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鄭孝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鄭孝胥1860——1938

字太夷,號蘇戡,又作蘇龕、海藏,福建閩侯人,1860年 (清咸豐十年) 生於蘇州。幼年由叔祖鄭虞臣教讀經史。20歲補博士弟子員。1882年中福建省正科鄉試解元。1885年赴天津入李鴻章幕。1889年考取内閣中書; 同年秋,任江蘇試用同知,次年任鑲紅旗官學堂教習。1891年任清政府駐日本公使館書記官。翌年任駐東京領事,不久升大阪神户總領事。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戰争爆發,隨出使日本大臣汪鳳藻回國。1895年中日復交,任駐長崎領事。回國後,為張之洞練自强軍,擢升至監司。1898年任道員侯補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戊戌變法失敗後,去武昌,次年兼辦漢口鐵路學堂。1902年督辦通商大臣張之洞與英商訂商約,任爲随員。1903年2月,以江蘇侯補道發往四川,佐岑春煊辦理商礦事務; 8月以道員授四品京堂,率湖北武建軍督辦廣西邊防事務。1904年奏撤邊防督辦。1905年回籍,至上海築海藏樓,並集股創設日暉織呢廠。1906年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1907年中國公學校長改稱監督,任監督。1908年春,辭監督職務。1909年倡組預備立憲公會。後由岑春煊推薦於東三省總督錫良,任錦璦鐵路督辦兼葫蘆島開埠事宜。未幾,辭職赴滬。1911年任湖南布政使; 10月武昌武義,辭職去滬,以鬻書自給,一度任商務印書館董事。1912年3月,所領導之預備立憲公會與中華民國聯合會合併爲統一黨。1913年在上海組織讀經會。1917年創立恒心學社; 7月張勳復辟,溥儀召鄭來京候用。1923年經陳寶琛引薦,入故宫任“懋勤殿行走”。1924年2月,授為“總理内務大臣”; 10月第二次直奉戰争,溥儀被逐出紫金城,移居醇王府; 同月29日,與溥儀逃往北京東交民巷日本使館,復隨溥儀至天津張園。1925年任張園行在“總務處”總管。1928年專責總管張園行在外務。1930年與徐志摩同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1931年11月,隨溥儀赴營口,後轉旅順。1932年3月,僞滿洲國成立於長春,任僞滿國務總理兼文教部總長; 7月任僞滿洲國協和會會長; 9月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大使武藤信義簽訂“日滿協定書”; 在長春時,辦有“王道書院”。1934年3月,任僞滿洲帝國國務總理大臣。1935年5月辭職。1938年3月28日在長春病死。終年78歲。著有《海藏樓詩》。編有《孔教新編》。

鄭孝胥

(清·咸豐十年—民國二十七年 1860~1938) 閩縣(今福州) 人。 字太夷, 號蘇龕, 别署蘇戡, 又稱海藏。 清光緒八年 (1880)鄉試第一,拜湖南布政使。十七年任駐日公使館書記官,十九年為神户、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迄二十五年任京漢鐵路局總辦,二十九年官廣西邊防督辦。三十一年舉為安徽、廣東按察使,不就,下野主持預備憲公會。構 “海藏樓”於上海,與名宿酬唱詩文,詩名鬱然壓海内。清亡入民國,仕清室内務府辦事處,袁世凱薦而不出,以清遺臣自居。“九一八事變”後,從溥儀任偽滿洲國總理,兼文教部大臣,甘為漢奸,聲譽大减,偽滿亡前卒。鄭氏兼善書、畫,所繪戲松,古蒼渾穆,直與陳寶琛并駕。書風豪放,筆勢勁挺,鳴動一世。與日人犬養木堂、長尾雨山諸家交厚,犬養氏書法頗受其熏陶。


鄭孝胥詩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