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都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都堂dū táng官署名,在尚书省内。韦承贻《策试夜潜记长句于都堂》: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试回。 都堂 都堂尚书省总办公处的称呼。 ☚ 方天画戟 太甲 ☛ 都堂dū táng官署名,在尚书省内。韦承贻《策试夜潜记长句于都堂》:“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试回。” 都堂(一) 官署名。唐代尚书省中有大厅,供尚书令办公,称都堂。宋计有功 《唐诗纪事》五六《策试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诗:“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试回。” (二) 官职名。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差遣在外任总督、巡抚者亦称都堂。明有所谓三边都堂、漕运都堂、巡抚都堂等。参见清梁章钜《称谓录》二一《都堂》。 都堂 都堂官署别称。《辞海》: “都堂: (1) 尚书省总办公处的称呼。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处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办公处,西有兵、刑、工三部办公处,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称为都省,故总办公处称为都堂。宋、金尚书省的办公处,也沿用此称。(2) 明代称各衙署长官为堂官;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被派遣到外省带有这些兼衔的总督、巡抚,均通称都堂。” ☚ 都台 都坐 ☛ 都堂尚书省长官的办公处所。 都堂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称尚书省总署为都堂。 都堂元丰改制复建尚书省都堂,为三省聚议之所,以代北宋前期之政事堂。徽宗朝政和二年,曾易都堂为公相厅。宣和三年,改公相厅为都厅。南宋时仍称都堂(《玉海》卷161《宋朝都堂》,《宋会要·职官》1之32、42,《宾退录》卷1)。 都堂官署名。 职源与沿革唐尚书令厅称都堂,因尚书令多不除人,令厅遂成为议事之所(《长安志》卷7《唐皇城·承天门街》、《通典·职官》4《尚书省》)。北宋沿用。政和二年九月,改都堂为公相厅(《宋会要·职官》1之42)。宣和二年十一月九日改公相厅为都厅(《宾退录》卷1、《十朝纲要》卷18)。南宋时仍称都堂(《玉海》卷161《宋朝都堂》)。 简称与别名❶堂。《宋史·洪皓传》:“(建炎三年)时议遣使金国,(张)浚又荐皓于(宰相)吕颐浩。……(皓)疏奏,帝即遣使抚成,给米五万石。颐浩恶其直达(皇帝)而不先白堂。” 都堂〈名〉明代称都察院长官。又,派遣到外省的巡抚、总督例带都察院御使衔,故亦称都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