级关系的产物,只有在大规模的租地农业经济中才有纯产品,在小农经济中是没有纯产品的,即只有在雇佣劳动的地方才有纯产品。纯产品概念是重农学派对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 曾任法国财政部长的杜尔哥在1770年出版的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等论著中,大大发展了重农学派的学说,并极力实施相关经济政策。他认为,农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惟一源泉,是其他各种劳动之所以能够独立经营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从不生产阶级和生产阶级中各自划出两个部分: 资本家和单纯的劳动者; 财产分配不平等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并由于劳动者相互竞争,使工资必然决定于最低生活资料。 ☚ 第三部分 理论与流派 重商主义 ☛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Physiocrats18世纪50~7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和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7—1781)。重农学派的重农主义学说的基础是“自然秩序”论。他们认为,上帝安排了合乎理性的“自然秩序” ,人们只有认识“自然秩序”,并在社会背离了它时使其及时恢复,社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实现“自然秩序”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经济自由,通过经济自由才能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是农业生产,因为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纯产品”(农产品扣除生产耗费后的余额,即剩余价值)才是社会财富。工业只是对农业生产出的原料进行加工,商业则只是使产品流通,工商业都不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数量。因此,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只有农业部门发展了,社会财富才能增长,工商业才能兴旺发达。重农主义者没有认识到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一般劳动,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是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重农学派还根据他们的学说把社会阶级划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并以产品在这些阶级之间的分配和流通为线索,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作出了最早的分析。虽然重农主义学说还带有封建的外观,但它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 ☚ 农政全书 重农主义 ☛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Physiocrats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领袖和创始人是弗朗斯瓦 ·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自17世纪末以来,法国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已被封建租税剥削的极为困苦的农民又遭受国家牺牲农业、片面发展工商业之苦。法国农业陷入破产的境地,进而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停滞和政府的财政困窘。这种情况,引起了全社会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出现了呼吁重视农业的社会思潮。18世纪50年代起,以魁奈为首的一批贵族学者,经常在一起讨论法国严重的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学术团体,他们自称经济学家。因为他们理论的核心是呼吁重视农业,后被称为重农学派。重农学派的主要成员除魁奈外,还有老米拉波(V.R.Mirabeau,1715~1789)、麦尔西埃·德·拉·利维埃(P.P.Le Mercier de La Riviére,1720~1793)、杜邦·德·奈穆尔(P.S.Dupout de Nemoure,1739~1817)等。杜邦曾在1765~1772年主编重农学派的杂志《公民评论》。还有一位重农主义的重要代表是杜尔哥(Jurgot,Anne Robert Jacques,1727~1781),他对魁奈的经济观点作了重要发展,并曾担任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一度在法国推行重农主义政策。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的思想为指导研究经济理论。“重农主义”(Physioeratie)希腊字的原意是自然统治。重农学派认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自然秩序”(即客观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阐明经济运行的自然秩序。 重农学派的经济观点和重商主义相对立,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农业生产“纯产品”(即剩余产品)。农业是惟一生产财富的部门,工商业是不生产的。从而他们把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们把法国社会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3个阶级;对农业投资区分为原预付(相当于固定资本)和年预付(相当于流动资本);并在魁奈创立的《经济表》中第一次试图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出理论上的概括。重农学派的理论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但它带有封建外观。 重农学派在政治上拥护君主制度,经济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实行单一土地税。 重农主义的理论对英国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魁奈的《经济表》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并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 货币名目论 经济表 ☛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18世纪50—7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弗朗斯瓦 · 魁奈 (FransoisQuesnay,1694—1774) 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安·罗伯特· 雅克· 杜尔阁 (Anne-Robert-Jacqnes-Turgot,1727—1781) 进一步发展了重农学派的理论,并把重农学派的经济纲领付诸实施,是其后期的主要代表。1765—1772年,杜邦 · 德 · 奈穆尔(Pierre Samuel Du Pont de Nemours,1739—1817) 曾主编重农学派的杂志。他编辑出版魁奈的著作,就以“重农主义” (Physiocratie) 作书名。后来,这一经济学派就称为“重农学派”。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法国处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农业在经济上占有很大优势。但是,法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先后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农业遭到破坏而陷入困境,国家财政枯竭,经济问题甚为严重。于是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重农主义经济学说,重农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上帝制定的“自然秩序”,即合乎理性的秩序; 政策、法令等是“人为秩序”。只有适应自然秩序,社会才能健康地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是永久的自然形态,资本主义制度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的社会制度,实现自然秩序的唯一途径是实行经济自由。其理论核心是农业创造“纯产品”的理论。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财富,创造“纯产品”。“纯产品”是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即剩余价值; 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农业是创造“纯产品”的唯一部门,国家的富强只能建立在农业富庶的基础上; 农业劳动者 (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从事农业而生产“纯产品”,才是生产阶级; 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不生产“纯产品”,是非生产阶级; 君主、地主、教会等是“纯产品”的唯一获得者,他们强调推行资本主义的大农经营,扩大农业资本的积累; 提倡自由放任,自由竞争; 反对垄断,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的重商主义政策; 主张单一土地税,废除租地农业资本家及工商业者的一切租税,把全部赋税都加在地主头上,反对禁止粮食出口和压低粮价的政策,要求实行贸易自由,自由输出粮食。重农学派从生产领域中去寻找剩余价值的源泉,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对资本主义生产作了系统的分析,其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他们混同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认识不到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一般劳动,以致看不到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存在于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中,错把地租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重农学派对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重农学派在资产阶级的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重大的功绩,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 00009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