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人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人墓(清)王士禛 流连虎阜游①,宛转山塘路②。 五人墓在虎丘山塘街青山桥旁,是明代苏州市民抗暴斗争中捐躯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五人的墓地。事迹见明末张溥作《五人墓碑记》。明末苏州市民义葬,墓碑题“五人之墓”。此诗高度评价了五义士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钦仰的情怀。 【作者】 王士禛,清代诗人,生平见前北京《碧云寺》诗。 【注释】 ①虎阜:即虎丘。②山塘路:即白公堤。③伍胥潮: 《吴越春秋》等书载:伍子胥屡谏吴王夫差灭越,夫差不听,赐剑令自尽,尸体丢入胥江。后世尊伍子胥为潮神,称太湖、胥江潮水为伍胥潮。④要离墓:在阊门内专诸巷西城上。要离是春秋时人,受吴王阖闾命刺杀庆忌,自己亦伏剑而死。这二句借伍子胥、要离故事,赞美五义士舍生忘死的精神。⑤忠介坟:即周顺昌墓,在阊门外白莲泾马家墩。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明万历进士,天启中历官文选员外郎,以清操著称,忤魏忠贤,被其党诬陷死于狱中,崇祯初谥忠介。⑥此句说:伍子胥、要离、周顺昌和颜佩韦等五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墓地相距不远,好像志同道合,死后也要结为伴侣。⑦酹酒:以酒浇地,祭奠长眠的五义士。 五人墓明代苏州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而被杀死的五位义士之墓。天启七年 (1627年),魏忠贤派禁卫吏役到苏州捕拿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群众反抗。其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惨遭杀害。当地人将他们合葬在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明人张溥为此作《五人墓碑记》详载其事。清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也作“五人冢”、“五人”。清钱谦益《葛将军歌》:“死骨穿近五人家,生魂啸动五两风。”沈砺《吴中杂咏》:“要离冢外五人冢,犹占吴门侠气多。” 五人墓 五人墓位于市西北虎丘山塘街。为明代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和周文元五人墓地。明天启六年(1626),宦官魏忠贤专权横行,假传圣旨,令巡抚都御史毛一鹭逮捕辞官在家的东林党人周顺昌,颜佩韦等五市民仗义挺身而出,掀起万人反魏斗争,惨遭杀害。崇祯元年(1628),苏州民众将毛一鹭为魏忠贤建的“普生祠”拆毁,埋葬五人遗骨。复社领袖张溥作《五人墓碑记》,东林党人文震孟撰《五人义助疏》。今墓地有韩馨八岁时所题“五人之墓”碑,门后石枋额上有杨廷枢所题“义风千古”,韩崶所题“奋乎百世”。 ☚ 铁铃关 葛贤墓 ☛ 五人墓明末反魏忠贤殉难义士之墓。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和巡抚毛一鹭都属阉党,民愤极大。缇骑到后,群情愤激。宣读诏书时,民众倾城而赴,当场打死校尉一人,毛一鹭逃走。后来在军队护卫下才把周顺昌抓走。事后,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称“五人之墓”。明张溥撰《五人墓碑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