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酌贪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酌贪泉《酌贪泉》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晋书》卷九十《吴隐之传》:“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释义】“酌贪泉”为晋吴隐之任广州刺史时故事,用以写清廉有德操的官员。 【例句】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廉似还桑椹赵判府。(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后套)[五煞])作者说朝廷派来的“宣差”清廉如晋代吴隐之。 酌贪泉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贪泉在广州市西北15公里的名胜石门,又名石门泉。古代相传人如果误饮“贪泉”就会贪婪成性,但实际上饮贪泉而不贪者大有人在。东晋元兴年间,朝廷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他偏不信邪;特地前往饮泉,并即兴赋诗。在这首诗里,诗人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歃(sha)即“饮”的意思,古人说这贪泉水,谁喝了它,心里就要产生牟取千金的贪欲,就会变成贪得无厌的人。这是真的吗?诗人不信。“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夷齐是伯夷、叔齐的合称。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主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按照遗嘱由叔齐继位。可是叔齐却执意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齐也不登位,效兄出逃。他们反对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他们二人视荣华富贵如粪土,连王位都不屑一顾,宁肯饿死不失节操,难道喝几口贪泉水,就能使他们变心吗?显然不能。这是诗人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清正廉洁的决心,同时也说明,贪与不贪在内因不在外因,像伯夷叔齐那样具有高尚思想情操的人,即便饮了贪泉,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情操与信念。 难能可贵的是,吴隐之言行一致,在任期间,始终保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晋书》上说他“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惟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他就职以前,广州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他任广州刺史后,由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使社会风气大为改观。正如朝廷褒彰他的诏书所说:“处可欲之地而不能改其操,乡唯错(珍珠)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即是说,处于容易堕落蜕变的环境中而能坚持操节,出污泥而不染,这是很不容易的。正由于此,这首五言短诗问世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吴隐之酌贪泉而赋诗明志,也成为历史上动人的佳话。它是人民爱憎分明的见证,寄托了人们倡廉讽贪的愿望。今天重读这首小诗,仍感到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酌贪泉❶指饮贪泉之水。宋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 “观风峤南使,出相山东贤。渡江吊很石,过岭酌贪泉。” 酌贪泉酌:舀取。舀贪泉里的水喝。用以赞誉人品格高洁,不为世俗所染。东晋末年,朝廷派吴隐之做广州刺史。广州石门有一处“贪泉”,据说人喝了贪泉里的水会变得十分贪婪。吴隐之来到之后,不怕流言,舀起来就喝。为此,他还专门做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在任期间生活简朴,光明磊落,并没有因为喝了贪泉水变得贪婪。(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磨炼品行、意志 磨炼品行、意志磨炼操守品行:砥身 砥节 砺行 ☚ 磨炼 勉力磨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