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里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里甲

里甲

宋时无里甲,里甲为明代州县以下的基层单位。一里为一百一十户,里设里长,由一里中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当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甲的负责者称甲首,由各户轮流充当。每年由里长率领十甲的甲首应役。此处里甲指里长和甲首。

☚ 当方   立雪齐腰 ☛

里甲

 明朝三大徭役之一。里甲原是明朝的基层单位,后转化成徭役。里甲的编制和服役情况参见“黄册”。
里甲

里甲

徭役名。明代制度。《明史·食货志二》: “年16成丁,成丁而役,60而免。……役曰里甲,曰均徭,曰杂泛,凡3等。” 《食货志一》: “以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者10户为长,余百户为10甲,甲凡10人。岁役里长1人,甲首1人。”

☚ 厘钞   力胜税 ☛

里甲

与杂泛、均徭合称明代三大徭役。原为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以邻近的110户为1里,从中推丁多田多的10户轮流充当里长,余100户为10甲,每甲10户,轮流充当甲长。每年由里长1人率10甲的甲首应役,称“当年”。10年轮流一遍,称“排年”。期满后,按各户人丁和田地增减重新编排。里长贫困,在110户内另选,逃亡的补足。里甲人户都载在黄册,遇有差役,凭册派定。里甲起初担任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选、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里甲

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以110户为1里,里分10甲。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参见“里甲制度”(1081页)。

里甲

明封建统治的基层单位,又为明代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之一。参见“里甲制”。

里甲

明代基层组织或役制组织。明代在江南地区,其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多实行都图制,但在当时北方各省,如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及河南等地,在乡、坊之下多只里、甲二级。明代初年规定,大致各州县税粮的征收,均以里甲为单位。以邻近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从中推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充当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轮流充当甲首。每年由里长一人率领十甲的甲首应役,称“当年”。十年轮流一遍,称“排年”。期满后,按各户人丁和田地增减重新编排。里长贫困,在一百一十户内另选;逃亡的补足。里甲人户都载在黄册内,男子始生登于籍,为不成丁,十六岁始成丁。成丁后即须应役,至六十始免役。妇女与不成丁不充差役。其他军匠等户则各以本业占籍。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和无田户不服役的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列在册后,叫畸零。遇有差役,凭册派定。里甲起初担任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西南云贵等省,以地处偏僻,免造赋役黄册,故亦无里甲之制。又有一些地方,则以有粮万石上下的为一区,另设或仅设一粮长以董本区税粮收解之事。参见“粮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