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郭小川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原属热河省)人 郭小川1919—1976现代诗人。原名恩大。热河丰宁(今属河北省)人。早年积极投入爱国学生运动,并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八路军。在一二九师三五九旅宣传科任宣传干事、政治教员、司令部机要秘书。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延安中央研究院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日寇投降前夕,离开延安,奔赴冀察热辽解放区,曾任丰宁县县长,中共冀察热辽分局《群众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社负责人。解放后,曾任《天津日报》社编委兼编辑部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文艺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文艺处副处长,作协书记处书记、秘书长,《诗刊》编委等职。一生从事新诗创作,为发展新诗作了长期努力,曾出过十个诗集,如《将军三部曲》、《两都颂》、《雪与山谷》等,现存诗歌约两百余首。他的诗节奏自由,富有韵律,饱含着深情挚意,风格豪放、壮美、清新。 郭小川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诗人。原名恩大,笔名郭苏、健风等。河北丰宁人。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当过政治教员、司令部机要秘书。1941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群众日报》副总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日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兼文艺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编委等职。20世纪50年代曾与人合作,用“马铁丁”笔名写过不少思想杂谈,并开始写《投入火热的斗争》等政治抒情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格调高昂,鼓动性强,在实践新格律体诗歌的创作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主要诗集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甘蔗林——青纱帐》,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文论集《谈诗》。有《郭小川诗选》。 ☚ 方北方 郭风 ☛ 郭小川 236 郭小川1919—1976现当代诗人。原名郭恩大。笔名郭苏等。河北省丰宁县人。1933年因日寇侵占家乡而随父母到北平逃难。次年考入因沦陷迁至北平的东北中山中学。1936年夏考入北平东北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参加八路军。不久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到延安,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抗战胜利后在河北平宁县冀察热辽《群众日报》任领导职务,后到中南局工作。1954年调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次年又到中国 “作协”做组织领导工作。1962年至1966年在《人民日报》当特约记者。诗集有《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及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郭小川诗选》。 ☚ 田间 李季 ☛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Guo Xiaochuan当代诗人。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离北平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50年代,曾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思想杂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出版有诗集《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和《郭小川诗选》等。 ☚ 徐迟 贺敬之 ☛ 郭小川 郭小川现代著名诗人。生于1919年,卒于1976年。曾用名郭恩大、郭健风。河北丰宁人。1933年3月,侵华日军攻占了承德,在丰宁沦陷前夕,他与家人一起逃往北平,并考入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这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以郭苏、伟倜、健风等笔名写下许多进步诗歌作品,发表在北平救亡杂志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郭小川从北平秘密前往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在359旅政治部“奋斗剧社”工作。同年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期间的主要诗歌作品有 《自己的志愿》、《党的生日》、《热河曲》、《我们歌唱黄河》等。1941年初党组织派他到延安学习,在延安时,他创作了《毛泽东之歌》、《草鞋》、《老雇工》等诗作。1948年6月,调到 《群众日报》担任副总编,并兼任 《大众报》 负责人。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郭小川随军入城,担任新的 《天津日报》第一任编委与编辑部主任。1949年5月,郭小川随军南下,并写下 《老家》、《让风暴更加猛烈地吹吧》、《会师》等诗作。1953年3月,调任中宣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其后又陆续担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等职。这期间郭小川创作有《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把家乡建设成天堂》、《人民万岁》、《让生活更美好吧》、《闪耀吧,青春的火光》 等一大批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优秀诗篇。1959年,他创作了叙事长诗 《将军三部曲》,全诗达3000余行,引起当时文坛的注目,是当时叙事长诗创作的一大收获。1960年以后,他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写下《鞍钢一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门峡》等许多优秀诗篇,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面貌。这一时期,是诗人在思想上与艺术上更加成熟的时期。“文革” 中,郭小川遭到 “四人帮” 的迫害,曾在天津静海团泊洼“五七”干校劳动,在此他写下了著名诗篇《团泊洼的秋天》和 《秋歌》。1975年底,郭小川为了摆脱 “四人帮” 的禁锢,来到河南省林县和辉县深入生活,在此他写下长诗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等作品,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诗人。他既是诗人,又是战士,为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 ☚ 柔石 郭沫若 ☛ 郭小川1919—1976诗人。河北丰宁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到延安。1948年先后在《群众日报》、《大众报》、《天津日报》从事宣传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在中南局宣传部工作。1953年调中宣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写有《致青年公民》、《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等9部诗集。1979年出版的《郭小川诗选》,是诗人除长篇叙事诗之外主要作品的选集。其诗歌创作饱含革命激情,反映现实生活,富有哲理性,并吸收了古典诗歌、民歌的优点。风格豪放、壮美。语言丰富多采。 郭小川 郭小川1917~1976现当代诗人。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到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等单位学习4年,此后一直从事行政和新闻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协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等职。学生时代开始写诗。1954年回到文艺工作岗位后,创作激情不断高涨。50年代中期以政治鼓动诗为主,《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随后的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白雪赞歌》、《深深的山谷》等,以其思想、艺术的探索和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拓引人注目; 前者避开战斗场面的正面描写,侧重于月下,雾中和风前刻画将军的内心生活和精神境界,在现代诗歌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我军战争年代血肉丰满的高级将领形象,为建国以来叙事诗的重大收获。同期另有抒情诗《山中》、《致大海》、《望星空》等。60年代初,足迹踏遍祖国南北各地。重要诗作《厦门风姿》、《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乡村大道》等,歌颂人民群众战胜严重困难的壮志豪情,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十年动乱时虽遭迫害,仍留下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优秀诗章。其作视野广阔,想象丰富,深邃的哲理与炽热的诗情相融合,形成激昂豪放的独特风格。有“战士与诗人”的誉称。 ☚ 骆宾基 邹荻帆 ☛ 郭小川1919~1976Guo Xiaochuancontemporary poet,his original name was Guo Enda.Works: To Young Citizens,Devoting into Fervent Battle,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