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郭守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郭守敬1231—1316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曾任都水监。修治过许多河渠。他主持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运河,使江南漕粮船可以直通大都。他制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窥几、玲珑仪、灵台水浑等十余种天文及天象表演仪器。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大地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廿八宿及其他恒星的位置,制定了黄赤交角,并达到较高的精确度。由于对天象进行了实际观测与精密推算,得出一年为365.2425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相差26秒。他与王恂、许衡等编成新历法《授时历》,施行360年,为我国历法上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却比公历早确立300年。他还提出了“三次内插公式”和“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在数学方面作出了可贵贡献。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邢州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他的祖父郭荣精通数学和水利。他从小师承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刻苦钻研,青年时代就在天文和水利方面较有研究。元朝中统三年(1262)。郭守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第二年升副河渠使,后升任都水少监、都水监以至工部郎中。 郭守敬1231~1316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博学多能,尤擅长水利和天文历算。中统三年(1262)由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后历任副河渠使、都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太史令等职。曾对华北、西北水利提出许多合理建议。主持全面修复宁夏引黄灌渠。在今北京地区重开金口河,引永定河水运木和灌溉。查勘河北、山东等地的水运河道,为修建山东运河作了准备。设计和兴建通惠河,打通了京杭运河全线。与王恂、许衡一起主持修改历法,设计制造近20种天文仪器进行观测,在中国设27个测点从事纬度测量,制订成了有名的“授时历”。还对龙门以下的黄河数百里间,进行大面积的水准测量,为规划黄河防洪和灌溉提供依据。又以海平面为基点比较大都(今北京市)和汴梁(今开封市)地势的高差,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海拔”的概念。 郭守敬中国元代科学家。顺德邢台人,1231年生于邢台,1316年卒于大都(今北京)。擅长水利和天文历算。中统三年(1262)由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与王恂、许衡主持修改历法,设计制造了近20种天文仪器,设置27个测点从事纬度测定,元至元十七年(1280)完成《授时历》。1262年(中统三),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河,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6项建议,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1264年(至元元)修复西夏唐徕等灌区的10条干渠、68条支渠,灌田9万余顷。1271年(至元八)任都水监。1291年(至元二十八)建议开凿通惠河,1292年春主持施工,1293年秋完工,京杭运河终于全线贯通。 郭守敬 150 郭守敬1231—1316元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学家。与沈括同为宋元时期两大科学巨匠。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曾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1276年奉诏与许衡、王恂等编制新历。郭守敬主张以实际观测为根据。创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机巧精密,远胜前人。其中“简仪”较丹麦第谷(Tycho Brahe)的同样发明早300年。1280年新历编成,名《授时历》,次年颁行。因许、王二人均已逝世,新历的清稿、定稿等工作均由郭守敬完成。1286年继王恂任太史令,直至逝世。其数学方面的贡献是:用招差术推算太阳在黄道上的逐日速度及其在黄道上的经度。计算中创用了三次差的招差公式(详见32070平立定三差法)和相当于球面三角学的计算方法(弧矢割圆术)。 ☚ 秦九韶 王恂 ☛ 郭守敬 075 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学家、水利专家、数学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幼承祖学,攻研天文算学。曾任同知太史院事、都水监、太史令。主持过大都至通州运河治理工程。1276年与王恂等编修《授时历》,历4年而成,较过去历法更准确精良,施行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他长于制造仪器,为编历法,创造、改进了简仪、高表,仰仪、浑天象、景符、窥几等十多种天文仪器。主持过全国27处地方的大地测量,以及恒星位置,二分二至昼夜时刻、近地点、黄白交点、晷影等的测量,均取得较高精度的数据。推算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值一致。废除沿用已久的上元积年法,编历采用1280年冬至时刻为计算始点,1281年为“元年”。与王恂共同创立招差术和弧矢割圆术,计算日、月、五星运动及位置,测定黄赤交角,误差仅1″多。编著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等书14种105卷。为纪念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1947E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 耶律楚材 王恂 ☛ 郭守敬 083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崇尚实地考察和勘测。青年时期就曾参与北京附近的水利兴修工作,解决北京水源。他探查河源,测量地形,修治过唐徕、汉延等许多河渠。晚年指导整修通惠运河。 ☚ 郑樵 朱思本 ☛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GuoShou jing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人。曾任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修治过许多河渠。他在数学、天文、仪器制作、水利、测量、历法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注重实践,制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和窥几等十多种观测天象的仪器,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他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了比过去准确的《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1276年,他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测量,精确度比宋代提高约一倍,测量结果编成了星表。他还组织过大规模的测地工作,在南北长5500公里、东西宽3000公里的广大区域内,布置了27个观测站,取得了大量数据,其测量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精度之高,在我国测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新的测绘方法和资料,对于地图绘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他对大都城的水利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原来金朝的中都城是引用莲花河水系,元朝破中都后,决定放弃旧城,另在其东北郊建立新城,以琼华岛大宁宫为中心,此处有大面积湖泊,水源自高梁河水系,更便于漕运。这就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竣工的大都城。为了解决和规划大都用水问题,早在中统三年(1262),郭守敬建议引用玉泉山水,以通漕运;至元二十八年(1291),他又谏言,开凿通州至大都运粮河;同时又上引昌平白浮泉诸水,西折南转,至和义门入北都城,南汇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相当今崇文门),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沿河建闸几十处。至元二十九年动工,十年完工。值忽必烈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盛况空前”,遂定名为通惠河。他的这一水利建设规划,为以后直到现在的北京水利系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 沈括 郑和 ☛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Guo shoujing字若思,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河北邢台人。自幼勤奋好学,才思过人。21岁时就率众治理邢台达活泉及城北一带常年为患的河流。1262年他以“习知水利,巧思绝人”,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于上都便殿。1264年他随中书左丞张文谦行省西夏,主持修复了汉延、唐耒等大小数十条河渠,灌田一万多顷,对当时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挽舟溯流”,探寻黄河上源。他精通天文历法,以他为主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历法中最精确、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还传到了朝鲜和日本。《授时历》规定每年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完全一样,在世界领先301年;为编制新历,他创设并领导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机构——元太史院;创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天文观测台(河南登封观星台);他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简仪),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造的同类仪器早320年;他在编制《授时历》中创立的“招差术”,“弧矢割圆术”,比牛顿提出的同类公式早396年;他在长期的大地测量中,提出以海平面为零点,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和运用海拔高程概念的人,比德国科学家高斯提出同类概念早了560年。1291年,年逾花甲的郭守敬又主持开凿了通惠河,解决了当时的“南粮北运”的困难,对明清时北京的兴盛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功绩,70年代,国际天文学会作出决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的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 地理人物 郑和 ☛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Guoshoujing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中统三年(1262)初见忽必烈时就面陈水利六事,受到赏识。至元二年(1265),任都水少监,修复了西夏地区的旧有水渠,灌溉田地9万余顷。至元二十九年,他以太史令兼领都水监事,主持开凿了由通州(今通县)到大都(今北京市)的通惠运河,以通漕运。在数学方面,他提出了“三次内插公式”和“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根据大量观测的资料,和王恂、许衡等一起编制出新历法——《授时历》,从至元十八年起在全国颁行。《授时历》推算出一年是365天5小时49分12秒,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的格利哥里历相同,但比它早出现300年。又长于制造天文仪器,创造或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和窥几等10余件观测天象的仪器,还有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以及全国设立了27个观测站,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它恒星的位置,制定了黄赤交角,并达到较高的精确度。郭守敬是古代出类拔萃的科学家。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的国际小行星,被命名为“郭守敬”,以纪念这位不朽的科学家。 ☚ 关汉卿 文天祥 ☛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曾任太史令、都水监等职,后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和王恂等编制的《授时历》,为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最先进的历法。主持27个观测点的天体测量,较全面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推算出回归年长度和精度很高的黄赤交角。制造并改进了10几种天文仪器仪表。编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14种105卷天文历法著作。整治多处河渠,主持白浮堰和通惠河工程。创招差术、三角术等数学方法。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任都水监时,开通惠河以通水运,修治河渠。在测量华北平原时,以海平面作为测量基准。在修复大都(现北京市)工程中,他的水利才能更是得到了巧妙地发挥和运用,至今传为佳话。参见“天文学”中的“郭守敬”。 郭守敬 郭守敬郭守敬 (1231—1316),中国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字若思,元代顺德 (今河北邢台) 人。祖父郭荣精于天文、数学,擅长水利技术。郭守敬自幼受祖父培养,后又从刘秉忠、张文谦等学者学习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为后来的科学成就打下基础。曾任都水少监,都水监、太史令等职。郭守敬参加了元朝政府修订历法的工作。为观测天象制成的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仪、玲珑仪、仰仪等13种天文仪器的精巧准确度都超过前人。为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还绘制了正方案、丸表、悬图、仰规变矩图、导方浑盖图、异方浑盖图等一套携带方便的图表。所制简仪,功用与浑仪相同,但结构简单、刻度精密,且装有滚珠轴承。清代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来华,见到这一仪器赞不绝口,认为比西方进步300年。并称赞郭守敬是 “中国的第谷”。在郭守敬组织下,全国设立22个天文观测站。郭守敬利用各地测得数据,经过精密计算,修成一部新历法—— “授时历”。废除用分数表示不满一天尾数的习惯,改用小数,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和地球公转周期只差26秒,与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格里历(即公历) 的一年周期相同。“授时历” 于1280年颁布实施,比格里历早300多年。郭守敬把自制仪器和观测经验编著成书,计有 《推步》、《立成》、《历议拟稿》 等,全部著作100多卷。在水利工程方面,郭守敬贡献也很大。主要是修造了 “通惠河”,即通州到大都 (北京) 的一段运河。从选择运河水源、改变水源流向,选定运河走向,建立各级闸门控制流量等,前后不到3年时间便全部竣工。该运河全长160多里,通航后与济州河,会通河连接,使南来船舶可直驶北京,不但解决运粮问题,而且促进南北交通,繁荣经济。 ☚ 罗杰·培根 朱世杰 ☛ 郭守敬 郭守敬郭守敬 (1231—1316),中国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字若思,元代顺德 (今河北邢台)人。祖父郭荣精于天文、数学,擅长水利技术。郭守敬自幼受祖父培养,后又从刘秉忠、张文谦等学者学习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为后来的科学成就打下基础。曾任都水少监,都水监、太史令等职。郭守敬参加了元朝政府修订历法的工作。为观测天象制成的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仪、玲珑仪、仰仪等13种天文仪器的精巧准确度都超过前人。为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还绘制了正方案、丸表、悬图、仰规变矩图、导方浑盖图、异方浑盖图等一套携带方便的图表。所制简仪,功用与浑仪相同,但结构简单、刻度精密,且装有滚珠轴承。清代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来华,见到这一仪器赞不绝口,认为比西方进步300年,并称赞郭守敬是 “中国的第谷”。在郭守敬组织下,全国设立22个天文观测站。郭守敬利用各地测得数据,经过精密计算,修成一部新历法——《授时历》。废除用分数表示不满一天尾数的习惯,改用小数,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和地球公转周期只差26秒,与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格里历 (即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授时历”于1280年颁布实施,比格里历早300多年。郭守敬把自制仪器和观测经验编著成书,计有 《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全部著作100多卷。在水利工程方面,郭守敬贡献也很大。主要是修造了 “通惠河”,即通州到大都 (北京) 的一段运河。从选择运河水源、改变水源流向,选定运河走向,建立各级闸门控制流量等,前后不到3年时间便全部竣工。该运河全长160多里,通航后与济州河,会通河连接,使南来船舶可直驶北京,不但解决运粮问题,而且促进南北交通,繁荣经济。 ☚ 罗杰·培根 朱世杰 ☛ 郭守敬1231~1316元代水利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曾任都水监、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等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在水利方面,中统三年(1262年)向忽必烈面陈水利六项建议,深得赏识,受命任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等职,到西夏中兴等路(今宁夏和甘肃河西)修复唐徕渠、汉延渠等灌溉工程,疏浚河道,建立控制流量的滚水坝和节制闸,恢复了数万顷的灌溉系统,民获其利。并曾对今河南、山东一带黄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细致测量,绘制成多幅地图。还顺河而上,考察河源,以丰富翔实的勘测资料,作为分杀水势及引水灌溉的依据。由他建议开凿并筹划的通惠河自通州流至大都,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打通后,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由北京到杭州的全线通航。他发明以海平面为标准来比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开封)地形高下之差的方法,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海拔” 的创始人。在天文学上,他和王恂、许衡等编制的《授时历》 ,施行长达360年,是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和窥几等十余种观测天象的仪器,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大地测量工作。在数学上,他在编制《授时历》中,运用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等先进的方法,在数学计算的简便精确上超越前人。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曾任都水监,修治过许多河渠。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南征,商讨建立水站,郭守敬受命行视河北、山东可以通行船只的河流。他在今河南、山东一带黄河附近几百里的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地形测量,绘制成多幅地图上报。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更显著。所订《授时历》是当时最准确的历法。 ☚ 郭允厚 高霖 ☛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世祖中统三年( 1262 ),提举诸路河渠事。次年升为副河渠使。至元十三年( 1276 )受命与王恂制历,创制了十多种观测天象的仪器,并于十七年测制成《授时历》,较过去的时历更为准确。二十八年, 提出引昌平一带白浮泉等水, 开挖通惠河,经都城而接通州, 使漕运纲船直接抵达大都。并亲自督领了这一工程。此外, 还督领修治了其他河渠多处。精于算学, 曾提出三次内插公式和球面直角形解法。在测量地形时, 以海平面作为测高的基准点。成宗大德七年(1303),诏内外百官年及七十者, 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此后, 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 定著为令。 ☚ 桑哥 苗好谦 ☛ 郭守敬1231—1316元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祖父郭荣熟知天文、数学、水利学,为金、元著名学者。他少时从祖父学习,后受教于刘秉忠、张文谦等。公元1265年,忽必烈任他为都水少监,曾设计开凿通惠河以通漕运,并修治其他河渠多处。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他奉命参加创制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等十三件精巧仪器。他还提出了“三次内插公式”和“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他与王恂、许衡等编制的《授时历》,较过去为准确,施行达四百年之久。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水利、数学家。字若思,邢台(今属河北)人。幼从大父荣及刘秉忠学算术、水利、天文、地理。中统三年(1262),张文谦荐于世祖,面陈水利六事。至元元年(1264),从张文谦行省西夏,修复古渠。二年任都水少监。十三年,负责编修新历,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为此创造了近二十件观测天象仪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二十七个测景所进行实测。十七年修成《授时历》。此历确定一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仅差26秒,同现代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书。因拜太史令。二十八年,任都水监,主持开凿由通州(北京通县)至大都的通惠河,从此江南漕粮可以直运大都城内。后迁昭文馆大学士。著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十四部天文、历法专著,俱已失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