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酢浆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酢浆草cùjiāngcǎo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含草酸,有酸味,全株可做药材。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酢漿草 酢漿草 cùjiāngcǎo 亦稱“醋母草”、“鳩酸草”、“酸漿”、“三葉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雀兒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孫施”。酢漿科植物酢漿的全草。主治泄瀉,黄疸,吐血。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酢漿草》:“葉細如萍,叢生,莖頭有三葉。一名醋母草,一名鳩酸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釋名]酸漿、三葉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鳩酸、雀兒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孫施。”參閲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酢漿草》。 酢浆草【同义】总目录 酸浆酢浆草酸母酸箕醋母草 酢浆草药名。出 《新修本草》。又名酸浆草、三叶酸草。为酢浆草科植物酸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 的全草。分布全国各地。酸,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酢浆草creeping oxlisOxalis corniculata L.,酢浆草科,酢浆草属。为具酸味的草本植物。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地区。生于旷地或田边,为旱地常见杂草。茎细弱,匍匐状,常节部生根。三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细而长,小叶无叶柄,倒心形。伞形花序含花1至数朵;萼片5枚;花瓣5枚,黄色;雄蕊5长5短,花丝基部合生;子房上位,5室。蒴果近圆柱形,有5棱,被短毛。全草药用,可杀虫、消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外用治疥癣、疮毒、伤肿。 酢浆草 酢浆草Cujiangcao酢浆草科。多年生小草本,茎细弱,常平卧。三小叶复叶,互生,小叶无柄,倒心形;叶柄细长。花1至数朵成腋生伞形花序;花小,萼片5,披针形;花瓣5,黄色;雄蕊10, 2轮,5长5短,花丝基部结合;心皮5,合生,子房上位,5室。蒴果,胞背开裂,果瓣宿存;种子多枚,具白色肉质外种皮,开裂时有弹力,将种子弹出甚远,内种皮红褐色,表面有小刺状突起。产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广布,常见杂草,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 ☚ 紫荆 天竺葵 ☛ 酢浆草cù jiāng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20卷酢浆草(8)。药名。 酢浆草cùjiānɡcǎo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酸浆草、三叶酸草。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 的全草。分布全国各地。酸, 凉。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尿路感染和结石、黄疸、泄泻、痢疾、赤白带下, 煎服: 9~ 30 克。捣敷或煎水洗, 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疥癣、烧烫伤。本品含大量酒石酸, 还含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盐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酢浆草 酢浆草酢浆草,又名三叶酸草、酸味草、酸迷迷草。始载于《新修本草》。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L. 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 火炭母草 白毛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